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茜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發(fā)達城市和地區(qū)都將小學英語學習年齡逐漸提前,學生的學習壓力變大,小學英語的教學研究也逐步成為小學教育熱點之一。由于學生群體不成熟的特點,課堂行為的重點解讀和適應性障礙的研究也就非常具有必要性了。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堂行為 適應性障礙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144
新課改的提出,對于整個義務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影響都是較為深遠的,也意味著我們必須對已有的教育現(xiàn)狀進行反思和總結,以便于更好地面對時代和社會洪流帶來的全新機遇和巨大挑戰(zhàn)。由于社會的迅速發(fā)展,雙語人才的需求和缺口都在不斷擴大,人口基數(shù)大導致學生競爭激烈,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注重學生早期的雙語啟蒙,并投入大量的資金。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提前英語學習時間,從一年級開始就設置了英語教學課程。小學英語的課堂行為概括面較為廣泛,無法全面進行研究和描述,由于適應性障礙的發(fā)生在學生初入學時可能性較大,因此本文的小學英語研究學生群體主要為一年級新生,以保證分析的科學性。同時,本文的課堂研究屬于問題行為研究范疇,將作出簡單的分析和探討,并針對學生的適應性障礙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一、課堂問題行為與適應性障礙解讀
(一)問題行為定義
所謂問題行為,通常指在正常行課過程中不遵守課堂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擾亂課堂秩序、妨礙或干擾課堂、影響教學實際效果的行為。在我國心理學中,根據(jù)表現(xiàn)的不同,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通常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兩種。外向型問題行為,表現(xiàn)為學生的行為反應激烈,如尖叫、大哭、精神高度緊張、推撞、追逐等侵犯其他學生或吸引他人注意力的行為,以及擅自調換座位、頂撞教師等無緣由、無厘頭的盲目行為。這一類學生的問題行為對課堂秩序和穩(wěn)定造成了直接的影響,不利于課堂活動的順利推進和進行。內向型問題行為則相反,并不對正在進行的課堂進行直接的威脅和影響,學生的行為多呈現(xiàn)退縮性,通常表現(xiàn)為上課發(fā)呆、行為孤僻、情緒低落抑郁等,這一內向型表現(xiàn)也同樣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對學生的人格形成和行為培養(yǎng)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適應性障礙定義
適應性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情緒上產生的障礙,如抑郁、焦慮、害怕、緊張等,也可能會伴隨軀體癥狀和生理障礙。是對新環(huán)境或生活中的重大變故難以馬上適應而產生的應激障礙。青少年的適應性障礙行為上多表現(xiàn)為打架、斗毆、言語過激,但在兒童身上則可能表現(xiàn)為一定程度的行為退化,如吮吸手指、語言思維幼稚等,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適應性障礙可能會導致兒童本身的社會功能受損,人際交往能力薄弱,人格不健全等,對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有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在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中,有30%至40%左右的學生對全新的學習生活感到非常不適應,這種“水土不服”就是適應性障礙。一旦這種不良的情緒反應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就有可能導致學生出現(xiàn)社會退縮、焦慮抑郁、有厭學情緒的情況,更有甚者會導致學生自殺。因此,教師或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了疑似適應性障礙的癥狀,應當及時尋求相關醫(yī)療機構進行干預和治療,而不是一味將責任推給學生。只要得到正確的治療手段,干預得當,適應性障礙的癥狀會有效減輕。
二、問題行為及適應性障礙產生的可能誘因
這一部分的誘因分析并不適用于整個小學階段,僅限于一年級新生,僅供參考。
我們知道,小學的開始代表著一個孩子從幼兒園脫離,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在這一年齡段,他們開始對自己產生了初步的認知和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小學的全日制意味著他們不再一直呆在父母身邊,教學方式也有了新的變化。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可能會讓一些年齡較小的新生感到害怕和緊張,他們融入一個新的環(huán)境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英語作為一門在他們的世界中和母語截然不同的語言,從零開始學習會感到困難,會產生放棄學習的念頭,這會導致他們對英語本身的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和攻擊性行為,如在英語課上頂撞教師、高聲尖叫、故意不完成作業(yè)等,也有學生會始終保持沉默,拒絕回答一切問題,成績下滑嚴重,這都是問題行為及適應性障礙可能會出現(xiàn)的情況。生活的應激和情緒的失調,對于一個尚且年幼,各項認知和自控能力還沒有發(fā)育完全的學生來說,是非常痛苦和艱難的,長期處于這樣的應激環(huán)境之中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問題行為和適應性障礙的干預一定要及時,防止學生的情緒走向更壞的境地,最后無法挽回。
三、問題行為及適應性障礙的英語課堂矯治
問題行為及適應性障礙的矯治是多方面的,可以從家庭、學校、課堂、同學和教師等方面進行干預和矯正,這一部分將重點針對英語課堂上的矯治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創(chuàng)建輕松和諧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
越嚴肅、越沉重、越死板的課堂環(huán)境越會加重學生的敵對和焦慮情緒,只會讓問題行為出現(xiàn)得更加頻繁,適應性障礙也會難以治愈。因此,教師在英語授課過程中,一定要設置輕松有趣的課堂活動,創(chuàng)建和諧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調動起學生的正面積極情緒,而不是一味地責罵和打壓,讓學生產生更多的自我不認同感和自卑念頭,加重適應性障礙。教師可以合理地設置游戲教學,這會滿足學生好動的天性,放松他們緊張的神經。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
在小學一年級這一學習階段,學生的天性依然是愛玩,一成不變的課堂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起到的約束力并不是太高。教師在英語授課時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音樂和動畫視頻,有趣的內容和色彩的刺激會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調動情緒,從而意識到學校的環(huán)境是非常輕松、豐富的,從而降低敵意,減緩適應性障礙爆發(fā)和問題行為產生的可能性。
總之,小學的問題行為和適應性障礙是較為常見的,教師一定要明確這一前提。一年級新生需要教師更多的注意和關愛,耐心和溫柔能夠撫平他們激烈的情緒,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學校的生活。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內容本身,也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和應激反應,同家長保持密切的交流和聯(lián)系,及時關注和跟進有疑似情緒癥狀的學生的情況,采取正確和恰當?shù)姆绞皆谡n堂上進行情緒矯治和防范,為學生構建輕松愉悅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從而穩(wěn)定課堂秩序,讓課堂教學得以正常進行,也讓學生的情緒缺陷降低。
參考文獻
[1]郭瑞芳.小學英語課堂問題行為的探究與對策[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9.
[2]齊文健.小學英語課堂問題行為的探究與對策[J].科學中國人,2017(15).
[3]周明榮.小學新生適應性障礙分析及對策探討[J].上海教育科研,2005.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