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華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發(fā)展,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引導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及思考,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及掌握。本文在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問題研究過程中,注重把握生活化教學模式,聯系小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優(yōu)勢及不足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9-0176-02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Ethics and Rule ofLaw" in Primary Schools
(Lianxi School. North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Rizh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GAO Yuehua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course of carrying ou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in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base on the characteristic s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pupils, and guide the pupils to conduct in-depth study and thinking on the subject knowledge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the teaching problems of the subject of "Ethics and Rule of Law"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grasping the life-ori-ented teaching mode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actual lif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of"Ethics and Rule of Law" .
[Keywords]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 Life-oriented Teach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一、生活化教學模式概述
生活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注重將教學活動置身于生活背景當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學科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及理解,使課堂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注重以學生為生活主體,對教學目的進行有效轉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學習。通過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方向轉變,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為小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及進步打下堅實基礎。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優(yōu)勢分析
(一)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化教學模式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工作的結合,實現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突出了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學習當中。這一過程中,生活化教學模式注重拉近小學生與《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的距離,通過結合生活經驗,加深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的學習及理解,感受知識魅力,進一步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聯系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概念及內涵,通過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課堂教學工作進行結合,有助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在開展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課程知識進行結合,能夠把握學生的生活經驗,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的學習及思考,打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樣,通過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引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及思考,促進知識內化。
(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結合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來看,其注重對生活經驗進行把握,聯系生活情況,對基本的社會道德、價值觀念進行了總結和概括。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現生活與教學工作的緊密結合,從而借助于現實生活,對教學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引導小學生聯系生活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思考,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問題及不足分析
結合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開展現狀來看,雖然生活化教學模式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進行了結合,并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教學效果。但是《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及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觀念的滯后性
在生活化教學理念下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教學模式雖然得到了應用,但是在教學結合方面缺乏有效整合,影響了學生對學科知識點的理解及掌握。同時,生活化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改革沒有有效契合,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
(二)教師過度干預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過度干預學生學習及理解學科知識。在這過程中,教師聯系教學重難點知識,對生活知識進行利用。但是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和交流。
(三)教學反饋不足
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有效把握,沒有對學生的反饋問題做好把握。受此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很難把握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無法對課堂教學工作進行有效改善。這樣一來,在開展《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中,會對學生學習及運用知識產生不利的影響。
四、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課堂構建策略分析
針對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存在的問題來看,在開展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學習當中,進一步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對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把握:
(一)立足生活化教學理念,做好課堂教學安排
生活化教學理念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T作的結合,要求教師對傳統(tǒng)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學習及思考當中,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例如,在開展讓《讓家園更美好》一課時,聯系生活化教學理念,可以讓小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生活污染問題。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將生活污染的圖片、視頻資料展現在小學生的面前,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
(二)發(fā)揮小學生學習自主性,引導學生探究思考
生活化課堂構建,要注重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主動學習及思考,促進知識的內化。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將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小學生開展實踐探究活動。例如,針對“校園規(guī)則”問題,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就規(guī)則的概念及內涵進行分析,并讓小學生聯系生活中的交通規(guī)則、法律知識,引導小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有效的學習及理解。這樣,通過發(fā)揮小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加深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的理解,進一步培養(yǎng)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
(三)做好課堂教學評價反饋,不斷完善課堂教學
生活化教學模式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工作的結合,要注重對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進行轉變,加強教學反饋,從而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做好針對性的改善。在這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教學評價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聯系生活化教學理念,實現學生白評、學生互評、教師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五、結語
總之,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把握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聯系生活化教學的理論內涵,做好課堂教學反饋,針對性地做好教學安排和教學設計工作。
參考文獻:
[1]馬吉琴.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6).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