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步入初三,學生開始接觸到化學學習,帶著新奇與探究走進化學世界,也為今后的化學學習奠定基礎。在教學中,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化學學習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規(guī)范自身語言、關注化學用語意識培養(yǎng)、適當增加閱讀性題目,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機遇的同時加強閱讀練習。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閱讀能力
一、 前言
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科,在學習中扎實的閱讀能力代表著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生可能會自主獲得知識點、自覺在已知的知識點中獲取知識,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初中化學學習過程中,關注到對學生化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將閱讀能力培養(yǎng)落實到具體的課程實踐中,文章即針對于此展開討論。
(一)學生化學閱讀問題逐漸暴露
在新課標下,反觀學生的化學學習,會發(fā)現(xiàn)受制于閱讀能力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比如筆者在教學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考試中完成實驗探究題時,對題目提出的問題理解不了,題目給出的信息也不會利用。在各種考試結果統(tǒng)計分析,凡是需要閱讀理解的題目得分率往往也是最低的。這樣的結果令人咋舌,不難發(fā)現(xiàn),原來化學理解能力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如此之大。另外,學生在九年級開始接觸到化學學習,有許多新的信息需要掌握,以元素符號、化學式為代表的化學用語需要掌握,以化學實驗為代表的實驗語言,以及“生活中的化學”中化學與生活事件的逐漸關聯(lián),都需要學生以良好且扎實的化學閱讀能力去支撐,否則必然會成為學生化學學習的障礙,打斷化學學習思維。
(二)化學學習的必然要求
隨著新課標的發(fā)展,“如何求知”成為新課標下化學學習對學生的提出的要求,而閱讀正是獲取信息、自主學習的基礎所在。九年級化學學科定位為“生活中的化學”,其中有很多素材及靈感來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如氧化反應、燃燒爆炸、鹽和化肥等,都在生活中常見,但若是缺少化學思維的人,自然難以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化學閱讀能力,客觀上能促使學生增加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減少對化學概念的建設等,以此促成發(fā)展,鼓勵學生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習意識,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吸收。從近年來課改新變也可以發(fā)現(xiàn),應試教育之下對于化學等自然科學學科的考核也逐漸革新,更多注重對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考核,也由此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客觀上全面提升學生化學學習的能力。
二、 九年級化學學科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大多數(shù)學生對化學文本的閱讀欲望并不高,甚至不愿意閱讀文本內容。因此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需要結合教育內容,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為主,讓學生主動閱讀與觀察,在積極參與文本閱讀的同時掌握化學知識。課外,教師可向學生推薦一些有趣的化學故事書、適合初中生閱讀的化學科普書、圖畫書等,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與此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舉辦化學閱讀征文比賽、手抄報比賽等一些可以展示學生閱讀效果的比賽。有競賽和榮譽獎勵,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課內,教師可借助情境教學法實現(xiàn)激趣目標,但是也要堅持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發(fā)展特點入手,實現(xiàn)與教學的有效融合。如在講述空氣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從問題情境出發(fā),吸引學生的目光: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一只小熊想到城市中游玩,但是在進入城市后卻發(fā)現(xiàn)城市的空氣十分污濁,隨之產生了想到城市賣新鮮空氣的想法。在創(chuàng)設完教學情境后,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空氣究竟是什么呢?雖然空氣是不容易被察覺的,但是卻是真實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請說出你對空氣的認識。是否可以結合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列舉生活中的案例來證明空氣的存在呢?只有設計出啟發(fā)性的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主動閱讀教材中的內容。然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與空氣相關的知識點展示出來,組織學生繼續(xù)閱讀,并通過多媒體理解空氣相關知識點。在合作探究與實驗的結合下,能夠讓學生產生出主動探究欲望,在積極參與實驗中提高學習效果。
(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習慣
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閱讀與觀察習慣后,才能主動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探究,才能在主動觀察與學習中提高學習效果,明確學習重點,逐漸提升自身的觀察與閱讀能力。所以教師需要從培養(yǎng)學生觀察習慣入手,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主動了解化學知識。如在講述分子和原子這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本中幾種分子的模型圖,體會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一知識點。最后再觀看相應化學反應實驗,觀察反應的示意圖,從微觀圖的閱讀觀察中理解掌握化學變化的實質。教學中需要借助實驗、圖片等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鍛煉學生的實驗與觀察能力。因實驗、圖片所展現(xiàn)出的現(xiàn)象是直觀的,所以就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逐漸掌握化學知識點。教師要堅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提高學生捕捉化學知識的敏銳度。
(三)做好閱讀指導
因學生并未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所以難以主動閱讀化學知識,也沒有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但是對于化學教學來講,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師也要及時指導學生,在做好教育強化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明確學習方法,夯實化學基礎。因此在課堂中就可以從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入手,以強化訓練等為主,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觀察能力。但是也應當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明確學生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主題,發(fā)揮出以讀導做的優(yōu)勢,加深學生的閱讀感悟。如在講述化學式與化合價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先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明確化學式表示的含義。然后要求學生以合作的方式探究問題:化學式如何書寫?在提出問題后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將學生帶入文本閱讀中。最后,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觀察,找出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的特點,并引導學生探索化合物的相關的規(guī)律。
(四)做好綜合訓練
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加深對化學知識的記憶力與理解能力,可以說閱讀能力培養(yǎng)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入綜合性教育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為主,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但是也應當要明確的是,教師需要從培養(yǎng)學生長效思維入手,以循序漸進為原則,結合課程標準與學生具體情況,制定出適合的教育計劃。在組織學生進行復習總結時可以從引入綜合訓練活動入手,提升學生對化學閱讀的重視度。如在復習“我們周圍的空氣”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從提前設計作業(yè)入手,將學生帶入復習思考中去,如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氧氣、二氧化碳等知識進行分析,并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在開展復習講解競賽的基礎上來主動對知識進行思考。其次,教師可以借助網(wǎng)絡、書籍等收集與氧氣、二氧化碳相關的知識,整理出更加全面的知識內容。通過對比以往的復習方法,這種競賽式的復習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積極性,逐漸提升復習質量,實現(xiàn)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目標。在綜合訓練活動中還可以挖掘出隱藏條件,在做好文本重復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歸納與總結,掌握學生閱讀情況。只有將學生帶入到多元、多維度閱讀訓練中,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要堅持從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入手,挖掘教材內容,找出化學教材中的重點閱讀知識,從而組織學生進入閱讀中去,探索出化學問題的答案。同時教師還要向學生講述閱讀方法,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解決化學學習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云.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閱讀能力[J].科學咨詢,2009(6):81-82.
[2]羅長有.初中化學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6):6.
[3]張德先.如何在初中化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28):34.
[4]張育東.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3):54-55.
作者簡介:熊金鳳,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泰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