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燕
摘 要:隨著部編版教材在全國普遍推行,對于部編版教材的教學研究也在不斷的進行。其中語文教科書中的插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教育意義,能夠有效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本文分析了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插圖的特點,并總結了一些插圖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插圖 小學語文 應用策略
作為最新頒布的全國統(tǒng)一使用的教科書,部編版教材與其他版本相比具有一些額外的特點,更能夠適應當前的教學。其中,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的插圖就是一大優(yōu)勢。在教材中,插圖與所學內容密切相關,以圖配文,以圖示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小學生對抽象內容的理解。因此,在課堂上如何更深入地利用教材中插圖的特點,以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一大目標。
1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插圖的特點
1.1 插圖富有藝術性
教材中的插圖,多是以傳統(tǒng)繪畫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和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氣息。既能夠在視覺方面吸引學生,促使學生積極的去閱讀課文,又能夠讓學生自幼時就沉浸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和藝術的濃厚氛圍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對傳統(tǒng)藝術的認同感。
1.2 注重配合教材情境
課文插圖所存在的目的主要是輔助正文進行教學,因此,教材中的插圖并非獨立存在,而是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例如,在生字詞的教學中,每課之后都會搭配相應的圖片。這些插圖一方面描述了一個情景,或者講述了一個故事,另一方面又將所學的生字詞完美地融入了進去。使得學生在看圖講故事的同時,熟悉對生字詞的書寫和使用。
1.3 插圖具有教育意義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除了與課文緊密結合,輔助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以外,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人文或情感教育功能。部分插圖體現(xiàn)了一定的時代背景,反映出了一些獨特的思想情感,通過教師的妥善解讀和分析,能夠給學生帶來與課文內容相輔相成的新的啟發(fā)。
2 部編版小學教材插圖的應用策略
2.1 利用插圖學習拼音生字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是與課文中心內容緊密結合的,其中在生字詞和拼音的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最為突出。在書中,插圖將生字詞的字形結構、拼音的發(fā)音等重點內容完美地融入圖片之中,將抽象的符號轉變?yōu)樯鷦泳唧w的情境,從而大大減少了學生在初學拼音漢字的難度。
舉例來說,在復韻母的學習過程中,課本內插入了一張帶有情境的圖片。在圖片中,桌子上擺著水杯,小朋友們挨著桌子,一位戴著圍巾的老奶奶在給他們講故事。根據(jù)這一插圖,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表述出其中的內容,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和學習“ai ei ui”這些復韻母[1]。
在生字的學習上,學生們也可以通過插圖來了解漢字的起源以及漢字背后的故事,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增進學生對漢字的理解。比如,在《日月水火》這一課的學習中,插圖就起到了十分顯著的作用。通過插圖所展現(xiàn)出來的圖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日、月、火、山”等象形字與現(xiàn)實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既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去記憶這些字,又能夠使學生初步接觸到象形字這一概念,理解中國漢字的起源和發(fā)展。
2.2 利用插圖呈現(xiàn)具體情景
小學階段尚處于抽象思維初步發(fā)展的時期,由于生活經(jīng)驗的不足,學生們并不能夠完善地認識到抽象文字所要描述的情境,在這一情況下,插圖就表現(xiàn)出了它的重要作用。
舉例來說,在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的學習中,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學生并沒有親身體驗過“疑似銀河落九天”的壯觀景象,另一方面,對于古詩文也尚處于初步了解的階段,所以僅讓學生通過課文和教師的講解來體會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情感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教材搭配了一整頁的大型水墨插圖,通過富有中國特色的藝術風格,將廬山瀑布的壯闊景象充分地展示了出來[2]。在三年級下冊的第一課,《古詩三首》中,則采用了水墨風格的彩繪插圖,通過綠草桃紅、溪流鸝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了春夏時節(ji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除景色描寫外,課文插圖也能夠清晰地呈現(xiàn)出事物的具體細節(jié)。舉例來說,三年級下冊《花鐘》一課,通過介紹不同種類花的各自特點,對花朵的的不同開花時期進行了解釋說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部編版教材圍繞課文在頁面邊緣繪制了多種花朵的圖案,插圖內容栩栩如生,其中的細節(jié)紋理清晰可見,不僅有助于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向學生普及了相應的人文科學知識。
2.3 利用插圖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
除了反映課文所學內容以外,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插圖還具有獨特的情感價值觀內涵。利用這些插圖進行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確立正確的道德品質和情感價值觀。
小學語文第一課《我是中國人》中的插圖就具有很強的價值觀教育意義。插圖內包含有天安門,五星紅旗,各個民族的小朋友等要素,充分地呈現(xiàn)出中國各民族團結友好,共同生活,共同學習的美好景象。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觀察這張插圖,再談談自己對于國家、民族的認識,增強他們對中國、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樹立起團結統(tǒng)一、友好互助的民族意識。
在《胖乎乎的小手》這一課中,通過四幅水彩畫將蘭蘭幫助家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一景象呈現(xiàn)出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瀏覽并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出其中的內容,進而從插圖引入到現(xiàn)實中來,談一談自己在家中的表現(xiàn),幫助學生樹立對家庭更為正確的認識,培養(yǎng)起互幫互助的家庭倫理觀念。
3 結語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相比于其他教材而言,插圖的設置和安排更加的合理,與課文內容和語文教學目標緊密相關,能夠有效發(fā)揮吸引學生興趣,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功能。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對教材插圖的重視,充分運用教材中所包含的教學資源,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更好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覃永縣,譚靜.小學語文教材插圖性質新論——兼評部編本《語文》一年級上冊插圖[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8,No.732(11):59-61.
[2] 潘紅梅.略論有效利用插圖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部編版低年級小學語文教材為例[J].神州,2019(6):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