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樹立并形成正確的黨史觀是新時代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高校是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黨史觀的重要陣地,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的思想理論武裝頭腦,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根本理論遵循,以實事求是為思想理論路線,樹立正確歷史觀;應堅持“三全育人”理念,形成以思政課為主陣地,以課程思政為主渠道,以實踐課堂為載體的教育合力;應堅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辨析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大力提升新時代大學生對錯誤思潮的辨識力和抵制力。
關鍵詞:高校;黨史觀;三個堅持
中圖分類號:D6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21)12-0082-0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學習黨的歷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盵1]且首次公開提出“樹立正確黨史觀”的重要論述。對正處在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形成關鍵期的青年大學生來說,樹立并形成正確的黨史觀是新時代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高校則是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黨史觀的重要陣地,把黨史教育作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中之重抓緊抓實,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更深切地感悟黨的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黨史觀,努力成長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新時代高校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黨史觀應做到以下三個堅持。
一、堅持以科學的思想理論武裝頭腦,樹立正確歷史觀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黨史觀,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的思想和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樹立正確歷史觀。
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根本理論遵循
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唯物史觀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如果歷史觀錯誤,不僅達不到學習教育的目的,反倒會南轅北轍、走入誤區(qū)?!盵1]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來認識規(guī)律、把握規(guī)律和運用規(guī)律的。黨始終堅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中的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正確分析、認識和解決在不同社會階段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黨掌握和運用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觀點,正確認識人民群眾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指出人民群眾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的根本力量,并提出了群眾路線。
新時代,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就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出發(fā),秉持歷史唯物主義原則,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認識和把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堅持歷史結論一定要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基礎上,以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待黨的歷史,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fā)言,謹防歷史虛無主義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和消解。
2.堅持以我們黨關于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為重要依據(jù)
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是黨第一次對自身歷史經驗做出的系統(tǒng)總結。該決議從政治、組織、軍事和思想四個方面論述了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高度評價了毛澤東同志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列主義理論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重大貢獻,為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做了充分的準備,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是全面糾正黨內“左”和右的錯誤,將全黨思想統(tǒng)一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的重要決策。這個決議高度統(tǒng)一了全黨的思想認識,加強了全黨的團結。這兩個決議是我們黨在重大歷史轉折時刻,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分析和深刻總結建黨和新中國成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光輝典范,凝聚了黨心和民心,為黨的事業(yè)繼續(xù)前進注入了強大的思想和精神力量,促進了我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迅速前進和偉大勝利。
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黨史觀,也必須以黨關于歷史的兩個決議為重要遵循和依據(jù),正確認識和堅決擁護兩個決議的內容。引導大學生做到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既肯定成績,也要有效克服錯誤,不忘過去,啟迪未來,從黨史中汲取經驗智慧,獲取繼續(xù)前行的精神力量。
3.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理論路線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所做的高度概括,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和靈魂。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研究和解決問題,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要實事求是看待黨史上的一些重大問題,既不能因為成就而回避失誤和曲折,也不能因為探索中的失誤和曲折而否定成就?!盵1]
新時代,高校開展黨史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黨史觀,也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理論路線。具體來說,首先就要做到,結合社會條件來評價黨史人物,聯(lián)系歷史背景正確把握黨史事件的本質和規(guī)律,準確把握黨史上的重要會議精神,充分肯定黨的歷史貢獻及其重要意義。其次,要做到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尤其要教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沒有改革開放前的系列艱辛探索,沒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就沒有改革開放后的輝煌成就,就沒有今天我國強大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二、堅持以三類課堂為依托,做到明理、崇德、增信、力行
