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標。而激勵原理的應用,可以助力高校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文章以激勵原理的內涵為入手點,簡要分析了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激勵原理;高校;學生管理
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恰當利用激勵原理,不僅可以提高高校生配合度,而且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開展效果。這種情況下,高度重視激勵原理的應用,采取可行、高效手段挖掘激勵原理的價值與作用,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激勵原理的內涵
激勵原理最初源于微觀經濟學,由羅伯特·H.弗蘭克、本·S.伯南克提出,即在一項行動收益出現上升趨勢時,人們更可能采取對應行動。但是在行動成本上升時,則人們采取這一行動的可能性會下降?;诖?,可以根據特定目的,以影響人們內在需要、動機為目標,針對特定對象,采取引導、強化、維持措施,誘發(fā)、推動、活躍其行為指向目標[1]。
激勵原理在高校生管理中的有效應用,可以推動高校、高校生間深度交流,促使高校生更加自信、勇敢地抒發(fā)自己觀點,敘述學習生活困難,進而幫助高校了解自身管理缺陷,吸納高校生有效建議,調整、優(yōu)化,實現高校、高校生共同發(fā)展。
二、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策略
1.統(tǒng)一激勵體系
激勵體系的統(tǒng)一構建,可以打造特定激勵原理運用平臺,有針對性地提升高校生配合度。在統(tǒng)一的激勵體系中,高校生可以自由分享、表述個性化觀點,汲取必要數據、關鍵信息,獲得與個性化發(fā)展需求更加符合的資源?;诖?,在統(tǒng)一的激勵體系構建時,應從激勵的具體形式、方法入手,透明展示,促使高校生可以對照激勵形式、方法有針對性的發(fā)展實踐能力、理論知識。長此以往,可以幫助高校生尋找到正確的個體定位以及發(fā)展優(yōu)勢,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個體提升中[2]。
需要注意的是,在激勵體系構建時,高校應避免將優(yōu)勢資源一味投入到成績優(yōu)異學生身上,還需要加強對成績中等、稍差學生的關注,避免打擊其他學生發(fā)展積極性,導致整個學生管理體系出現兩極分化問題。即依據激勵原理,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高校生,打造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交融的公平競爭環(huán)境,為每一位高校生個體均衡發(fā)展提供充足支持。
2.落實差異原則
為了發(fā)揮激勵原理真實價值、功效,高校應根據高校生個體發(fā)展差異,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為高校生多樣化、個性化發(fā)展提供充足支持。因此,高校應立足日常管理工作,主動與高校生進行信息交互,全面、詳細觀察不同學生表現,制定針對性管理策略、方案。針對發(fā)展目標明確、學習成績優(yōu)良學生,高校應將綜合技能發(fā)展、實踐空間拓展作為管理要點;而針對發(fā)展目標模糊、知識基礎薄弱學生,高校應與各科教師協(xié)調,進行階段性小目標的設立,為其層次化發(fā)展、進步提供支持。逐步打造特色鮮明的人才面貌,為學校綜合實力提升提供依據。
在差異原則落實過程中,高校應始終堅持正向激勵原則,綜合運用榮譽榜、積分護照、記分卡、獎狀等正向激勵工具,有針對性地投入差異化激勵場景中,幫助高校生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如積分卡主要是在高校生取得進步時積分,無懲罰性的扣分,積累一定分數后可以兌換禮品,或者學分,促使高校生真正成為直接的好習慣的受益者[3]。
3.拓展激勵空間
對于高等教育而言,“管”僅是組織高校生自主提升的工作,學生管理者的核心目標的組織高校生學習提升,其需要在高校生放飛中獲得自身解放,與高校生共同成長。基于此,學生管理者應立足生本教育觀,避免將高校生的激勵局限在口頭表揚、獎品、獎狀、名詞、稱號方面,而是選擇寓意非凡、花樣繁多、接地氣的方式,進一步拓展激勵空間。如“老師為你讀詩”,由高校生自行挑選一篇詩歌,站在他面前為他朗讀,或者額外準備幾本“稀缺”、“趣味”專業(yè)書籍,贈送對應書籍的“閱讀時間”。通過上述激勵活動開展,可以形成良好的文學氛圍,潛移默化地熏陶高校生,促使其形成高尚的品德?;蛘咴试S被獎勵者承擔照顧、管理一天圖書館的“館長”,負責督查記錄、匯報情況,鍛煉學生責任感。除此之外,針對被獎勵小組,可以選擇領導及設計“三分鐘小劇”作為獎勵方式,在鍛煉高校生組織、協(xié)調配合能力的同時,發(fā)揮激勵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完整、充分應用激勵原理,不僅可以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而且可以為高校生積極品質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因此,在深入剖析激勵原理內涵的基礎上,高校應緊密結合高校生實際需要,秉承靈活與民主交互的原則,將物質獎勵、精神獎勵有機交融,激發(fā)高校生自律意識,增強學生自信,切實提升學生管理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蘆愛紅.激勵理論在現代企業(yè)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8(19):76-77.
[2]周開勝.基于激勵理論的產學研合作模式研究[J].榆林學院學報,2018,28(04):76-79.
[3]郭悅川.激勵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學生干部管理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J].長江叢刊,2018(06):278.
作者簡介:
楊香玉(1989年-),女,河南商丘人,碩士,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