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華
摘要:伴隨著社會大環(huán)境的轉變,基礎教育結構發(fā)生了不可逆的變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用于當今人才培養(yǎng)需要,小學教師必須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出發(fā),尋找新的授課手段。作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對當今小學教育依舊有著極高的啟示作用,本文便對其思想帶來的具體啟示展開了分析,并對教師應如何革新授課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陶行知思想;小學教育;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啟示與應用
與其他課程不同的是,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既涉及基本的文化知識,又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息息相關,這就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與此同時,新的時代背景和課程改革對小學階段的學習活動做出了新的規(guī)劃,學生必須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念,并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深化思維水平。這也就意味著,教師需要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啟發(fā)下,打造創(chuàng)新型課堂,尋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授課方法。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啟發(fā)
(一)解放大腦
陶行知先生指出,舊的教育手段之所以無法帶來高質量的人才培養(yǎng)效果,是因為它過于刻板,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將他們對問題的思考局限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nèi),使其無法通過思考在頭腦中再現(xiàn)知識或得到有價值的收獲。
因此,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解放學生的大腦,將他們的思維從僵化的模式中拽出來,盡一切可能啟發(fā)其思維,讓學生學會以多元的態(tài)度思考問題,讓他們更加全面地看待語文、學習語文。換言之,對于已經(jīng)形成固定思維模式的學生,教師必須改變他們的思考習慣。其次,教師還應帶領學生走出對知識權威的迷信,改變他們對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語文現(xiàn)象的刻板認識,減少其陷入對知識的理解誤區(qū)、對情感的錯誤幻想的可能。
(二)解放眼睛
在陶行知先生的觀念里,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將學生對知識乃至世界的認識框定在了教材當中,使他們與實際生活相脫離,造成了“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情況出現(xiàn)。但是,這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行為,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生活、世界的客觀認識,還會使他們無法融入社會生活當中,導致出現(xiàn)人才無法為社會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的問題,造成“教育失效”的不良影響。
因此,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面對以培養(yǎng)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為目標的新要求,教師必須解放學生的眼睛,帶領他們看教材以外的萬事萬物,引導他們思考語文知識的文化內(nèi)涵、感受其背后蘊藏的豐富情感。如此,通過觀察生活、感受自然,讓他們主動對看到的現(xiàn)象展開思考,培養(yǎng)其觀察和思考習慣,提高相關能力。在日積月累當中,學生不僅會形成良好的判斷和鑒賞能力,還會在表達水平上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提高。
以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為例,教師便可在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文章之外,帶領他們觀察自然生活中其他小動物“筑巢”“挖穴”的行為,如“燕子銜泥”“螞蟻挖土”“老鼠盜洞”等,使其親身體會到其他生物的智慧和大自然的奧妙。通過觀察,學生對相關知識會形成更加深刻的了解。此時,如果教師布置“書寫你的觀察收獲”等作文任務,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章較比以往更加真實、生動。二、如何根據(jù)陶行知思想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尊重他們的學習體驗。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必須轉變自己的觀念和角色,摒棄“主導”思想,做好“引導”工作。
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為例,面對思維尚未成熟的學生,為避免對其想象力發(fā)展造成制約,教師應避免以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直接告訴同學們“金色巴掌就是指落葉”。對此,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勵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什么時候水泥道會是金黃色的、為什么,讓同學們自己發(fā)現(xiàn)作者將“落葉”比喻成了“金色的巴掌”。如此,當需要描寫其他景物時,他們就能通過回憶該探究過程找到正確的比喻方法,將這一書寫手段應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提高文章的可讀性。
(二)融語文教學于現(xiàn)實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它主張生活與教育應該是一體的,學生往往會對在生活中學習到的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記憶。因此,在講解語文這一門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學科知識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向生活方向延伸,引導同學們在生活中探尋知識的奧秘、挖掘隱藏的情感。
以部編版六年級下冊《兩小兒辯日》一課為例,面對已經(jīng)具備一定知識積累、認知能力也發(fā)展得比較理想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回憶太陽的大小、人們感受到的溫度、影子的長短與一天中不同時間的關系,讓他們結合文章注釋理解文章,分析兩個小孩的說法是否正確并說出這樣認為的原因。如此,將學習融于生活,將表達能力、思維的培養(yǎng)在該過程同時實現(xiàn)。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具有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的中華民族來說,傳承人文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學好語文知識勢在必行。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形成正確的文化意識和科學的價值觀念,積極轉變自身刻板的思想,深入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對于當今語文教學活動的積極作用并大力踐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生活與語文知識聯(lián)系起來,解放他們的思想,使其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當中,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蒲永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名師在線,2019(26):29-30.
[2]?? 王繼永.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