堅持以思政課、課程思政和實踐課三類課堂為依托,貫穿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形成三者合一的教育合力,將黨史轉化為直入人心的育人力量,使大學生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崇德、學史增信、學史力行。
1.堅持以思政課為主陣地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黨史觀的主陣地和主渠道。高校應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陣地,積極將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活動中,利用大量史實,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歷史,歷史人物背后的故事,歷史現(xiàn)象背后的道理,講清、講好、講透黨的歷史。例如,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主體內容就是黨史,教師要使大學生在全面了解中國共產黨百年革命史、建設史和改革開放史的基礎上,深刻理解為什么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改革開放、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等問題,弄明白“四個選擇”背后的深層歷史原因,從歷史的層面去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問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講的就是黨史,學習黨史就是學習黨的奮斗史、思想史和建設史,尤其要著力講好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史,突出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形成中的地位、作用和貢獻,使青年大學生深刻認識到我們黨波瀾壯闊且艱辛曲折的發(fā)展歷程,深刻體會黨的理論探索和理論創(chuàng)新的艱難性,增強大學生對黨的認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師既要善于利用典型紅色故事,深刻挖掘黨史故事的時代價值和人物的精神價值,將黨史故事融入“思修”課教學,將一個個鮮活的黨史故事和黨史人物貫穿于思修課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教育過程中,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大力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教師可結合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國兩制”、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關系來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可以將黨史融入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等內容中。
2.堅持以課程思政為重要渠道
課程思政體現(xiàn)的是協(xié)同育人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將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著力于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高校應深入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政治認同、文化自信等思政課導向與各類課程固有的知識和技能傳授有機融合起來,實現(xiàn)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yǎng)的多元一體化,充分發(fā)揮各類課程的育人功能。
無論是社會科學類課程還是自然科學類課程,都應充分挖掘其蘊含的黨史資源和思政要素,積極探索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的育人體系和具體路徑。例如,文學類課程可以結合文學作品,特別是重要黨史人物如毛澤東等人留存的大量詩詞作品,近現(xiàn)代作家展現(xiàn)黨的革命史、建設史、奮斗史的文學作品,左翼作家聯(lián)盟及其作品等,都可以將黨史和文學有機融合起來,使學生在品鑒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黨史教育,在內心真正認同黨的歷史。又如,藝術類課程可以很好地將音樂、美術、編劇等課程內容與中華優(yōu)秀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在藝術熏陶和藝術技巧的學習過程中了解我們黨百年來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再如,在自然科學類課程中,科學實驗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勇于創(chuàng)新的開拓精神、敢于質疑批判的勇氣,這些都與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懈探索奮斗的精神一脈相承,與新中國成立后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犧牲和奉獻精神等都應成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學習的楷模。
3.堅持以實踐課堂為重要載體
實踐課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開展黨史教育學習活動的重要載體。高校應著力挖掘和轉化各地豐富的黨史資源,使其成為黨史教育的重要載體,成為開展黨史教育活動的鮮活教材,致力于打造“看、讀、悟、講、行”的一體化實踐課堂。在“看”的層面,我們應在發(fā)掘整合地方黨史資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實踐課堂,組織學生實地考察黨史文化遺址、黨史人物故居、革命遺址等,積極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轉變?yōu)辄h史實景課堂。在“讀”的層面,引導學生課后閱讀國家領導人關于黨史的重要文稿,如,《論中國共產黨歷史》《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論述摘編》等,以提升學生的理論高度。也可以讀一些簡明黨史《中國共產黨簡史》等,幫助學生了解黨和國家事業(yè)的來龍去脈,汲取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引導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在“悟”的層面,我們可以在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看”和“讀”的基礎上“悟”,感悟黨的精神,并借助現(xiàn)代科技虛擬化場景呈現(xiàn),在場景中體驗、熏陶,通過沉浸式體驗的方式學黨史、悟黨史,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在“講”的層面,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將前面“看”“讀”和“悟”三個環(huán)節(jié)進一步整合并內化后,再結合個人興趣通過講黨史故事、著名黨史人物等,在學生群體中、在社會群體中廣泛開展黨史宣講活動。在“行”的層面,將“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精神落實到行動層面,引導大學生踐行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實干精神和“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以實際行動服務社會、服務大眾。
三、堅持辨析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提升對錯誤思潮的辨識力和抵制力
歷史虛無主義歪曲、否定黨的歷史,“碎片化解讀”黨的歷史等現(xiàn)象,對大學生形成正確黨史觀產生了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高校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應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始終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的思想,加強大學生的理論辨析,培養(yǎng)正確黨史觀。
