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娟
摘 要:概念是數(shù)學學科的基礎所在,是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展開思維與探究的基礎。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準確把握概念定義,挖掘其中蘊藏的數(shù)學思想,進而從中探尋出構建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學效率,達成數(shù)學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概念教學 抽象思維
引言
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數(shù)學學科必須要達成的目標所在,然而萬變不離其宗,教學工作的展開,還要從本源著手。而數(shù)學概念就是其基礎內容。在當前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緊扣教學要求,從學生出發(fā)、基礎概念出發(fā),在概念教學中找到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等,以達成數(shù)學教學對學生思維的塑造。本文針對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展開討論,探索如何在概念中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一、對概念加以挖掘整理
概念,是小學數(shù)學的基礎內容,也是小學階段教學展開的基礎。而抽象思維能力,明顯帶有抽象性和想象性,必然不是直接的展示在學生面前的。在當前小學數(shù)學二字,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正是要對概念加以挖掘,從平淡中找尋新意,指導學生探究、鼓勵學生思考。在組織教學之前,教師要對概念進行梳理,將學生可能遇到的概念及其適應的數(shù)學思想、作用方法等進行對照結合[1]。其實所謂的數(shù)學抽象思維能力,內涵十分廣泛,如數(shù)學的建模思想,也是在一般規(guī)律中找尋其中的共同點,抽象為固定的模式方法;劃歸思想,更是將概念抽象整理后運用的,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答等。不同的概念中,都會有所側重,如“不能被2整除的數(shù)叫做奇數(shù);能被2整除的數(shù)叫做偶數(shù)”,這樣的教學中,就已經出現(xiàn)了分類的思想意識。在很多時候,對概念加以挖掘整理,才能找到教學的點,更好地將抽象的內容傳遞給學生。
二、在概念教學中融入數(shù)學思想
當概念的意識已經明確、如何將概念的教學中找到抽象思維的著力點時,就需要在教學中加以運用與開展。例如,在組織教學中,嘗試結合概念的探究、概念的分析等,進行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2]。概念的探究,是指基礎概念的學習中,教師不再扮演著直接授予者,而學生也不再是被動接收者,參與討論,自主概括并探究出概念的出處及應用,具有積極影響。例如,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解析,是“把一個圖形沿著某條直線對折,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樣的圖形概念定義,與其讓學生通過背誦的形式記住這句話,不妨直接給予學生大量概念,使學生真正投入到大量圖形的觀察中,自主的找出答案。經過這樣由具體到抽象的概括過程,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了解所學任務。在學生學習中,會遇到大量的看似相似的概念,對于這些概念的講解,不妨巧妙地將數(shù)學的化歸思想、整合思想、對比思想等結合其中,鼓勵學生找到其中的學習樂趣,并且做進一步的探究。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的基本定義中,可以給出“5個3相加”、“5和3相乘”、“5與3相加”等,指導學生關注其中的不同之處,進而找到學習的思路,全面實現(xiàn)日常教學的開展。
三、在概念運用中鍛煉思維
在概念的運用中,鍛煉學生的思維。在小學階段,學生學習概念的最終目的,是熟練掌握知識,實現(xiàn)概念的充分運用,借以解決實際問題。在概念的運用中,逐漸提煉、建模出一般規(guī)律,長此以往,也能實現(xiàn)對學生抽象思維的提升。例如,對于方程的定義,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式子被成為方程”,看似定義明確,但是卻沒有實際意義。在大量的方程練習中,可以發(fā)現(xiàn),原來不同的方程式擁有不同的意義,解決方法也有不同的形式。在學習概念時,應當深度把握概念間的內在練習,找到其中的延伸性思考。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生活,建構生活場景,帶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盤活概念,清晰概念認知,理清教學思路,全面推進對概念的深度理解與靈活運用,積極促成教學工作的多元展開。運用概念解決問題,看似是用具體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也是對學生的理論把握的考量,能夠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透過現(xiàn)象觀察本質的能力,找尋解決問題的思路。
四、在概念探究中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所謂概念探究,是指在組織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認識并學習基本概念,更要指導學生透過概念本身,去深入探究,根據自己的推理演算,一步步找到相應的概念定理。這里以多變性面積的計算為例:在學習中,學生最先接觸到的是三角形等,之后正方形、長方形等等,那么,在計算正方形的面積時,就可以將正方形劃分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而兩個三角形面積的和就恰好是正方形的面積。反之亦然。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后,可以進一步嘗試推演只有兩邊平行的梯形的計算方法。在學習概率統(tǒng)計的相應概念時,不妨讓學生真的在課堂中進行簡單的擲硬幣實驗等。總之,概念探究,能夠幫助學生提升思維能力,也理所應當?shù)某蔀榻虒W中應有的嘗試 。在教學組織中,教師帶動學生進行思考,逐漸抽離概念本身的去找到其背后的計算原理、探究原理,即為抽象的環(huán)節(jié)。在概念探究中,逐漸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成為教學的基礎工作。
五、在生活問題解決中掌握抽象原理
很多時候,所謂抽象的、一般的原理,都是來源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之余的探究,反之又指導著具體的活動。如愛迪生發(fā)明燈泡,是在一種鐘素材的試驗中得出的,蒸汽的發(fā)現(xiàn),最初都是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在組織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也要結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實際情況——感性認知多于理性認知,個人社會經歷尚且淺薄等特點,不妨鼓勵學生在對生活的觀察中、在現(xiàn)實情況解決中去運用及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原理,這樣記下來的原理才能更為深刻,能夠使學生體味到成功的樂趣。例如,在學習了幾何圖形的計算后,指導學生去計算校園花壇等的面積,只有學生參與其中了,才能真正感受到數(shù)學的魅力,養(yǎng)成抽象思維能力。
結語
在當前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基于概念引導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從一般的知識學習中進行拓展延伸,應當在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加以有意識的調整與拓展,轉化為實踐。
參考文獻
[1]張麗琴.課堂教學中學生抽象能力較弱現(xiàn)象的思考[J].中小學數(shù)學,2017,15(8):53-59.
[2]王文英.注重“過程”賦以“生命”[J].小學數(shù)學教師,2018,13(4):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