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政
摘要:小學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道德觀念意識的重要階段,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而言,教師的教學有效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對學生今后的成長發(fā)展意義深遠。因此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而言,自身應當切實遵循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要求,不斷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影響,很多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利用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手段為學生開展教學工作,基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nèi)容形式來看,這種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無非就是在課堂上對著學生“講道理”,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得到提高,學習效率也無法提升,嚴重阻礙了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诖?,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有效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展開討論,并為廣大小學教師提供幾點建議,希望能為其在今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帶來幫助。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現(xiàn)階段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通過教師在課上為學生開展的多樣化教學活動,切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切實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順應當前時代的發(fā)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水平。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嘗試利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更為喜愛,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再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避免過度的對學生開展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多用理論加實踐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課程的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水平。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意識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一直是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實際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不斷引導學生從課堂上反觀實際生活,使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將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完全利用在實際生活當中,進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辨別能力,能夠有效分清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正確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規(guī)范自身言行,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例如,在進行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同伴與交往”的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引入生活中的實例,組織學生談一談自己對交友的看法,讓學生談一談哪種朋友可交,哪種朋友要避而遠之等等,或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情景對話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切實使學生能夠?qū)⒔滩闹R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幫助學生學會如何進行人際交往,提高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力,為學生的身心成長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培養(yǎng)學生正確法治觀念
在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使學生想成良好的道德觀念,更要培養(yǎng)學生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只有學生切實掌握一定的法律意識以后,在面對沖突、受到欺負時,能夠用合理的方法進行解決,保護好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結合生活中遇到的沖突以及受到欺負時的具體經(jīng)歷進行深入學習,掌握法治知識,學會用所學知識保護自己。
例如,在進行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安全護我成長”的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海量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為學生呢個搜集相關的視頻報道,并在課堂上向?qū)W生展示出來,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法律的威嚴與對百姓的守護,使學生能夠在遇到危險時第一時間便能夠利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更能使學生對于本單元的知識內(nèi)容掌握更為透徹,理解更為深入。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qū)W生進行普法教育,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三、利用信息技術探究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在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利用海量的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并有效的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切實感受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魅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健全的人格品質(zhì)。
例如,在進行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多樣的交通和通信”的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互聯(lián)網(wǎng)中為學生尋找多種交通方式與通訊方式,并為學生找到過去人們生活中的交通方式與通信手段,利用這種直觀對比的手段,幫助學生清晰的了解時代的發(fā)展,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逐漸形成遠大的理想,為自己今后的成長發(fā)展進行鋪墊。
綜上所述,隨著當前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不斷推進,在當前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逐漸提高了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視程度,希望能夠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今后的成長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對于新時期的道德與法治教師而言,自身應當不斷完善教學策略,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積極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今后的成長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魏莉.論如何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J].才智,2020,(5):32.
[2]陳同秀.新時期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學周刊,20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