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
【摘要】本文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寫話時無從下筆的現(xiàn)狀,結合低年級學生喜愛繪畫、擁有豐富想象力、知識儲備量低的年齡特征,積極探索符合低年級兒童年齡特征的寫話方法——繪畫日記促進寫話,從培養(yǎng)觀察能力、培養(yǎng)想象力兩個方面進行教學實踐,以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及綜合素質。
【關鍵詞】低年級;繪畫日記;寫話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低年級學生寫話的主要目標是保持學生對寫話的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或寫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與感想;能夠在寫話中運用自己在閱讀或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學會使用基本的標點符號。低年級學生有極大的可塑性和豐富的想象力。但由于他們的知識儲備不足,對于他們而言,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生活中的感想并非一件易事。筆者以固原市原州區(qū)某小學二年級作為研究對象,統(tǒng)計分析了目前寫話教學的現(xiàn)狀,并實施了以繪畫日記促進寫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經驗。
一、小學低年級寫話現(xiàn)狀
二年級學生在一年級的基礎上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學生對寫話的態(tài)度并不抗拒,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應抓住這個階段的寫作教學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寫話思維和寫作能力,為中學階段的寫作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結合日常學生寫話作品,分析出以下三點主要問題。
1.觀察圖片不夠細致
低年級寫話的主要形式是看圖寫話,所以觀察圖片、讀懂圖畫中的關鍵信息是寫話的基礎。然而,筆者通過研究學生寫話作品發(fā)現(xiàn),學生在觀察圖片時抓不住重要信息,不能理解圖片的內部聯(lián)系。這歸根到底是觀察的問題,既是圖片觀察的問題,也是生活觀察的問題。寫話的題目通常源于生活,但是學生對日常生活熟視無睹,寫話時提取不出有效信息,便開始苦思冥想,東拼西湊零碎的記憶,導致寫話內容質量差、缺乏真情實感,描寫不深刻、不具體等。長此以往,學生會喪失對寫話的興趣,到了高年級開始寫作時更是難上加難。所以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2.對圖畫缺乏動態(tài)想象
在看圖寫話訓練中,畫面都是靜止的。但是,這些靜態(tài)的畫面背后都有一個動態(tài)的故事,并蘊藏著一個哲理。這就需要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描寫出畫面背后的故事及哲理,通過寫話讓這些圖片“動起來”。但是,大多數學生不會豐富故事內容。例如,一位學生寫道:“晚上媽媽生病了,小紅拿來醫(yī)療包。媽媽說:‘好孩子?!边@名學生抓住了畫面的主旨:媽媽生病了,小紅在照顧媽媽,但是觀察得不仔細,小紅端的是一盆水,他寫成了醫(yī)療包,整個寫話作品只有一句話,缺少了對畫面的動態(tài)想象。因此,筆者認為,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也是尤為重要的,特別是二年級學生處于思維發(fā)展最活躍的年齡階段,此時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文面錯誤較多
二年級的學生雖然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積累了一定量的生字和詞語,但識字、寫字能力依然有限,要么字不會寫,要么拼音的書寫出現(xiàn)錯誤。標點符號運用不當也是學生寫話過程中的“攔路虎”,要么一“逗”到底,要么到處都是句號。相對來說,學生出現(xiàn)的書面錯誤較多。筆者認為,這是基礎問題,只要加大練習量,通過日常教學的引導,學生很快便能掌握。
綜上所述,針對目前低年級小學生寫話中存在的三點問題,書面錯誤較多是最容易解決的,但是觀察力與想象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并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獲得。由于低學段小學生普遍喜愛繪畫,鑒于此,筆者認為可以將繪畫與寫話完美融合在一起,實施繪畫日記促進寫話教學,讓學生從畫面的觀察者變成畫面的創(chuàng)造者,以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
二、繪畫日記促進寫話教學的實踐方法
1.培養(yǎng)觀察能力,發(fā)掘寫話源泉
通過一段時間繪畫日記的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畫的內容、寫的內容都在自己的身邊。但是,他們的觀察還是淺層次的,語言運用能力也不強。例如,對于課文中學習的語言描寫、外貌描寫,學生還不知道該如何正確運用;對于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也不懂得如何與看圖寫話內容無縫銜接。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1)規(guī)定觀察主體,讓觀察落到實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庇纱丝梢?,觀察對低年級學生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學生年紀較小,教師需要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主體,讓觀察落到實處,從而益于學生掌握知識。例如,一篇繪畫日記寫道:“我媽媽她長著一頭黑黑的長發(fā)、大大的眼睛。我調皮的時候,她會揍我,但是這個懲罰讓我知道學習要認真。我媽媽今年四十歲了!我想起來小時候媽媽給我洗澡、陪我睡覺、給我講故事。這一切直到我老了,都忘不了,我要好好學習,不讓媽媽操心。媽媽,我愛您!”這篇繪畫日記是對媽媽的觀察,無論是從語言還是從內容上,都比繪畫日記訓練初期進步了很多。寫話內容中有對媽媽外貌的描寫,還有和媽媽之間發(fā)生事件的描寫,最后還升華主題表達了對媽媽的愛。雖然有的詞語運用得不夠準確,但學生在內容、標點符號使用上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
