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鳳
摘 要:學具就是輔助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工具,是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重要的教學工具。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合理運用學具,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更好的學習和運用,幫助學生完善數學知識的認知結構,從而使學生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簡要探究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學具合理運用的策略,以此達到課堂學具操作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學具;操作有效性
數學是抽象、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小學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基本都是在用直觀形象的思維在觀察事物、了解事物,數學對于小學生的學習也就相對較難,為此,教師有必要對數學課堂教學學具的合理運用進行探究,更好地發(fā)揮其作用。
一、適時適量使用,讓學具更具有效率性
教師在數學課堂使用學具時,要嚴格控制學具的使用,適時適量。小學階段,特別是低中段的小學生,好奇心理比較強,對任何事物都比較感興趣,必須親自試一試才能滿足,若課堂上過度使用學具,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操作學具,勢必會對知識點的教授造成影響,從而降低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教師課堂教學,在探索新知識點的時候引入學具,讓學生在操作學具的過程中探索新知識,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教師課堂教學驗證知識點的規(guī)律性時使用,借助學具,將這些較為抽象的理性思維、空間想象、數學規(guī)律都化于學具操作中,讓學生在學具實踐中更好地感悟、理解和運用。再如,“不憤不悱,不啟不發(fā)”,當學生對數學知識處于憤悱之時,學具及時介入課堂教學,可以在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精心選擇,讓學具更具有針對性
知識來源于實踐,學具能為此實踐提供有利條件,但要使學具真正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幫助,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就應該精心選擇學具,讓其更具有針對性。
1.參考教學內容,制作學具
現如今,全國各地的數學教材版本不盡相同,眾多不同的數學教材版本卻都有讓學生學好數學的教學目的,因此,教材內容可以看成數學教學的例子。但這些例子更具有普遍性和權威性,教師在數學課堂個性化教學的同時,要參照數學教材內容來制作類似的學具。例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用紙剪出教學學具,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動手剪一剪,體會剪出圖形的樣子,對折一次剪出來是什么樣子?對折兩次剪出來是什么樣子?為后續(xù)的學習打下基礎。
2.參考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學具
教師不僅是教學內容的執(zhí)行者,更應該是教學內容的開發(fā)者,教師要具有看透教材的智慧,更要有創(chuàng)造教材的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知識能力等,有個性化地創(chuàng)造學具,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數學知識本身就是抽象且枯燥的學習,而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心理特點又是喜歡形象有趣的事物,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制作一些比較有趣的課堂學具,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激活課堂,為學生學習數學創(chuàng)設情感基礎,創(chuàng)造學具,還能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豐富的認知。學習可以看成是“用舊引新”的過程,教師的教學就是加快這個過程,若教學方法簡單的教授,只會讓學生“課堂學會,學會就忘”,只有讓學生在豐富的認知中進行學習體驗,學生才會學以致用,才會有效吸收知識,而學具可以提供學生學習豐富認知。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一課,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各式各樣的學具,如鋁絲,紙片,小木棒等,讓學生動手拼出一個三角形,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活動,可以更快速、更深刻地體會到三角形的知識。在學生動手操作的時候,對三角形的邊和角都要求非常高:直直的邊,尖尖的角。只有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才會有這樣的嚴格要求,才會有這樣的學習體會。
三、準確把握,讓學具更具有思考性
“張弛有度,收放自如?!边@是教師教學中較為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教師在課堂運用學具時也應如此。要做到這點,首先,教師在數學教學課堂運用學具時要學會大膽放手?,F如今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也只有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到教學課堂實踐中,數學學習才會成為學生自覺的行為,才會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感悟。運用學具時,也是如此,教師只有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學生才會在不同的操作體驗中有所收獲,才會更好地感悟理解數學知識。其次,教師在大膽放手的同時要懂得及時收手,小學生年齡特點,自律性比較差,學生若想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自律學習,還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為所欲為”的同時,教師要懂得及時收手。最后,學具作為學生更形象、直接理解數學知識的工具,教師在數學課堂運用學具時,千萬不要“形式化教學”,讓學具單純地就是學具,讓操作單純的就是操作,教師在學具運用中要有更深入的思考。
四、結束語
教師只有適時適量地使用、精準選擇、準確把握,才能讓學具更具有靈魂,才能讓學具的運用更有效,才能讓學具真正成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好幫手。
參考文獻:
趙勤.巧用學具,叩開數學之門[J].小學教學參考,2018(23).
注:此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第二批)立項課題《小學低中學段數學教學中學具有效操作探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QG1352—244。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