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教學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應立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采用分層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實踐技能,促進其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提升。本文聯(lián)系實際,立足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特點,深入探究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有效應用,旨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分層教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1-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1.046
近年來,社會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信息技術的應用已逐步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培養(yǎng)中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與技能已成必然趨勢。但在教學中,由于不同學生之間信息技術素養(yǎng)、信息技術學習需求存在顯著差異,若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將導致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诖耍岢鰧⒎謱咏虒W模式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具體分析如下。
一、分層教學內(nèi)涵與特點
分層教學是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教學思維、教學模式,是在班級授課制的前提下,根據(jù)學生個性化差異,提出針對不同學習目標、采用不同教學方法、評價方法的一種教學策略,是一種個性化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更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是對以往教學模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其為學生能力的展示與發(fā)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空間,十分有利于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信息技術實踐操作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1]。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師根據(jù)學生個體差異,根據(jù)學生實際學習能力與學習需求,對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指導,給予學生不同的教育與幫助。同時,整合有效資源為學生提供適合其能力素質發(fā)展的學習條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課堂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獲得成長與進步。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特點分析
(一)學生信息技術基礎存在差異
經(jīng)研究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高中生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信息技術基礎存在差異。如部分學生家中有計算機,有較多的練習機會,因而其實際操作技能要普遍優(yōu)于家中沒計算機的學生??梢哉f學生課外自主練習的機會不同,導致學生實際操作水平不同,如部分學生能熟練使用WORD等軟件,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欠缺這方面的技能。此外,部分學生接觸、學習計算機的時間較早,而部分學生接觸的時間較晚,他們對計算機的了解程度以及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有些學生掌握計算機圖像處理相關知識與技巧,但部分學生對這部分內(nèi)容并不熟悉,需要從基礎開始學習[2]。
(二)學生學習興趣不同
當代青少年學生對計算機、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化科技、技術普遍有濃厚的興趣,但不同學生對這類知識的興趣點卻有所不同。如部分學生喜歡學習更多的計算機實用技能,使其可以為自己的學習提供幫助;而部分學生傾向于利用計算機進行上網(wǎng)、打游戲等開展一些娛樂性活動。在興趣點不同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需求將呈現(xiàn)出差異,學生在計算機領域的擅長內(nèi)容也會表現(xiàn)出差異,如一些學生的興趣點在文字處理、圖像處理、動畫制作、網(wǎng)站制作等方面,那么他們學習時就會將努力的天平傾向于上述領域,希望教師能多講解與其相關的知識,但有部分學生卻對這些知識不感興趣[3]。
(三)學生內(nèi)在學習需求不同
學生有學習需求,才會產(chǎn)生學習動力,學習效率與質量也會更高。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而言,不同學生也有著不同的學習需求。如信息技術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想要教師多講解一些技術性知識,但對計算機缺乏了解的學生則需從基礎學起。為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必須立足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盡量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以保證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三、分層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
(一)教學對象分層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教師首先需根據(jù)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以及學習需求對學生進行分層,從而為后續(xù)教學奠定良好基礎。為保證學生分層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通過問卷調(diào)查、試卷檢測、口頭問答等方式科學評估學生信息技術基礎能力,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層,并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等級制訂相應教學方案,實現(xiàn)有效教學。此外,為保證對學生分層的科學性,教師不能將學生信息技術基礎能力作為分層的唯一參考依據(jù),還需全面結合學生性格特點、對信息技術的興趣點等多項因素進行分層劃分,以保證后續(xù)教學活動能順利開展。為避免教學中給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帶來傷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掌握“分層的藝術”,要全面考慮學生心理、情感特征,在此基礎上采用科學方法有效分層,確保學生健康心理與正常學習活動不受影響[4]。
(二)教學任務分層
