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品
摘 要: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課標把三至五年級的作文稱為習作,并提出要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等。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啟蒙階段,從低年級的“看圖說話”過渡到中年級的“作文題”,寫作量漸漸增多,要求文體更完整,結構更加分明。三年級之后,學生不僅寫的內容寬泛了,而且寫的次數也增多了。
關鍵詞:記事作文;流水賬;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4-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4.034
在當前中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教材也把習作內容編撰在內,作文所占據比重加大的特點逐步凸顯。比如,三年級第一冊里的作文教學中,有些作文的主題要求是寫自己的課外生活,有些要求概述自己認識的人,有的則需要寫描述觀察類的日記,還有的要求寫以往所經歷的事情,或者是到過的一些地方。這些都需要學生能細心地洞察生活,毋庸置疑,生活的點滴都是作文寫作的堅實依據。
參照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其特點,想象作文在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中占有相當比重。如三年級第一學期教材中包括了童話故事,從低年級看圖說話過渡到中高年級寫簡單的記事類作文、想象類作文及應用型作文,從大體上來說,教學大綱不單單契合了小學生的習作規(guī)則,而且一覽無余地表現出了基礎與發(fā)展的微妙關系,有利于教師把握新課標中有關作文教學的螺旋式上升的指導思想。當前三年級學生習作的突出性問題大體包含了幾方面:學生作文的興趣有待培養(yǎng);記敘的內容空洞,好像“流水賬”;學生沒有充實的生活經歷,在作文時一頭霧水,無從下筆。
一、克服常見問題的策略
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提升小學中高年級的作文教學水平,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可讓學生寫下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及所思所想。除此之外,在習作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要求學生一覽無余地展現出自己覺得新穎的、印象深刻或深受感觸的事情。另外,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樂于向他人朗讀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快樂。
(一)培養(yǎng)習作的興趣
學生學習任何東西的最佳時機是當他們擁有無可比擬的興趣,而且他們進步時真的很想去做某一件事情。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學生肯定就能集中精力,奮力一搏,習作也同樣如此,因為唯有讓學生對習作產生出了極大的興趣,才能把作文教學質量提至最高點。另外,我認為學生在習作之初最為關鍵的是培養(yǎng)自己寫作的熱情,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他們對習作的信心。
1.契合學生需要,挖掘學生寫作的潛力
教師要熱心幫助學生在作文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收獲到成功,使不同層級、不同年級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師應力求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的身心都得以健康地發(fā)展。除此之外,還要全力以赴保障學生習作的層次性和完整性。對于學生來說,每一篇文章都是自己的“嘔心瀝血”之作,所以教師在講評時應及時肯定他們的優(yōu)點。因為學生的每篇文章肯定都會有可圈可點之處?;蚴蔷实囊欢蚊鑼?,或是能引起讀者聯想的結尾,或者干脆是俏皮、幽默,充滿童趣的對話,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教師欣賞的。所以,對于學生的習作,教師絕不能吝嗇溢美之詞。因為學生寫作特點上千差萬別,故而評價標準也是截然不同的。教師在評閱作文時,要時刻謹慎地對待不同作文層次學生的切實需要,進而進行不同的評價。久而久之,學生對自己的作文信心肯定會越來越足,從而使得這些學生的作文熱情和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
2.常寫隨文練筆
在現實操練中,讓一些學生頭疼且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作文中缺乏生活的真實感。為了行之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狀態(tài)融入情境中,并有感而發(fā),隨后把自己的所想所感寫進作文中。
另外,教材中所編撰的課文也可以作為學生練習寫作的例文,教師應加大力度發(fā)揮教材在實踐中的借鑒作用。另外,還應多多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并從中收獲到寫作的材料,從而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增長見識和閱歷,豐富自身的表達能力。
在作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課文續(xù)寫故事,這些素材都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表達力。不僅如此,在教授很多范文時,教師都可以抓住訓練契機,鼓勵學生大膽真實地進行表達,并且要讓他們在平時生活中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如學習《一面五星紅旗》后,有些學生寫了自己心中的五星紅旗,通過教師的鼓勵,這些學生增強了寫作的自信。
(二)培養(yǎng)積淀素材的能力
部分小學中年級的學生時常對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不能輕松自如地運用到習作之中,在作文時記敘的描寫總是過程詳盡但毫無重點,成了令人頭痛的“流水賬”。所以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下面幾點方法進行教學。
1.打破時空限制
學生的習作是他們對日常生活感悟的產物,應不受時間的限制,因為學生的習作沖動不會到上作文課時才產生。教師應引導學生把作文的時間放在平時。教師要在平時訓練學生有了感悟就及時記錄下來,經常收集資料,積累作文素材。
如提倡學生寫日記,摘抄報紙、雜志的內容,收看新聞聯播,上網查閱資料,與長輩交流等,從不同方面獲取信息,收集寫作素材。作文課上,教師重在指導學生將觀察到的素材進行加工、整理、組合、提煉,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將學生作文的“再現型”水平提高到“表現型”水平。“再現”如同靜物寫生,要求仿效、描摹,重在“寫真”。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角度看,只停留在“再現型”水平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引導學生用語言“表現”自己認識的深淺,表現內心的喜怒哀樂,表現自己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氨憩F”除了要求“真實”,還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提煉”真實,生動形象地“表現”真實,展現自己看到的形象之美、人性之美?!芭_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所以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平時積累上,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