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英語寫作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還要有一定的綜合運用能力,具體包括審題能力,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對文章結構的駕馭能力,對題材的選擇以及對文章內(nèi)容的安排能力。而寫作過程就是學生運用邏輯思維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因此,英語寫作教學中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寫作時注意嚴守邏輯規(guī)范,遵守思維規(guī)律,使其在文章立意、選材、結構方面都符合邏輯規(guī)律。
【關鍵詞】初中英語;寫作教學;邏輯思維
【作者簡介】黃家旋(1985.01-),廈門外國語學校,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一、問題的提出
英語寫作是學生運用英語書面語言表達思想,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途徑。新課標語言技能五級目標中對寫的要求是:能獨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能使用常見的連接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能簡單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據(jù)所給圖示或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或操作說明。(新課標 2011)簡而言之,初中英語寫作要求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還要有一定的綜合運用能力,具體包括審題能力,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對文章結構的駕馭能力,對題材的選擇以及對文章內(nèi)容的安排能力。而寫作過程就是學生運用邏輯思維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顯得尤為重要。
二、英語寫作常見問題及分析
在教學中,筆者總結了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常見錯誤,除了詞匯和語法上的語言知識錯誤外,學生在思維上存在的三大問題如下:(1)態(tài)度不清,觀點不明。在議論文對比論述題中,要求學生明確態(tài)度,非此即彼。中國學生在中庸思想的影響下,觀點中庸,左右兼顧。(2)主題不突出,論述不充分。書面表達題干中常常設有幾大內(nèi)容要點,要求學生根據(jù)要點寫作,不少學生只是機械翻譯寫作材料,在段落中不會寫主題句和擴展句,內(nèi)容不豐富,無法對主題進行充分闡述。(3)層次不清,邏輯思維混亂。學生寫作隨意性強,句子間缺乏語義的邏輯連貫性,段落間缺乏銜接與連貫,段落內(nèi)容沒有明確服務主題。
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教師平時的教學有關,不少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常常過分側重語言知識,卻忽視訓練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少關注英語作文蘊藏的邏輯規(guī)律,也可以說是忽略了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最終使得學生只會簡單地將句子寫到一起,欠缺整體的英語寫作概念。
三、寫作教學中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策略
1.以讀促寫,融入思維培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除了傳授給學生語言知識外,更應該讓學生在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也就是將文章的結構特點灌輸在學生的腦中,以促進學生在自主寫作中搭建框架。西方人的思維呈直線型,在語言表達上具有開門見山的特點。一篇層次分明、思維嚴謹?shù)奈恼峦ǔ0ㄋ膫€部分,導入、主題、支撐、結論,切入主題后先陳述段落的中心思想,即主題句,再分幾點對主題進行闡述,最后得出結論。整個語篇是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于彩霞 2011)語言學習的第一步就是模仿,教會學生模仿好的文章的篇章結構和思維模式,以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能力。
2.擴大閱讀,鼓勵思考。清晰的邏輯,有力的論證,一定是建立在對話題有足夠多了解的基礎上的。如果學生的閱讀面窄,知識儲備不夠,便會出現(xiàn)在寫作中無話可說的局面。所以,閱讀不能局限在課內(nèi)文章,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閱讀材料通常分成兩類:一類是第一手資料,例如報刊文摘和文學作品;另一類是第二手資料,例如影評和各類評論。大量閱讀第一手資料可以幫助學生對各種話題進行素材積累,并培養(yǎng)語感。在閱讀第二手資料時,可以設計一些訓練思維的練習,如“作者的觀點是什么?為了論證觀點,作者列出了哪些支持性論據(jù)?”通過思考性的訓練,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篇章結構、思維模式,有利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教會學生寫作中需遵守的邏輯思維原則。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遵守邏輯思維規(guī)律,使習作行文符合邏輯規(guī)律,語言技能與邏輯思維能力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李玉英,習海宇,2010)具體到英文寫作中常用的邏輯學基本規(guī)律主要有排中律、同一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
