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碧霞
【摘要】一輪復習備考既兼顧基礎性又兼顧高考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以《河流地貌的發(fā)育》教材為例,從歸納教材的角度闡述在高考地理一輪復習中對提高學生提取信息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分析地理時間與空間維度能力所起的作用,逐步培養(yǎng)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增強一輪復習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地理;歸納教材;一輪復習;備考作用
教材,就是依據(jù)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tǒng)權威地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它是思想性與科學性、觀點與材料、理論與實際、知識和技能的廣度與深度、基礎知識與當代科學新成就很好的體現(xiàn)。這要求教師在一輪復習授課中對教材的內涵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出一類問題的公式,內化成學生總結同類問題的能力。下面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jié)《河流地貌的發(fā)育》為例,淺談歸納本節(jié)教材在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備考中的作用。
一、歸納教材圖表信息,提升學生地理時間與空間維度分析能力
《河流地貌的發(fā)育》教材中兩幅重要的圖分別是河谷的演變圖和河流堆積地貌示意圖。河谷的演變圖是從時間維度上描述了河流發(fā)育初期至演變后期河谷的形態(tài)變化。學生容易歸納出不同河谷形態(tài)對應的侵蝕方式,得出“V”型谷以溯源侵蝕、下蝕侵蝕方式為主,“U”型和槽型谷以側蝕為主。通過老師的引導進一步歸納河谷形態(tài)與地形的關系,得出落差大的河段以“V”型谷為主,地形平坦的河段以“U”型的寬淺河谷為主,從而跳出了教材河谷的演變這幅圖的時間維度,進一步拓展到空間維度上不同河段由于地形落差的不同呈現(xiàn)的河谷形態(tài)??偨Y為河流上游以溯源侵蝕及下蝕為主,河床一般深、窄,成“V”形谷,河流中下游以側蝕為主,河床寬淺。
第二幅圖是河流堆積地貌示意圖,是空間維度上不同位置的河流堆積地貌類型。圖的呈現(xiàn)也是簡單可見的,首先讀圖識記相應位置的河流堆積地貌名稱,分別是山前沖積扇、河流中下游的河漫灘平原、河流入??诘娜侵蕖_@個學生在初學時已經(jīng)掌握,通過老師的引導歸納這三個位置的地形特點,還原出河流堆積地貌的形成過程,跳出空間維度,進一步拓展時間維度。山前、河流中下游和入海口的共同地勢特點是地形平坦,而平坦的地形對應的流速慢是形成河流堆積地貌的關鍵條件,所以通過歸納河流堆積地貌圖中的地形,構建出河流堆積地貌的條件一是地形平坦、流速慢。接著進一步思考教材案例3黃河三角洲衛(wèi)星影像圖歸納河流堆積地貌的條件二是河流的含沙量大。通過這樣分析教材的河流堆積地貌示意圖,歸納出河流堆積地貌的條件主要是分析含沙量和地形,得出了一般分析方法和條件公式,初步提升了學生綜合思維的核心素養(yǎng)。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比較沖積扇及三角洲所處位置的不同,歸納沖積扇與三角洲形成條件的異同。三角洲處于入???,受河水及海水的共同作用,得出三角洲除了河流堆積地貌形成條件的一般公式外還加一個特殊條件海水的頂托作用。
二、歸納教材文字信息,提升學生提取信息能力,精練表述的習慣
通過教材河流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文字表述,讓學生提取關鍵詞,得出形成河流地貌的典型分析要素,內化為做綜合題時從長篇的文字信息中提取關鍵詞的能力。模仿教材科學性的表達,培養(yǎng)做綜合題時精練表述的習慣。
三、歸納教材內容安排的思維順序,延長學生思維鏈條,進一步提升綜合思維能力
學生進入高三對知識的掌握往往停留在表層,思維鏈短。而教材的編排是經(jīng)過專家們科學地編制的,教材的編排思維鏈嚴謹。歸納教材編排的順序,內化為學生分析同類問題的思維習慣,有利于提升綜合思維能力。河流地貌的發(fā)育圍繞流水的外力作用,介紹了河流侵蝕地貌、河流堆積地貌及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教材是按照成因進行表述的,河流地貌的發(fā)育的成因圍繞著氣候和地形兩個要素,筆者在學生歸納出河流侵蝕地貌的條件后,給出亞洲南部三個半島局部區(qū)域河流圖,讓學生得出河流侵蝕地貌的公式后學以致用,分析比較亞洲南部三個半島的河流侵蝕地貌發(fā)育條件。比較阿拉伯半島和印度、中南半島的氣候差異,得出阿拉伯半島由于氣候干旱,河流地貌發(fā)育不顯著;印度半島與中南半島氣候類型相同,降水豐富,需要進一步比較地形條件,而中南半島較印度半島地勢落差大,從而分析得出中南半島發(fā)育河流侵蝕地貌條件最好。在空間維度上,河流上游侵蝕地貌發(fā)育顯著,延長思維鏈,推測河流中下游堆積地貌發(fā)育也顯著。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學生需要抓住他們的思維聯(lián)系,沙子這個物質條件是這兩種地貌的橋梁,上游侵蝕作用強,含沙量大,搬運到下游流速減慢沉積作用顯著。繼續(xù)按照教材的順序安排,延長思維鏈,河流沉積作用顯著為聚落發(fā)育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力條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利于形成城市。山前沖積扇形成了聚落、沿海沖積平原形成了聚落,并且居民選擇聚落的位置是趨利避害的,體現(xiàn)了人地協(xié)調觀。教材的編排從自然到人文,嚴謹有條理,在品味教材過程中,就是對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一次提升過程。
四、歸納教材中的活動,提升一輪復習知識的廣度
《河流地貌的發(fā)育》這節(jié)教材在河流侵蝕地貌、河流堆積地貌和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三個框架下各設置了一個活動?;顒釉诟咭粫r是作為新授課使用的,那么在一輪復習中,需要對活動中探究的知識規(guī)律進行歸納及應用,這是一輪復習中學生需要達到的水平。例如通過干旱區(qū)與濕潤區(qū)沖積扇形態(tài)的比較,干旱區(qū)沖積扇形態(tài)較濕潤區(qū)沖積扇形態(tài)顯著,分析出由于干旱區(qū)流水作用弱,流水搬運作用弱使得沖積扇的形態(tài)保持扇形,而濕潤區(qū)流水作用強,盡管在出山口流速減慢,也較干旱區(qū)搬運得遠,沖積扇的扇形形態(tài)不顯著。通過教師用整體性的思維引導分析教材活動中的知識,提升學生區(qū)域認知及綜合思維能力。
通過對《河流地貌的發(fā)育》這節(jié)教材的活動、文字、圖表信息、編排邏輯順序的總結歸納,用設問、練習貫穿課堂,鞏固了基礎,提升了一輪復習知識的廣度。學生在訓練中提升了提取信息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分析地理時間與空間維度能力,逐步養(yǎng)成精練表述的習慣,延長學生思維鏈條,起到提升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作用,一輪復習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增強。
【參考文獻】
[1] 李岳樵.回歸教材 提升備考效率[J].考點縱橫(高考地理),2019: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