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淑英
摘?要 本文主要以學習遷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分析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小學生數學實際學習情況為依據,首先分析學習遷移在數學課程中的作用,其次從樹立“學生數學認知,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遷移”“選擇科學教學方法,推動知識點的遷移”“適當進行科學訓練,創(chuàng)造學習遷移條件”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學習遷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而強化學習遷移在數學課堂上的運作效率,旨意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 學習遷移;小學數學;作用;相關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7-0050-02
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包含基礎數字,基礎加減乘除計算等等,作為學生參與初中、高中以及大學數學學習的前提,學生要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接觸新穎知識,循序漸進地擴展自身知識儲備量,完成知識遷移的過程。學習遷移理念在數學課程中的作用十分凸顯,致力于學生整體學習成效的提升。所以新時期下怎樣發(fā)揮學習遷移理念存在的作用,確保小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有效形成和培養(yǎng),成為教師重點思考的主題。
一、學習遷移在數學課程中的作用
基于本質,學習遷移便是把學習的知識遷移到新穎知識學習上,在此期間學生可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知識梳理和整理,促使其學習成效的強化。小學階段的數學因為知識量比較大,學生吸收新知識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習熱情和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更加全面地學習,推動課堂活動的進行。
其一,學習遷移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學習遷移理念要依托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作用在新知識上加以實現,因此之前的知識成為遷移過程的重點內容,有助于學生增強對知識點的掌握,整理教學大綱整體內容,便于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yǎng)。
其二,學習遷移強化學生運用知識能力。學習遷移思想在課程中的運用,最為關鍵的便是知識點遷移,因此教師通過發(fā)揮自身的指導職能,促使學生自主地獲取新型知識,在分析和總結等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分析知識點的相同之處,之后將舊知識視作前提吸收新知識,學生完成系統(tǒng)的探索和內化,這樣學習遷移理念的引進確保學生運用知識能力得以增強。
其三,學習遷移擴展學生知識面。數學新知識的學習能夠擴展學生知識視野,小學生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接觸的事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其成長的方向,學習遷移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加工,學生之前接觸過的數學知識,能夠給學生帶來較強的探索欲,這樣學生積極地加入到學習中,最大限度上挖掘知識點本質和內涵,強化學生學習綜合水平。
二、學習遷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樹立學生數學認知,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遷移??傮w來講,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較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遷移成效,因此學習遷移核心便是明確學生對數學的認知,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要依托學生全面掌握之前學習知識加以進行,同時鞏固原有的知識點,也就是說認知結構越完整,學習遷移成效越顯著。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學生對數學認知意識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的遷移,為高效率的數學課堂學習奠定基礎。
以“因數和倍數”內容為例,在單元復習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對因數以及倍數的基礎概念進行回憶,之后要求學生選取自然數,通過因數和倍數進行表述,教師結合學生給出的答案設計對應卡片,即因數、倍數、奇數、偶數、3的倍數等等。接下來布設問題情境:怎樣結合這些數字的關聯,得出數字變化規(guī)律呢?鼓勵學生按照小組的形式進行思考,走到講臺上移動黑板上的卡片,全面串聯本單元的知識點,逐步組建數學知識網絡。
(二)選擇科學教學方法,推動知識點的遷移。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知識點具備繁瑣性,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結合課程開設的目的以及教學大綱和學生認知水平等科學的選取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獲取最大化的教學效果。首先要鼓勵學生在做中學,滲透學習遷移。小學生成長要引進大量的實踐操作活動,教師要基于學生成長背景和具備的知識能力,給學生提供參與實踐訓練的機會,親自感受和了解,得到更多知識能力。以“噸的認識”為例,教師可以這樣設計體驗活動:組織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利用在家中的時間提一袋白面,感知白面的重量;在課堂上已知一袋白面的重量是25kg,那么一噸白面大約有多少袋?引發(fā)學生思考。接下來教師播放課件,每一次把4袋白面呈現在屏幕上,也就是100kg,這樣在大屏幕中存有40袋白面時,就是一噸的重量,完成知識點遷移過程。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引進實物感知的模式增加學生知識點了解,明確某些抽象概念的具體應用,學生在現有的知識點基礎上形成認知體系,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成效。
其次要鼓勵學生在游戲中思考學習,加快學習遷移。若在某種愉快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參與活動,那么相應的學習效率便會有所提升。游戲教學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氣氛,教師在課堂上強調寓教于樂,把數學知識以及游戲內容加以巧妙的結合,便于完成知識點的遷移。以“認識人民幣”為例,教師可以從學生實際成長經驗為出發(fā)點,設計良好的學習情境。例如模擬某一個商店中的購物場景,給學生展示對應的商品名稱,組織學生按照小組為單位派組員進行購買商品,提出問題:“若毛絨玩具是8元錢,你給營業(yè)員10元錢,應該找你多少錢?還可以怎樣通過不同面值金錢進行付款?”由此引發(fā)學生對生活場景的思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確保學生思維的靈活運用。這樣將小學生被動化的學習狀態(tài)轉變?yōu)橹鲃踊瑥娀瘜W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最后鼓勵學生投入到多媒體學習活動中,感悟知識點內涵。教師要善于引進先進技術開展活動,賦予課堂教學生動性和趣味性,啟發(fā)學生思維。以“認識角”為例,給學生動態(tài)化地展示角的形成以及概念,激發(fā)學生空間觀念,并且組織學生分析邊長度的變化與角度的變化之間關系,直觀化地感知角的存在,挖掘知識點內涵。
(三)適當進行科學訓練,創(chuàng)造學習遷移條件。結合數學知識點的實際應用,訓練量比較大,且題型種類多,遷移的空間便會有所增加,若在實際教學中強調題海戰(zhàn)術,無形中會增加學生學習的壓力,打消小學生學習主觀性。因此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引導,要求學生時常思考自身對知識遷移的能力,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完善和糾正,保障小學生知識技能全面的提升。并且科學的訓練數學題目,帶領學生明確問題的已知和未知,訓練學生敏捷性的思維,體現知識點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對學生循循誘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強化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習遷移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進行產生較大作用,教師要明確學習遷移的關鍵點和存在價值,圍繞學生中心地位,精心設計課堂內容和環(huán)節(jié),基于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情況,對現有的知識點進行整理,訓練學生學習遷移能力,擴展學生知識面和儲備量,促使數學課堂活動更加順利地進行,營造出優(yōu)質的數學課堂教學氣氛。
參考文獻:
[1]葉小梅.試論深度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8(28):191.
[2]丁玉華.小學數學智慧生成型作業(yè)的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J].小學數學教育,2017(10):10-12.
[3]蔣敏杰.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7).
[4]藍月亮.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8(83).
[5]劉紅珍.主動學習,重視過程,豐富體驗——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上旬,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