(1)遵守排中律,做到文章立意明確,旗幟鮮明。排中律是指寫作中的立意要明確,不能模棱兩可,議論文尤為典型。以新目標八年級下Unit3單元作文為例,“Some people think teenagers should do some chores at home. While others disagree, saying that teenagers these days have enough stress from school. Do you agree or not agree?”文章要求學生表明態(tài)度,是同意還是不同意。有的學生在論述中將青少年做家務的優(yōu)勢、劣勢一一列舉,導致立意不明,這就典型違反了排中律。
遵守排中律可以保證觀點明確,主題鮮明;違反排中律,思維便混亂不清。寫作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遵守排中律,做到行文觀點明確,旗幟鮮明。
(2)遵守同一律,做到材料和主題協(xié)調一致。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或辯論過程中,使用的概念和判斷必須有確定的內(nèi)容,不能在不同的意義上使用同一概念或判斷。在英文寫作中,同一律確保文章的立意和體裁符合要求并在行文中始終如一,材料和主題統(tǒng)一,語言風格得體。(李玉英,習海宇,2010)在寫作中違反同一律,必然出現(xiàn)審題偏差、離題跑題的現(xiàn)象。2018年廈門總復習教學質量檢測的作文要求學生描述一張有紀念意義的照片并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在閱卷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由于審題錯誤,有的寫成一次學校春游,對照片的描述草草帶過,全文更像是寫一次難忘的春游。有的洋洋灑灑描述照片對自己的意義。雖然文章都以照片為主題,但內(nèi)容與考題要求大相徑庭。而高分考生則是描述照片中的情景,順而帶出照片背后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題末點題照片于自己的意義。審題到位,合理切題,遵守了邏輯的同一律。
遵守同一律可以避免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保證思維的統(tǒng)一性。下筆前認真審題,避免在行文中偏離中心主題;合理構思,有利于理清行文結構;精心選材,使觀點與材料統(tǒng)一。
(3)遵守矛盾律,做到文章論述首尾相貫,論述前后一致。矛盾律保證文章不自相矛盾,語言運用上避免前言不搭后語,論斷前后一致,首尾相貫。同一律從正面規(guī)定了思維確定性的原則,而矛盾律則從反面規(guī)定思維的確定性。(劉建能 朱煜華 1993)審題要求文章立意切題,不離題偏題,更不能違背要求寫出與之矛盾的主題,在行文過程中,各論斷之間也得同一,不能出爾反爾。在一篇“ It's not a good idea for students to take after school classes.”的作文中,學生描述上補習班的各種弊端,基本切題,但在中間一段卻建議家長要謹慎選擇補習班,因為補習班遍地開花,質量良莠不齊。這與中心主題無關,犯了自行矛盾的錯誤。
在教學中, 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審題,正確立意,在行文中保持思維的嚴謹性,保證材料與結構服務于主題。
(4)遵守充足理由律,做到材料充分,觀點有力。英語寫作中提供的信息應當能夠足以解決問題或說服讀者,可使用名人名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例子和個人經(jīng)歷來充實內(nèi)容,增加力度。一篇題為 “How to be a civilized citizen?”的作文中,學生試圖從遵守公共規(guī)則、注意個人禮儀和參與公益活動這三個角度進行論述,遵守了充足理由律,但學生在第一點僅僅寫了“We are supposed to obey the public rules.”并沒有就此觀點展開說明,理由不充足,難以讓人信服。
充足理由律可以保證寫作思維的嚴密性,使人心悅誠服。(李玉英,習海宇,2010)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閱讀、多實踐,積累豐富的材料,避免因觀點無力、材料不足而違反充足理由律的邏輯錯誤。
四、結語
英語寫作要求表達清楚和思想完整,寫作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在寫作教學中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了解并運用基本邏輯規(guī)范,在謀篇布局中自覺使文章立意、選材、結構都符合邏輯規(guī)律,如此一來,學生的文章不僅能“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劉建能,朱煜華.普通邏輯學[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3:232.
[3]于彩霞.英漢思維模式與英語寫作邏輯思維培養(yǎng)[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1(27):104-105.
[4]李玉英,習海宇.英語寫作教學應強化邏輯思維訓練[J].教育學術月刊,2010(8):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