梁光佐
【摘要】開展初中物理課外實驗教學,要求初中物理教師有效地指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來培養(yǎng)學生參與課外物理實驗學習的興趣,并且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課程新知識,從而養(yǎng)成自我探究與學習的好習慣。課外實驗的教學方式極大拓展了新的初中物理教學空間,并且為學生提供了從多個方面進行思考、探求新知識、提升物理知識的機會,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自主的物理學習,逐漸學會獨立自主地解決物理問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外實驗;策略
初中物理是一門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的學科,其教學主要以實驗為基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現(xiàn)代的發(fā)展和需求。創(chuàng)新是現(xiàn)代教學的核心工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物理知識,這對于物理教學也是勢在必行的。
1.巧借課外小實驗,深化概念理解
實驗是輔助學生理解課堂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載體,實驗與課堂教學之間具有緊密聯(lián)系。相較于初中物理教師開展的課堂演示實驗及學生分組實驗,課外小實驗的形式更加靈活且內(nèi)容更加豐富,可以有效彌補上述課堂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引導全體學生在課外通過自己動手設計實驗,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也能使學生通過課外小實驗深化他們對課堂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與認識,突破了物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特別是某些操作難度較大的物理實驗,或者演示實驗結(jié)果不清楚的實驗,通過引導全體學生自主操作與觀察相關的課外小實驗,可以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解“光的直線傳播”這部分物理知識后,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下自己利用所學的“小孔成像”方面的知識,結(jié)合相應的成像原理自行制作針孔照相機。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制作這個針孔照相機,可以深化學生對小孔成像原理的理解與認識,再配合“太陽光透過茂密樹葉會在地面上形成光斑”等相關實例,更加全面地理解光的直線傳播等相關知識;在“氣體的壓強”部分物理知識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行設計“紙片托杯”這個物理小實驗,借此深化學生對大氣壓強部分物理知識的理解;在學完“聲現(xiàn)象”這部分物理知識后,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制作“音調(diào)可變的哨子”和“水瓶琴”等小實驗,以此深化學生對聲現(xiàn)象的認識;在學習“變阻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自行制作“自制滑動變阻器控制小燈泡亮度”這個課外小實驗,深化學生對變阻器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與認識。通過結(jié)合物理教學需求,物理教師可以通過自行制作的課外小實驗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點,這樣才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2.巧借課外小實驗,鍛煉學生思維
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課外小實驗是拓展課堂教學內(nèi)容、鍛煉學生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直接將教學課件直接展示給學生,或者借助課堂演示實驗為學生展示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由于這些物理知識或?qū)嶒灛F(xiàn)象都是有準備的,因此,無論是演示課件或演示實驗操作都會成功。通過這種演示實驗展示形式,雖然可以使學生完整地了解與掌握相關的實驗現(xiàn)象,但卻無法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影響物理實驗成敗的相關因素,影響了他們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密度”期間,教師可以組織全體學生在課下自主開展物體沉浮實驗,幫助他們感受水中擱入不同物體所產(chǎn)生的不同情況,了解影響物體密度的相關因素。在該實驗操作期間,學生可能會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失敗的情況,這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記錄相關的物理實驗操作現(xiàn)象、錯誤問題及成因,從而鍛煉他們的思維,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并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此外,在平時的物理課外小實驗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應注意有效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更加充分地了解與掌握相關物理知識點,鍛煉他們的思維。
3.巧借課外小實驗,提升學習效果
在初中物理教學期間,課時非常有限,教師無法在一堂課中既為學生講解相關的物理知識,又為學生演示相關實驗的具體操作,這是不可行的。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效果,物理教師除了課堂教學外,還要注意引導和鼓勵學生充分運用課下的時間開展相關的課外小實驗,尤其是要綜合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和用具等進行課外小實驗。通過開展這種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物理課外小實驗,除了可以夯實學生的物理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有用性的認知,從而提升他們的物理整體效果。
例如,在講解“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這部分物理知識期間,物理教師可組織學生自主參與物理實驗,引導他們體會與感受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促使他們體會到聲音是由物體振動形成,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參與課下自主參與小實驗,感受相關的聲音傳播過程。比如,初中生可以有效地運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酒杯等,通過敲擊進行發(fā)聲,并借助改變酒杯中儲水量的具體值產(chǎn)生不同的聲音,借此來深化學生對物體振動發(fā)聲的理解與認識,或者引導學生感受水壺中倒熱水時的聲音變化,從而體會聲音的產(chǎn)生機理。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聲音的認識,初中物理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如在我們購買熱水瓶時該如何辨別好壞,好的保溫瓶膽與壞的保溫瓶膽敲時會有什么不同等,這樣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聲音等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與認識,而且可以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結(jié)語
新課程改革要求初中物理教學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革,要求物理教學從書本理論走向社會生活和科學實踐。因此,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加快物理課外實驗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加深學生對物理理論的理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