(2)利用繪本啟發(fā)觀察視角的多樣性
學生在觀察時,可能由于環(huán)境因素、認知因素等問題忽視了某些視角。這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新的視野,來開拓他們的思維。繪本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例如,在訓練觀察人物模塊中,教師可以引用安東尼·布朗的經典繪本《我媽媽》《我爸爸》等作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看看別人是怎樣來寫自己的爸爸、媽媽的,同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觀察和寫作角度。
2.培養(yǎng)想象能力,為思維插上翅膀
陶行知先生曾說:“我們發(fā)現(xiàn)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北娝苤?,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最豐富的,如果加以正確地引導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想象類作文絕不是無源之水,不是信口開河、天馬行空的內容,而是依托現(xiàn)實生活醞釀的豐富內容。筆者對想象類寫話的訓練策略總結為以下四點。
(1)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感悟聯(lián)想
低年級的課文內容生動有趣,結尾處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意猶未盡。教師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完成與課文相關的想象類繪畫日記。這既是對課文內容的“消化”,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寫話能力等,可謂是一舉多得。例如,在二年級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時,學生知道了大自然媽媽的神奇之處。于是,筆者順勢讓學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是植物媽媽的孩子,會是哪種植物的孩子?又怎樣離開媽媽?到哪里生根發(fā)芽?遇到了什么事情?問題的提出瞬間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他們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于是,筆者布置了一篇繪畫日記,獲得了很不錯的效果。
(2)補插畫,動態(tài)想象
教師可通過補插畫讓學生想象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中間都經歷了哪些事情,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部編本二年級第六單元口語交際的主題是看圖講故事,選取了《父與子》的片段,最后留下了一個空缺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自由添加結局。學生積極踴躍地為這個故事加上了不同版本的結局。有的說父親把兒子叫去吃飯了,自己卻被書吸引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有的說爸爸和兒子一起看了起來,媽媽等著急了,便又來叫他們;有的說他們覺得這本書實在太好看了,把書拿到飯桌上邊吃飯邊看,把媽媽也吸引過來,加入了他們的讀書隊伍。
(3)憧憬未來,開啟夢想的力量
夢想是最美妙的。學生對未來的憧憬與向往是埋在心靈深處的種子。他們有的夢想自己成為宇航員,去了太空,看到了無數個星球;有的夢想自己考入了心儀的大學;有的將自己的夢境與夢想結合,夢見自己夢想成真成了一名軍人。學生的夢想是“五光十色”的。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大膽想象自己的未來,并為之努力。這便是一堂有血有肉的寫話課。
(4)走進童話,描繪自己的世界
古人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無論是朗朗上口的兒歌,還是充滿奇幻色彩的童話故事,都是低年級學生潛移默化的教師,能教他們主動識字、認詞,造句。在兒童的認知里,童話世界和現(xiàn)實生活并不是界限分明的。例如,一名學生寫道:“昨天晚上,我夢見一個糖果世界。太陽是糖果和巧克力,云朵是棉花糖,小花是棒棒糖。有吃不完的糖,那里的糖吃了不會蛀牙,真神奇呀!”從她的寫話中,筆者看出了她對糖果的喜愛,她希望世界上有吃了不會長蛀牙的糖果,可謂妙趣橫生。
三、繪畫日記促進寫話教學實踐思考
通過為期三個月的教學實踐,學生在寫話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從苦思冥想到文思泉涌,寫話的內容更富有真情實感,寫作字數也越來越多;從平鋪直敘到妙筆生花,從開始口頭語言的表達,到學會使用好詞佳句。繪畫日記對學生的促進作用不僅僅體現(xiàn)在寫話能力的提高上,學生的知情意行也在一次次繪畫日記的練習中得到了成長。筆者認為,繪畫日記在促進寫話實踐中要遵循三點:避免演變?yōu)槊刻斓膹娭菩匀蝿?,從而澆滅學生的學習興趣;搭配其他載體,啟發(fā)學生思維,如繪本、兒歌、古詩等;自由記錄與專項訓練,相輔相成。自由記錄可以讓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積累寫話素材;專項訓練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戴娟麗.繪畫日記為學生寫話導航:低段寫作教學探索[J].學周刊,2014(3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