與其他課程相比,信息技術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需要學生動手操作以熟悉相關知識與技能,促進自身能力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具體的任務指導、驅動學生學習,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集中注意力,以良好的狀態(tài)投入課堂,并于課堂中認真學習知識,最終靈活運用已學知識與技能完成學習任務。為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在應用任務驅動法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需做好教學任務設計,采用分層設計教學任務的思想與方法,根據(jù)具體教學目標與教學內(nèi)容為不同層次學生設計出不同學習任務,以保證各項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在設計教學任務時,一方面,要保證教學任務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實際能力相符,另一方面,還需充分考慮學生心理反應,確保教學任務既能調(diào)動低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充分滿足高層次學生學習需求,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從課堂中收獲知識與技能。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學任務的設計必須緊密貼合教材,要以教材內(nèi)容為基礎進行設計,在保證教材內(nèi)容得到充分體現(xiàn)的情況下,教師可于任務中適當融入創(chuàng)新元素、生活化元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實踐操作的能力。
(三)施教分層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師需根據(jù)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情況,科學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對教學過程的科學分層。與語文、英語、數(shù)學等基礎性課程相比,高中信息技術課課時較少,基于這一教學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科學分配理論知識講解與技能實訓的時間,在保證學生有效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給予學生盡可能多的實操時間,讓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在實踐操作中得到鍛煉。此外,在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師又需根據(jù)學生實際水平,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理論學習時間、技能操作時間進行合理分層,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采用以下形式進行教學。
1.教師集中講解,學生自主練習。在采用這一形式進行教學時,教師先將不同層次學生組織到一起,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基本技能的演示,之后為學生布置難度不同的實踐操作任務,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學習情況與學習需求合理選擇,在自己的電腦上進行實操訓練。在學生自主練習過程中,教師應密切注意學生情況,以一對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答疑、點撥,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課堂知識,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鞏固。
2.學生互相學習,教師集中點撥。在采用這一形式教學時,教師可將不同層次學生有機整合,組合成不同的小組,讓各小組成員圍繞教材內(nèi)容展開合作式探究,并共同完成教師給出的實操任務。在學生合作探究過程中,信息技術水平較低的學生可向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尋求幫助,而較高層次學生在向他人講解、演示過程中,其對知識與技能的記憶也將更加深刻,學習效果也會得到有效鞏固。
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將研討式學習模式與分層教學有機結合,不僅能讓各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得到滿足,同時也能有效減輕教師教學負擔,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讓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培養(yǎng)與鍛煉。
(四)評價分層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學評價是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認清自身學習優(yōu)勢與缺點的正確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分層教學內(nèi)涵與特點,樹立先進評價理念,采用科學化評價方法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情況有效評價,在此基礎上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根據(jù)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適當調(diào)整教學策略,推進信息技術教學更加科學、有效地開展。在對學生學習情況展開評價過程中,教師需做到以下幾點。
1.分層教學的主要特點是注重學生個性化差異,根據(jù)每位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與學習需求采取相應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也需立足學生存在個性化差異這一客觀事實確定相應評價標準與評價策略,以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真實性。
2.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促進每位學生發(fā)展,因而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也應為解決學生學習問題,促進學生均衡發(fā)展。教學評價應將評價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要將主要目光聚焦在學生學習遇到的困難、存在的問題等方面,而不是以最終成績定論學生與教學過程。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個體的發(fā)展與進步作為評價的有效要素,以保證最終評價結果能真實反映出問題。
在分層教學中,教師需應用兩種以上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分別對學生日常學習任務完成情況、課堂知識掌握情況以及最終實踐效果進行評價,并根據(jù)最終評價結果指導學生及時調(diào)整學習方案,認真復習所學知識,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5]。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合理運用分層教學策略,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滿足、信息技術素養(yǎng)提升。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立足實際學情,結合信息技術課程特點與學生學習需求對教學對象、教學任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科學分層,給予不同層次學生適合其自身的教育與指導,促進學生能力素質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桂芳.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fā)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8):82.
[2][3]朱建偉.對高中信息技術課應用分層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7(4):160.
[4]霍麗媛.北京市海淀區(qū)高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實施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
[5]魏聰.分層教學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張小軍(1986.8— ),男,漢族,甘肅岷縣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