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為英
【摘要】語言是作文寫作的基本素材,在作文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入文本,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學生從閱讀和生活實踐中汲取營養(yǎng),積累材料,寫出“言之有物”的作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素材積累
作文其實就是語言的另一種表達形式。但是,如何用優(yōu)美的語言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又如何用流暢的語言表達我們的思想,傳遞我們情感,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呢?筆者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經驗,探討幾點教學中積累語言素材的方法。
一、引導學生在大自然中積累作文素材
大自然是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源泉。大自然當中的美好事物,給萬物的生長提供了一個快樂而溫馨的家園。教師可以帶著目的引導小學生對大自然進行觀察,對存在于大自然當中的素材進行挖掘,使學生的觀察力以及想象力都得到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再遇到關于大自然的寫作時,就不必再擔心無從下筆了。例如,教師組織學生春游,目的是讓學生們接近大自然,體會大自然,增加語文寫作素材的積累。學生通過和大自然近距離的親密接觸,就可以感受大自然無與倫比的魅力。
二、引導學生基于實際生活,豐富寫作內容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用心對生活進行觸碰,感受生活的氣息,基于生活實踐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內容進行豐富,作為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之源。學生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就要對生活中的事與情進行體會和應用,要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對生活更加熱愛,并且觀察我們的日常生活,學會用心感受生活,并把生活和寫作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對周邊的人和事進行觀察和體會,深入生活、貼近生活,才能夠創(chuàng)作有質量的作文。
三、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
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還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來完成,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大綱中得到了明確的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科學的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和發(fā)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中,要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培養(yǎng)起來,以此來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課外閱讀能夠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豐富,還能夠把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起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得到一定的豐富,學生就能夠保持愉悅的心情對作文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的是讓學生合理的進行書籍選擇,課外書籍五花八門,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并不是所有的書籍都適合他們閱讀,有的書并不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反而會讓學生誤入歧途。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課外書籍。
例如,在對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課進行學習之后,就可以推薦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作品《背影》,讓學生進行閱讀,或者是讓學生通過對《三國演義》進行閱讀來加深對《草船借箭》的認識,這樣科學合理的指導,就可以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擴展。
【參考文獻】
[1]姜靜新.淺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的途徑[J].新課程:小學,2015,8(3):98.
[2]蘭潔.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途徑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作文教學研究,2015,7(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