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
摘要:高中地理是高中教學中一門文理兼?zhèn)涞膶W科,雖然被劃分在文科考試的范疇,但是其很多內容又具有偏理的性質,高考未改革之前,很多文科生在地理學習上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難,高考改革后,地理也被學生看做一門難度相對不高的學科,所以選取這一學科的學生占有一定的比例,那么如何讓學生提升高中地理學習的效率呢,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借助一些必要的輔助手段效果比較好。
關鍵詞:高中地理;輔助手段;運用策略;提升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4-0220-01
高中地理教學中,必要的輔助手段恰當運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助力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加深印象,提升成績,筆者采取了如下一些具體措施。
1恰當使用教學工具,變抽象為形象
高中地理可以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偏文科性質,多是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背誦,這部分內容雖然看似簡單,其實也蘊含著豐富的社會知識,為了讓學生形成更好的空間感,筆者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這是筆者在教學中最常用的兩個教學工具,而且鼓勵學生自備一個小地球儀,和班主任協(xié)商,在教室里掛上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試想,一個學生在自習的時候,如果能夠對著地圖進行一番觀察思考,久而久之就對地圖有一個相對熟練的掌握,這也是學好地理的一個補充手段。
在學習自然地理的內容時,如地球的公轉、自轉,洋流、氣候變化等等,這些學生理解起來還是存在一定困難的,這時候筆者還是借助一些掛圖,讓學生反復觀察、思考,時間一久,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自然會更深刻,很多難點也一點點地突破。在地理教學中,借助這些工具,可以變抽象的內容為形象,有效地解決了地理學習的一些困難。
2輔助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手段的普及與進步,這可以更好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筆者在地理教學中,經常運用這些手段。如講解某地的工農業(yè)發(fā)展時,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就是教師的講解,最多加上一些PPT,讓教師的講解顯得更加豐富多彩。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充分運用,筆者發(fā)現(xiàn)運用的方式有很多。
例如,教師可以把某個難點知識提前錄制成微課的形式,在課堂教學中邊播放邊講解,經驗豐富的教師通過學生的眼神就可以知道學生哪部分知識沒有掌握,可以把微課內容反復播放,也可以借助微信群等方式把微課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利用假期的時間進行反復觀看,這些都是現(xiàn)代教學手段對教學的補充,其效果也是很顯著的。
而對于假期中的教學督促而言,現(xiàn)在也非常的便捷。例如在停課不停學期間,很多教學都是通過網課實現(xiàn)的,網課期間更要關注課堂效率的提升,筆者借助一些小程序,如“提交作業(yè)”等,讓學生每天把作業(yè)第一時間提交,這樣教師可以便捷的進行評閱和跟蹤,讓網課期間的教學目標有效落實,也可以很好地督促學生進行學習。
3研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筆者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有時候覺得地理教學中的某些內容其實是社會方面的內容,學生通過地理學習,了解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文化脈絡,工農業(yè)發(fā)展,這些如果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去落實,勢必顯得空洞,也讓課堂教學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對于學生而言也有“紙上談來終覺淺”的尷尬,那么如何化解呢?筆者認為,引導學生進行研學,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以筆者所處的定州市為例子,定州既是一個文化資源豐富的城市,如文廟、古城墻、孔廟、貢院、雪浪石,同時也是一個農業(yè)比較發(fā)達的城市,葡萄產業(yè)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農業(yè)也發(fā)展的很好,這些都可以讓學生通過實地的走訪調查,印證教材的知識,同時加深都理論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明白一個地方的工農業(yè)發(fā)展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既有地方特色,也有政策的外力作用。如果這些內容學生自己通過考察之后得出結論,他們印象就會很深刻,甚至有“舉一反三”的效果,也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課堂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魅力和作用。
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教師要結合不同的課堂教學內容,給學生創(chuàng)造不同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獲得更為豐富和接地氣的學習內容,這樣地理教學才會擺脫單純依托教材的枯燥無味,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小組合作探究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運用并不多,一方面是高中地理教學較多,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具有不現(xiàn)實性,因為占用時間較多,而學生又是住校生,沒有太多的收集資料的渠道,但是筆者還是在每個學期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小組合作探究的機會。
如某一課內容相對寬松時,而學生又近鄰回家周,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利用假期搜集資料,這樣在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時,學生就有相對豐富的材料可以利用,而不是只是部分成績較好的參與。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筆者認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由被動變成了主動,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很多課堂中,學生獲取知識還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而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體驗。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讓地理教學變得輕松有趣,學生能力獲得提升,教學重難點有效落實和解決。同時也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涵,讓地理教學變得生動,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動腦筋,讓自己的課堂變得越來越豐富,手段越來越多樣化。
參考文獻:
[1]王佳瑩;基于新課程標準的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年
[2]李云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比較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8年
[3]王霖;高中地理課堂“問題解決”教學診斷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