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亮
摘要:自新課改提出后,合作教學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提及,這種教學模式也開始在高中數(shù)學課堂中頻頻出現(xiàn),不僅有力的莫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翁”地位,也徹底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式教育模式。合作教學的組織和實施是依賴于科學方法的,只有充分理解合作教學的概念及特征,掌握原則,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就來說一說如何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組織合作教學。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教學;合作教學
合作教學的課堂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成為了一個整體,一同貢獻力量來達到共同的目標,這顯然要比教師“單槍匹馬”站在講臺上施教要擁有更強大的力量。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合作教學在傳統(tǒng)課堂中也有所體現(xiàn),只不過因為一些方法上的錯誤而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還需對教學組織和實施的方法展開更多研究。
1 科學劃分合作學習小組
在過去的合作教學或者說小組學習當中,普遍存在著分組隨意化的問題。教師按照坐位順序將學生隨意的劃分成幾個小組,要求他們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根本不關注小組內學生是否存在能力上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因此一直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如今,我們必須科學的組織合作教學,先從科學劃分學習小組開始。
教師可讓學生自由組合,根據(jù)興趣特長或者同學之間的親近程度來形成學習小組,這樣的小組成員之間往往關系融洽,在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和互動能夠更加輕松,學習效果能夠得到保障。如果由教師對學習小組進行劃分,需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的性別、數(shù)學基礎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來合理分組,將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組合起來,讓成績好的帶動成績差的,使學生之間形成互補,互相幫助和學習,也保證小組之間能夠公平競爭。還可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需要,隨機地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這樣流動性的分組方式,使每個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不同的同學進行交流,不僅能增強教學效果,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增強班集體凝聚力。
2 設置具體的臺作目標
為了能擺脫以往學生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合而不作”的情況,筆者在實際課堂活動中于學生合作之前制定了明確的合作學習目標。比如合作的時間多長,通過合作學習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之后對比分析最終的小組合作結果,調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J性,讓其在適度的監(jiān)督下主動進行合作學習。以教學《生活當中的變量關系》這部分的內容為例,筆者要求每個小組在教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闡述“變量”的概念,并舉出三個以上的變量關系。以這個具體的小組合作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產(chǎn)生高度的責任感與緊迫感,讓各個成員都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之后通過小組內成員的互幫互助高效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如此也能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達到強化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
3 拓展合作的空間
合作教學當然不僅僅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因為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無法將過多的時間用于小組討論,因此課后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相比于讓學生在課后獨立完成任務相比,課下的合作學習更能讓他們“擰成一股繩,,有更多的動力堅持下去,這是最可貴的。
例如,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yè):根據(jù)自己學過的知識來探究,假如你要購買一套商品房,你應該如何運用數(shù)學知識來選擇一套從地理環(huán)境、戶型、光線都良好的房子。這樣的作業(yè),學生首先就會思考需要應用哪些數(shù)學知識點來解決這個問題,當想到運用的數(shù)學原理后,應該思考如何計算,如何選擇。答案并不是唯一的,需要學生們各自發(fā)表看法,分享觀點。從這樣的設題中,可以促使學生把知識運用于實踐,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合作能力。數(shù)學作業(yè)可以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起來??梢园讶喾殖伤男〗M,每個小組自己定個數(shù)學課題,然后分組進行研究。當然,這種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作業(yè)一個學期做一份也就夠了,目的也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和數(shù)學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筆者所教學班級的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較為順利地完成了“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零花錢中的數(shù)學問題”“一題多解能力的培養(yǎng)”等課題。在完成課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以及運用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這是課堂45分鐘內很難給予的。
4 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合作教學不僅僅指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也是需要充分參與的。那么以怎樣的身份參與呢?無疑是指導者。即便將學生的力量綜合起來,他們仍然會碰到解決不了的難題,這種時候教師必須及時伸出援手,加以必要的幫助,輔助學生們走出瓶頸。合作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不管,應做好引導者的作用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的目的。同時在臺作交流模式下應把握自身的角色,擔負起課堂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提高課堂教學的意義,明確每節(jié)課合作學習的目的。教師需要精心設置問題,把握給學生提問的生活性、實際性與恰當性。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形象思維、直覺思維解決難度不高的問題,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切實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幫助學生攻克學習重難點。比如,在學習雙曲線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結合一個比較長的拉線給同學們演示了什么是曲線,之后讓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掌握雙曲線的相關內容。這個過程中師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學生也能潛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5 結語
只要用對方法,合作教學的效果是遠遠超乎我們想象的,將教師和學生的力量凝聚起來,我們將看到不一樣的課堂,不一樣的學生表現(xiàn),很多長久以來存在的教學問題也將被徹底瓦解。可見,這種教學模式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值得廣大教師未來付出更多的艱辛去探索。希望隨著新課改實施的不斷深入,高中數(shù)學課堂中的合作教學也將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班舒.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升高中數(shù)學教學實效[J].華夏教師,2017(01):27-28.
[2]沈亮.試論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J].高中生學習,2017(12):57.
[3]許洪斌.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7):143.
[4]雍海濤.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qū)及改進措施[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17(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