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分層教學在各大高職院校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總體還存在著問題。本文首先從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角度,剖析分層教學在中西方的發(fā)展歷程。隨后,闡述目前在高職英語分層教學中的主要問題。與此同時,從教學前中后三個階段給出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幫助教師們更好地理解分層教學的內涵與價值,提供更好的分層教學思路。
關鍵詞:高職英語;分層教學;教學問題;教學對策
引言
作為高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課,英語面向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在高職院校開展英語分層教學,不僅符合因材施教的素質教育理念,而且能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獲得進步,提升教學效率。目前,英語分層教學已成為許多高職英語教師們的選擇。
一、分層教學的內涵與價值
分層教學是一種基于學生差異的個性化教學方式。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特點等因素進行由高到低的層次分類,進行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的能力有所發(fā)展。
1. 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1.1掌握學習理論
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通過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教學實踐,提出了掌握學習理論。他認為,學生的能力差異只體現在學習速度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確定所需的學習時間,提供相應的幫助,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與反饋,便能使多數學生學好知識。掌握學習理論是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之一,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1.2多元智力理論
加德納博士在其《智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改變了人們對于智力的傳統(tǒng)認知。傳統(tǒng)的智力觀強調智力是一種以言語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的能力,卻忽視了個體的其他能力,例如色彩、音樂、身體運動等能力,因此不能全面地展示學生的能力水平。而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人類擁有至少七種智力能力,在適當的外界刺激和個人努力下,每個人都能加強任一智力,而任何一種智能對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均具有巨大意義,值得被重視(霍華德·加德納,1999)。多元智能理論支持教育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學生差異、適應學生需求,符合我國的素質教育和分層教學中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能在分層教學實踐中指導教師們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2. 分層教學的實踐運用
西方最早的分層教學思想誕生于20世紀初的美國,為教育背景各異的移民兒童,教育官員提出了按兒童的學習成績進行分類教育,即分層教學。1957年,隨著前蘇聯成功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美國急需培養(yǎng)“精英人才”,加上當時教育實驗的結果表明,兒童之間存在智力差異,使美國更加關注對分層教學的研究。在同一時期的歐洲,高度的工業(yè)化需要不同的技能人才,為滿足這一點,歐洲多國大力推行分層教學:英國幾乎所有中小學都在進行分層教學;法國的中學必須開設職業(yè)教育分流的分層班級。至此,分層教學成為了西方教育領域最矚目的教學改革方式。
在我國,春秋時期孔子的“因材施教”,唐朝韓愈的因人而教,使之“各得其宜”,明代王守仁的“隨人分限所及”都是分層教學在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思想體現。但直到民國初,分層教學才正式作為教學形式得到實施,后因當時的社會情況復雜,開展分層教學的條件不充分,導致相關的研究草草結束。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后,根據能力開展分班教學成為了新中國重要的分層教學實踐。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先是上海教育科研所課題組主張分層遞進教學,后在有關部門的號召和政策的支持下,分層教學獲得極大的關注,相關試驗被運用到了多個省市地區(qū)的學校。
總體而言,我國的分層教學起步晚,存在諸多問題,基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理,如何在中國解決好分層教學存在的問題值得進一步探究。
二、高職英語分層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前,缺乏合理的分層依據
分層前,多數高職院校會對新生開展摸底考試。根據考試成績劃分學生層次。但新生由于剛結束高考,易放松對英語的學習,加上缺乏對分層學習的認知,不夠重視摸底考試,最終導致他們真實的英語水平與摸底考試的成績存在差距。等分班后,學生中有的因為進入了與自己能力不符的班級而產生后悔或傷自尊的負面情緒,影響學習狀態(tài),有的因為學習內容不符合自身水平,無法獲得進步。
2. 教學中,缺乏動態(tài)的分層管理
在開展分層教學中,多數院校沒有對分層班級再進行調整。高校學習對學生的自律、自學能力有較高要求。另外,英語作為語言學科,需要大量練習,努力對于提高英語水平很重要。進入高校一段時間后,學生的學習情況會發(fā)生變化。進入A班的學生可能逐漸能力退步,跟不上進度。進入B、C班的學生可能經過努力,英語成績超越所在層次的水平,有了更高的學習需求。這時,調整分班很必要。
3. 教學后,缺乏多樣的分層考核
學生的英語總成績中,期末卷面分占比最大,其次是期中卷面分,最后是平時成績分。C班學生因為在卷面考試中表現較差,自知在占比最大的部分失分過多,容易產生連平時成績的分數也不愿爭取的消極心態(tài)。另一方面,卷面成績只能反映學生的聽力、閱讀和寫作水平,無法展現學生的口語能力,這樣的考核具有片面性,也無形中令學生更注重了筆試,忽視了口語,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三、針對高職英語分層教學問題的對策
1. 制定科學的分層標準,做好對學生的宣傳工作
筆者建議,除了摸底考試,學??梢栽诜謱右罁屑尤雽W生的英語高考成績。高考成績展現學生之前的英語水平,摸底考試評估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tài)。兩者結合能整體反映學生的表現。此外,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能動性。開學后,學校教務處和英語教研室要做好分層教學的宣傳工作,強調摸底考試的重要,幫助學生提高對英語分層價值的認知,促使學生認真對待考試,引導學生客觀看待自身與同學的差異,保持正面的學習心態(tài)。
2. 建立動態(tài)的分層管理,采取優(yōu)勝劣汰的學習競爭機制
分層班級應及時調整。建立分層班后,教師要明確告知學生,分層是可變的,關鍵在于他們的英語表現。筆者建議,根據每學期的考核成績,A班的學生采取末位淘汰機制,表現不佳的淘汰到B班或C班;B班或C班采取激勵機制,名列前茅的學生升入上一層次的班級。動態(tài)的分層管理和優(yōu)勝劣汰的學習競爭機制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緊迫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兼顧了公平性,滿足學生新的學習需求。
3. 完善當前的分層考核,形成全面的考核和評價體系
不同層次的考核和評價應采取不同的成績評定方式。首先,不同層次的卷面和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占比要不同。低層次班級要加大平時成績的占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其次,不同層次的卷面命題要不同。ABC三個層次的試題要有合理的難度差異,能反映出不同層次學生在學習目標上的完成度。最后,不同層次的考核形式要多樣。英語包含聽說讀寫譯,考核形式同樣要從聽說讀寫譯進行設定,這樣才能展現學生全面的英語能力。
四、結束語
分層教學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地方在于它凸顯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展現了分類授課的教學理念,能顧及到學生的差異,使學生最大程度上獲得英語技能的提升。我國的英語分層教學相較于西方,還處于發(fā)展階段,這就需要每一位英語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共同推動高職院校的英語分層教學走向成熟。
參考文獻
[1] 霍華德·加德納. 多元智能[M]. 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9.
[2] 姜雪梅,夏藝. 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海外英語,2020(18):225-226.
作者簡介:
朱瑜珩(1994.3-),漢族,女,江蘇常州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