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利 嚴傳莉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中,評價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成就的評價,其中不僅包括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還包括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判斷和學生使用數學的能力,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等的評價。本文筆者立足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對小學數學評價改革的實踐進行探索與思考,以期有限踐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提供指導,促進學生激發(fā)學習數學的動力和源泉。
關鍵詞:小學數學;評價改革;思考與實踐
評價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我把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評價分為期末檢測、綜合實踐能力檢測、平時成績三個部分。平時成績在綜合評定中有25%的權重,在評定學生平時成績時采用師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相結合的方式。評價需要用數據,這一評價改革中,如何通過數據的收集、分析與運用,實現評價的準確與科學?我做了以下一些思考與實踐:
一、平時成績的評定內容
教育的復雜性,以及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性,采用單一或是單純定量、定性的方法評價復雜的教育現象,會影響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科學性。因此,需要把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自評與他評,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以充分發(fā)揮各種方法的優(yōu)勢和特長,又可以互相彌補其不足,從而使評價的結果更加客觀、公正。
(一)作業(yè)分析。作業(yè)是日常教學質量的體現。作業(yè)分析是評價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作業(yè)分析分兩類:一是分析學生現成的作業(yè),從作業(yè)完成質量以及改正來評價;二是現場提供作業(yè),通過學生完成該項作業(yè)的水平和能力來評價。
(二)課堂觀察。在課堂觀察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其他方面的表現。當學生在回答提問或進行練習時,通過課堂觀察,教師便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從中發(fā)現存在的問題,以便給予指導與矯正。
二、平時成績的評分標準
《數學課程標準》確定了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具體要求,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小學數學的評價內容應該圍繞這四個維度多角度展開,形成多維度,全面性的評價體系。在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后,我制定了班級數學活動學習評價標準:
三、平時成績的收集整理
在當前大數據的時代,基于數據改變教育,讓數據說話的教育要求日益增長。在教育部印發(fā)《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中提到,“注重全面客觀地收集信息,根據數據和事實進行分析判斷,改變過去主要依靠經驗和觀察進行評價的做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學生發(fā)展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并得出結論性的認識,同時,注意將數據分析的結果融入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把全班分為12小班,設定下面一個表格
小班成員一日總結:
綜上,評價是一項專業(yè)性、綜合性很強的價值調查活動,在評價活動中,我逐步探索出小學數學評定的內容、標準,并對學生的評價信息收集整理。在評價活動中,對學生綜合評價,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德洪.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與實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000(046):245.
[2]張淑萍,張文勝.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實踐[J].赤子(上中旬),2017(0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