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結合當代社會現狀,從論述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著手,初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然后深入地闡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策略,點明了健康的心理素質教育與高效的語文學科知識傳授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相互促進,共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策略探究
新課改的目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具有健康心理素養(yǎng)的學生,才能將所學知識吸收成為自己的思想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向學生滲透心理健康素養(yǎng)的知識和重要性,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健康素養(yǎng),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
一、 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心理健康程度的高與低直接關系著學生學習效果的好與壞,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高與低,以及學生良好個性的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滲透和加強。
(一)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強調: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要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必須高度重視人們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學生受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隨著當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一些不好的社會現象也相繼產生。如青少年犯罪數量的上升、學生之間打架斗毆的現象,大多是社會帶來的問題。我國第一部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7~2018)》(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青少年心理健康指數隨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時代在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應該不斷提升,然而,時代的發(fā)展為社會帶來優(yōu)勢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一些弊端,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能結合教材內容,在課本知識的傳授過程中,適當地融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通過實踐,磨煉學生的意志力,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二)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fā)《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其中,“健康生活”作為其中一項素養(yǎng),要求學生“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能調節(jié)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心理健康教育由此提升了一個重要的臺階,它不是一門課外教育,而是應該融入各學科教學之中的重要的課內教育。當今教育體制之下,很多教師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不夠重視,教育方法手段單一、傳統。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教師應當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只有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質,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方能成長為具有健全人格的祖國棟梁。
(三)響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旨在引導學生培養(yǎng)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是實現語文能力提高、語文學習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現在的小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著實不容樂觀,國家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高度重視,學校也能借助學科教學適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危機干預。但是,很多教師在語文教學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這方面的能力尚有欠缺,對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尚不明確,雖然都會有些滲透,但方法相對傳統和單一,方式也不夠靈活。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由于很多語文教師自身的能力有限、滲透手段和方法單一,無法充分利用語言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而只是將可滲透的心理健康知識點簡單生硬地灌輸給學生,所以教育的效果差強人意。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基于上述筆者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我們需要進一步總結出培養(yǎng)學生具有健康心理的策略,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教學策略與方法,不斷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鼓勵,同時還要增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
(一)樹立教師模范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師者,人之模范也?!币粋€好老師,將對學生產生莫大的積極影響,尤其在心理健康方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能樹立好自己的模范帶頭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養(yǎng)成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文本內容、語文教師精準的用詞、生動形象的語言、課堂上情感細膩的表達,無時無刻不在感染和影響著學生。例如,在教學《我不能失信》這一課的時候,筆者就對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中的宋慶齡小小年紀卻表現出了高于自身年齡的誠信與擔當,當她得知自己將要去伯伯家看喜歡的鴿子時卻沒忘記自己對別人的承諾,正所謂“一諾千金”,小小的宋慶齡對于誠信十分重視?!叭藷o信不立”,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在講解文章的過程中,筆者認為,老師可以借助文本中豐富的內容,通過設計有緩有急、張弛有度的課堂,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課堂上,老師還應適時引導學生列舉出自己或身邊有關誠實守信的例子,也可以談一談從課外書上看到的相似的故事,并從中談收獲、談感受,使學生切實地體會到誠信的重要性,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發(fā)展。類似于這樣的文本是教師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標準藍本。語文教育工作者應樹立好模范作用,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學習,為更快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奠定基礎。
(二)認真發(fā)掘語文教材內涵,切實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健康的心理需要落在實踐中形成,但教師的導向教育作用不容小覷,這就對教師關于教材的解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當中隱藏的許多可以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關鍵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認真研讀,體會其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并以合理的方式將其與小學語文課堂進行完美融合,提高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的理解。這些優(yōu)秀的課文,堅持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導向,在引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講解《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這篇課文的時候,筆者就帶領學生認真分析課文中慢性子裁縫的性格和急性子顧客的性格,并總結出故事中矛盾引發(fā)的趣味性,讓學生認真品讀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并分析自己的性情如何,是比較暴躁的,還是比較平和的。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把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從教材中提取出來,并且詳細地給小學生進行講解,在學生理解接受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小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視。
(三)靈活設計語文個性課堂,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學科知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比學科教育難度更大,所以,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優(yōu)化語文課堂,靈活設計語文課堂,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學科知識點進行融合。教師可以開展合作化的語文課堂、多媒體的語文課堂以及生動的實踐化的語文課堂等,讓學生在多樣的教學形式下進行語文學科知識學習,進而在學習中不斷陶冶情操,提升個性心理品質。語文課的教學活動,不僅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不斷優(yōu)化學生的個性特征,還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例如,在講解《荷花》這一篇課文的時候,筆者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荷花的圖片與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荷花的美麗,然后帶著這份期待與好奇的心情去學習本篇文章。此時,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進行討論,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并能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要靈活設計語文課堂,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提升的語文學習氛圍,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挖掘文本內容,讓學生從中體會課文的美學價值和閱讀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在自我感知中提高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構建起自己正確的三觀,激發(fā)審美情趣,提升良好心理品質。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將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設計與健康心理品質的提升進行融合,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個性品質,加深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認真發(fā)掘語文教材內涵,靈活設計語文個性課堂,切實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能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內在修養(yǎng)和思想品質,讓學生真正做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傅小蘭,張侃,陳雪峰,等.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7~2018)[R].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R].2014.03.30(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新課程標準[M].第1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楊文忠,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qū)朝陽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