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蓮蓮
摘要:合作式課堂教學是一種多維的、動態(tài)的、主體的教學,它以人的社會性和個性化相互關系的理論為指導,探求以合作促自主,以自主推合作的客觀規(guī)律,以此推進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合作式教學過程是一種教師、學生、教學媒體交互作用的歷程,其合作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式”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合作 合作 模式 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人與媒體的合作
一、合作教學內(nèi)涵
所謂“合作”就是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人與人、人與環(huán)境相互影響和相互溝通的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所謂“合作式教學”,則是指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由學生與教師間的合作、學生間的合作和學生與教學媒體間的合作等要素構成的,且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流程?!队⒄Z課程標準》強調了英語教學中的合作,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等形式,實現(xiàn)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從而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二、合作教學遵循的原則
我認為,“合作式”課堂教學需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主體性原則
“以學生為主體”是當前開展素質教育的一條基本原則,它體現(xiàn)在學生學習應有的主動性,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學生是交流活動的主體。
2.廣泛性原則
“合作”必須“參與”,只有“參與”才能“合作”。為保證合作的時空,需進行全方位的交流。
3.實踐性原則
小學英語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讓學生獲得有效的經(jīng)歷和體驗,知識的獲得和技能的掌握應在學習者的有效經(jīng)歷和體驗中完成。
4.激勵性原則
為激發(fā)兒童勇于模仿,大膽表達的信心,教師應積極接納他們,給予積極評價,讓學生們自身產(chǎn)生對自身的正確認識及評價。
三、合作教學的基本策略
“合作式”課堂改變原來的秧田型座位排列方式,改為適合學生合作合作學習的“蜂窩式”、“U”字型等。同時引進“小組學習”形式,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即學習小群體,鼓勵學生們選擇一個小組名稱,增加凝聚力及榮譽感。每組以雙數(shù)為宜,因為在需要的時候,很容易進行一對一的活動。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從合作主體的構成來看主要是師生間的合作和學生間的合作,以及人與媒體的“合作”三類。
1.教師與學生的合作
師生合作就是指教師在教的時候,要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學生在學的時候,教師要積極參與進去。學生參與教師的“教”既是“教的師生合作”,教師參與學生的“學”既是“學的師生合作”。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之間的合作主要存在于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與應答、要求與練習,以及個別輔導、眼神交流、直接接觸等過程中。這種合作對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都有重要影響。
例如,當發(fā)現(xiàn)學生在句子或單詞的發(fā)音上出現(xiàn)困難時,我就進行個別輔導,放慢發(fā)音速度,讓學生仔細觀察我的口形變化。當學生嘗試發(fā)音時,我用微笑鼓勵他(她),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支持和信任。教師神情專注的傾聽要輔以生動的表情,讓神情隨著學生的表述而變化;輔以動作,讓體態(tài)語言隨著學生的表述外現(xiàn),既拉近了與學生的情感距離,又為學生學會傾聽樹立了榜樣。
在師生合作的情境中,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極為活躍。師生之間既有信息的傳遞,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維的培養(yǎng),師生完全處于平等狀態(tài)。
2.學生與學生的合作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生生合作能讓學生更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學習。
(1)學生個體和學生個體的合作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個體之間也會相互作用。學生個體間合作大多出現(xiàn)在英語課堂傳授、課堂練習和課堂展示過程中。最常見的是練習中同伴之間的交往等。學生個體間的交往,不僅可以發(fā)展學生言語理解和表達能力,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為操練所學的“How many…do you have?I have…”以及鞏固已學的1-20的數(shù)字,我安排每個學生設計制作統(tǒng)計表,然后用新句式去詢問其它同學有多少學習用品,如pen,pencil,eraser……待同學回答后將數(shù)字記錄在表格中,并與同伴交流自己的“采訪”結果。這樣,每個同學都非常高興,一個個爭先恐后跑到伙伴的位置上進行問答,使整個課堂成為交際的場所。
(2)學生個體與學生群體的合作
學生個體與學生群體的合作既包括學生個體在同組、同學面前進行示范、回答時所發(fā)生的合作,又包括個體在小組中發(fā)表自己意見或者評論他人時的合作,以及集體幫助個別學生的合作。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增強學生的英語課堂參與意識,而且可以使全體學生接受群體規(guī)范,服從群體任務和要求,從而形成善于人際交往和組織群體的能力。
(3)學生群體與學生群體的合作
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群體之間的合作主要是小組間的合作。如小組交流、競賽等。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適度的小組合作,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集體競爭意識、集體參與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同時通過小組交流,有利于對一些難以理解的信息的理解和掌握。
3.人與媒體的“合作”
充分發(fā)揮媒體的影響作用,目的是讓生動的環(huán)境“說話”,英語活動不應是孤立的教學活動,它同其它教學活動一樣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四、合作教學產(chǎn)生的效應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式”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改革課堂教學方法,而且對于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都發(fā)生了改變。
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的照搬照學,被動地接受知識技能練習,轉變?yōu)橹鲃印芬?、情愿地展開自主、合作、合作學習,具體體現(xiàn)為:動耳聽——教師講授、師生合作對話;動眼看——生生相互觀察學習,揚長避短;動手練——學生個體自主練習,個體與群體合作練習;動口談——說中練、練中學、生生合作學練。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有了改變,課堂教學不再是過去的以“教師”為中心,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而是充分解放了課堂,采用師生、生生對話式的合作教學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師成為教學的引導者,學生的學習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