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爾·艾買提
摘 要:學前教育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關鍵要素,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優(yōu)質的教育對個人身心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最近幾年,我國在學前教育領域取得了一些成就,學前教育的規(guī)模和普及程度不斷增加,并逐步實現(xiàn)正規(guī)化、科學化,與義務教育緊密銜接。與此同時,學前教育在發(fā)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育者努力提高其質量和水平。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學前教育幼兒心理特點及應對對策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心理特點;應對對策
引言
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心理特點比較復雜,但是卻會影響幼兒以后的發(fā)展,在幼兒園教育當中就需要針對幼兒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正確地培育幼兒,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一、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心理特點
(一)3-6歲幼兒心理特點分析
三歲的幼兒在生活以及活動上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他們開始進入幼兒園這個新環(huán)境,這個階段是幼兒生活上的一個轉折。此時的幼兒行為常常受情緒支配,特別是在4歲之前,如高興時聽話,不高興說什么都不聽。常常為一件小事哭泣,不喜歡大灰狼會把所有圖書上的大灰狼的眼睛部分都戳破。3-4的幼兒非常愛模仿,看見別人玩什么,就想要去玩什么。特別喜歡和別人擔當同樣的角色。
(二)4-5歲幼兒心理特點
4-5歲的幼兒已經升入中班,此時基本都已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加上生理的發(fā)展,顯得非常好動活潑。表現(xiàn)為愛玩、愛動,這個階段的幼兒屬于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在角色游戲中是做角色扮演的高峰期,想要讓這個階段的幼兒安靜地待一會兒難度非常高。
(三)5-6歲幼兒心理特點
5歲幼兒抽象思維開始萌芽,可以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左、右,對熟悉的一些物品進行分類,可以初步了解事件的因果關系。5-6歲的幼兒心理開始穩(wěn)定,已經能夠控制自己,做事情也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對人對事對自己都有了比較穩(wěn)定的態(tài)度以及行為方式,熱情大方,膽小害羞等性格,都開始展現(xiàn)出來并且成型。
二、3~6歲幼兒心理教育現(xiàn)狀
(一)忽視對幼兒心理教育的開展
如今的時代,已經成為了一個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知識,也成為了社會生存的重要資本。因此,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從小“飽讀詩書”,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在這樣的思想之下,家長和幼兒園都會十分看重對幼兒的知識技能培養(yǎng),而忽視心理教育,從而影響到幼兒心理的發(fā)展和成長。
(二)沒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來開展
從本質上來說,幼兒園的心理教育,不僅僅只是針對全體幼兒的普遍性教育,而且也需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來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改進幼兒當下所存在的某些問題,從而及時進行針對性的解決。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某些幼兒園卻并沒有重視這一點。
三、學前教育階段幼兒教育對策
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已在學前教育的每一個階段得到具體應用,并起到提供課程內容、課程形式等各方面指導的作用。它所提供的原則將幫助幼兒教師更好地了解幼兒心理發(fā)展的特征、品味和性格,并幫助幼兒教師在教學等過程中培養(yǎng)較重要的幼兒的人際關系、心理、創(chuàng)造力等。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學術原理及其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方式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一)利用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
在選擇了適當的教育內容后,教師還應謹慎選擇適當的教育形式,將其傳導給兒童。只有在兒童理解并記住了這些內容之后,教育才能被視為完成。教育傳導方式的不同、教育內容的性質和特點。具有開放和先進教育思想的幼兒教師可以更好地針對幼兒的需要來選擇適合的教育形式。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更可以直接影響到教學方式的選擇。在經濟比較發(fā)達的城市和地區(qū),教育條件和教育環(huán)境毫無疑問都是優(yōu)質的,教育形式也更加多樣化、更加豐富,而在經濟較落后的地區(qū),教育形式則比較單一,教育環(huán)境也很差。
(二)落實家園合作、同步教育
幼兒的心理教育,不僅僅只是幼兒園的工作,家長也需要重視。而要想幼兒心理發(fā)展,也需要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的共同合作和彼此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夠收獲到理想的成效。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老師們的辛勤付出,更離不開家長們的理解與支持。為此,我們把家園配合工作作為重點來抓。通過家訪、寶寶成長錄、親子活動、家長開放日、班級微信群、意見箱等方式,讓家長們了解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情況、及學校開展的活動,促進家長在了解、溝通的基礎上產生對幼兒園教育的認同感。為更好的做好家園互動共育,我們定期邀請家長朋友們來校開展專題講座及傳統(tǒng)節(jié)假日主題活動,在家園合作中拉近與家長的距離,共負幼教大任。
(三)必須加強學前兒童心理教育的實踐探索
要把全面和諧發(fā)展作為學前兒童心理教育的核心宗旨,讓幼兒在心理教育中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一般來說,學前兒童心理教育方法的選擇要以兒童發(fā)展實際情況為依托,通過教師對學前兒童心理狀態(tài)的準確把握來促進他們心理狀態(tài)的優(yōu)化。學前兒童的心理教育是學前兒童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應當與學前兒童其他方面的教育進行有效結合,從而學前兒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四)政府加大監(jiān)管力度,明晰自身監(jiān)督責任
學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與政府的投入、管理息息相關。一直以來,政府在學前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參與性不強,使幼兒園辦園理念有所偏差。為解決幼兒園教育幼兒心理問題,政府應該明確自身責任,加強對幼兒園的監(jiān)督與管理,規(guī)范學前教育。
(五)遵循幼兒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挑選恰當的教學活動切入點
幼兒教師在課程的選擇上要適應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階段性規(guī)律。在課堂教學中,學前期兒童學習的是完全貼合日常生活的知識。因此,教師應從他們的生活日常開始,有效地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結束語
總而言之,針對3~6歲幼兒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關系著他們的未來成長和發(fā)展。幼兒園應立足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依托多元有效策略,把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教育啟蒙工作做到更完美更科學,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淼淼.學前教育幼兒心理特點及應對對策淺析[J].讀寫算,2019(35):39.
[2]王文敏.淺析學前教育中幼兒心理特點及對策[J].讀寫算,2019(25):45.
[3]孟慶梅,王曉君.學前教育幼兒心理特點及應對對策的幾點淺析[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5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