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理念逐漸滲透到各個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同時《新課程標準》突出強調了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應當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就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而言,教師應當注重這一時期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文章以小學美術教學為例,以小學階段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積極意義,結合當前小學階段美術教學的現狀,總結出真正適合學生積極發(fā)展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 小學美術教學;審美能力;積極意義;教學現狀;培養(yǎng)策略
一、 引言
正如人們所知,素質教育理念下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便是其中的重點內容之一。美術作為學生在小學階段所學習的課程之一,其對學生而言十分重要。因此,教師應當發(fā)揮其積極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當前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此,教師應當認真對待,同時結合學生自身特點,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 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積極意義
(一)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進行一切學生的先決條件,尤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年齡較小,無法長時間對同一事物保持較高的注意力,一旦學生對相應的事物失去了探究興趣后,其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便會極大地下降。那么,倘若教師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學生在進行美術學習時便會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來欣賞相關的內容,這便極大程度上激發(fā)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其主動學習能力也同樣得到相應的培養(yǎng)。
(二)有效提高學生認知能力
素質教育理念下的綜合能力,其中包括學生對周遭事物的認識、感知與欣賞。那么,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通過美術教學內容中一些山水畫、人物畫,以及其他種類的畫面內容等來開闊學生的眼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積極地去看待自然之景,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人與物,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間接地得到相應地培養(yǎng)。那么,這樣一來,學生的自身認知能力也就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三、 小學美術教學現狀
(一)小學美術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已經逐漸滲透到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較為嚴重,這便直接導致了美術教學在小學階段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其具體表現為:第一,美術教學課時在小學階段不足,且在考試壓力的面前,一些所謂的主科,例如語文、數學、英語等授課教師會將美術課程占據,導致學生的美術學習時間更少。第二,學校對美術課程本身不夠重視,最直接的表現便是當前部分學校中并未投入一定的經費用于學生的美術學習建設。第三,學生自身對美術學習不夠重視,當然導致學生這一態(tài)度的根本原因便是由于學生受教師的影響。那么,正是由于小學美術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樣一來,教師對于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審美能力自然無法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
(二)小學美術教學師資力量及相關配置不充足
首先,教師作為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其自身對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是,就當前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現狀來看,由于美術課程的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便直接導致了學校并不會投入一定的精力去專門錄用專業(yè)的美術教師,或者一個美術教師所帶班級過多。除此之外,甚至一些學校的美術教師直接由語文、數學等任課教師同時兼任。其次,一些農村地區(qū)在面對小學美術教學時出現了嚴重的認識性錯誤,直接造成了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課堂教學配置不足的問題。
(三)教師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
小學階段的學生與其他時期的學生有所不同,其自身的年齡較小,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便需要教師通過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其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就當前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現狀來看,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往往過于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且教師過多地干預課堂教學的內容,忽略了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失去了主動學習的意識。那么,在這樣的教學前提下,學生自然也就無法感受到小學美術學習的樂趣所在,同樣,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也就無法得到相應地培養(yǎng)。
四、? 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自身年齡特點,教師必須深刻了解學生,明白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就關系著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首先應當注重對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以此為基礎來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得以提升,進而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其次,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美術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進而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二者的教學前提下,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自然會得到積極地培養(yǎng)。
例如,在教學《我喜歡的鳥》這一內容時,教師首先應當明白,鳥類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物,且都會一定的了解。那么,教師以此為基礎對學生展開提問。首先教師提問學生意識當中的鳥類是怎樣的,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其次,教師鼓勵學生來積極地回答自己所喜歡的鳥是什么,有什么特點,比如羽毛的顏色、大小等等。那么,這樣一來,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回答,相互討論,課堂教學氛圍自然會得到活躍。接下來,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鳥兒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不同體態(tài),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更細致地了解鳥兒。除此之外,學生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鳥類畢竟有限,多媒體中教師播放不同類別的鳥類,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為基礎,教師帶學生進行有關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美術學習的樂趣所在,并且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觀察鳥兒,那么,在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引導下,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自然會得到相應的培養(yǎng)。
(二)有效進行課堂延伸,合理拓展課堂教學內容
當前學生所接觸的美術學習內容大多數來源于教材,但是教材中的內容畢竟有限。那么,教師則需要運用相關的教學輔助設備,例如多媒體等,進而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地延伸,對學生所接觸的美術素材進行相應的拓展,不斷豐富學生的美術學習素材。那么,學生所接觸的學習內容不斷增多,學生的眼界見識自然也會有所提高,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同時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
例如,《走進春天》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的美術學習過程中所要進行學習的內容之一。對此,教師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春天的特點進行討論。那么,學生的腦海中便會出現相應的春景圖。接下來,教師利用多媒體對春天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比如花朵等為學生進行呈現。以此為基礎,教師選擇其中一種學生均了解的花朵,比如向日葵引導學生進行了解,并通過為學生介紹向日葵的組織機構、生長環(huán)境等來進行細致的介紹。最后,播放不同環(huán)境下的向日葵的圖片,引導學生說出自身感受。而這一形式的課堂教學則是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來進行課堂學習內容的延伸,學生通過欣賞不同環(huán)境下的向日葵,逐漸培養(yǎng)的審美能力。
(三)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合理開展教學活動
對于小學階段的美術學習,學生所接觸的內容畢竟有限,對此,教師應當思考如何有效地運用教學策略來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從而結合相關的教學活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正如人們所熟知的,學生所學習的內容大多來源于生活,同樣也應用于生活。因此,教師應當明白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教學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對于一些教材中所接觸的內容應當緊密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聯系,既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所在,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又能夠使美術課堂教學模式得到豐富,結合具體的教學活動,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感受美術學習的現實意義所在,進而逐漸提高學生的實際生活審美觀念。
例如,教師在教學《紙飛機》這一課時,便能夠將這一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密切的聯系。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學生經常會接觸到諸如汽車模型、飛機模型等物體,甚至一些學生還在實際生活中乘坐過飛機。那么,教師則首先為學生準備飛機模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其次,教師通過學生十分感興趣的手工折紙來引導學生進行紙飛機的折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約束,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認識來進行折疊。自然,不同學生所折出來的飛機模型的大小與形態(tài)都不盡相同。最后,教師來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學生來“駕駛”自己所折出來的飛機,看誰的飛得更高、更遠。教師和學生兩者均為裁判,共同選出“優(yōu)勝者”的紙飛機進行觀察、了解、分析,從而使學生發(fā)現自身的問題所在。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同樣也是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了相應的培養(yǎng)。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育的實質并不是去教授學生如何畫好畫,而是要通過美術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使學生發(fā)現美術學習的樂趣所在,進而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對此,教師應當有效分析學生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此為基礎,來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看待事物,使學生逐漸感受美、欣賞美、體驗美,不斷延伸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見識,久而久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去參與到美術學習過程中,那么,其自身的審美能力自然便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莉.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美術教育研究,2015(4):170.
[2]趙朋敏.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213-214.
[3]郝芳.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刁一智,2017(27):165.
作者簡介:
王小鳳,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平堡鎮(zhèn)蔣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