1.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面對西方多元思潮的侵蝕,以及西方對我國的污名化、妖魔化攻擊,特別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通過互聯(lián)網等媒介不斷散布其錯誤觀點,企圖從意識形態(tài)領域侵蝕毒害我國青少年,我國高校思想戰(zhàn)線面臨前所未有之挑戰(zhàn)。筑牢大學生思想防線,堅守好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是高校教師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光榮使命和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tǒng)一,傳導主流意識形態(tài),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盵2]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在樹立正確黨史觀的大背景下,高校應積極主動面對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社會思潮,必須變“被動回應”為“主動迎戰(zhàn)”,要勇于面對、敢于斗爭,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黨史觀。
2.警惕和辨析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現(xiàn)在,一些錯誤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黨史上的失誤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黨的歷史、攻擊黨的領導;有的將黨史事件同現(xiàn)實問題刻意勾連、惡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將黨史庸俗化、娛樂化,熱衷傳播八卦軼聞,對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樂道等等?!盵1]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首先,高校教師既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又要具有高度的理論水平和強大的辨析能力。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高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指導教學和研究的自覺性,以實事求是的原則,積極主動回應并揭露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本質,這是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黨史觀的重要前提條件。其次,必須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弄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特征。歷史虛無主義往往以“重新評價”為名,歪曲近現(xiàn)代中國革命史、黨史和國史,否定、抹黑黨的領袖人物和英雄模范,割裂黨的歷史,極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其本質就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用某些現(xiàn)象否定歷史的主流和本質,掩蓋歷史事實,歪曲正確的歷史認知。
3.加強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盵1]高校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增強大學生全面地、辯證地、科學地分析歷史虛無主義的思辨力。從其發(fā)展軌跡、傳播路線和方式來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主要是分三級擴散的。第一級:核心觀點都是所謂的理論家們“制造”“加工”出來。第二級:通過知識分子消化、吸收,進一步發(fā)酵和擴散,把一些抽象的理論觀點,以多樣化、世俗化的形式,如通俗性的文章、講座、文藝作品等,向廣大群眾傳播。第三級:廣大群眾,這一級主要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追隨者和接受者,沒有這一級的傳播,就不可能成為影響廣泛的思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培養(yǎng)青年大學生正確的黨史觀,有力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就必須遵循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這個基本發(fā)展和傳播規(guī)律。我們應著力從以下三方面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
首先,必須讓學生明白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唯心史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特別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的教師,更應該結合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中關于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評價問題,正確引導大學生認識歷史問題和歷史現(xiàn)象,講清楚歷史并不是隨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虛無主義實則就是結合自己的需求,對歷史進行隨意剪裁或假設,認識到歷史虛無主義從來都不是什么學術問題或理論問題,而是包裹著學術理論外衣的政治問題,具有明顯的且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是典型的唯心主義而不是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尤其是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要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的思想,樹立正確科學的價值觀。再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對歷史虛無主義典型現(xiàn)象或案例的具體辨析,引導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精神,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敢于質疑,勇于批判,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理論辨析水平。
綜上所述,高校肩負著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正確黨史觀的艱巨任務,應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的思想理論武裝頭腦,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根本理論遵循,以實事求是為思想理論路線,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應堅持“三全育人”理念,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陣地,以課程思政為主渠道,以實踐課堂為載體的教育合力;應堅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辨析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大力提升新時代大學生對錯誤思潮的辨識力和抵制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7).
[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收稿日期:2021-08-31
基金項目:四川省南充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項目“新時代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社會思潮的引領研究”(NC2020B031)
作者簡介:呂雪梅,副教授,博士,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