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想
摘 要:哲學與人生課程是為了幫助中職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開設的一門必修課。但該課的教學內(nèi)容較為抽象,里面很多的哲學觀點都比較深奧,對于中職生來說,比較難以理解。在教學時,很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然采用照本宣科的填鴨式教學,導致原本抽象的知識更加晦澀難懂,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對此,本文就結合中職生的特點,提出幾點教學改革與實施策略,旨在改善以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希望能為中職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中職;哲學與人生;教學;改革;實施
當前社會需要綜合型人才,對技術人才的評價標準不僅是看其技術水平,除此之外,人才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是重要的衡量標準,只有具有積極正面的人生態(tài)度,才能建立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品質(zhì)。基于此,各中職院校紛紛開設了《哲學與人生》這一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建立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成為社會所需的高素質(zhì)人才。但在教學過程中,大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效果很差。對此,本文就從幫助中職生有效理解所學內(nèi)容的角度,提出點教學改革對策,具體如下。
一、中職哲學與人生教學現(xiàn)狀概述
哲學與人生雖然是中職教學體系中的一個必修課,但自開設以來,教學效果始終不太理想。比如課堂氛圍不活躍,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等。造成這種情況的問題包括以下幾點:(一)哲學與人生這一科目中含有大量的哲學性知識,這些知識的抽象性很強,對于習慣于直觀思考的中職生來說,很難理解書中內(nèi)容。(二)教師在教學時并沒有考慮這些知識是否能被學生有效消化,依然以教師自身為主體,照著書本滔滔不絕地向?qū)W生灌輸,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這些知識,哲學是不能死記硬背的,但在這種被動、枯燥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又不得不死記硬背,沒有真正理解,即便當堂記住了,沒多久也就忘了,教學效率難以提升。(三)這一科目的教學評價方法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出題考試的形式,學生為應付考試,會事先背考試范圍,卻不求甚解,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內(nèi)容,也就不能將書本知識化為己用,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優(yōu)化中職哲學與人生教學改革與實施的幾點策略
(一)帶領學生自主探究發(fā)動思維
考慮到哲學與人生課程教學內(nèi)容較為抽象,以及中職學生思維能力較弱等方面問題,教學時不能再沿用填鴨灌輸式教學。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采取有效的手段幫助學生提高理解效果,課本的教學應當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逐層分析,并進行適當延伸與發(fā)散,延伸到和學生相近的生活中,促進學生的理解與思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再是教學的唯一主體,而是嘗試放權給學生。不直接把課本知識講授給學生,是要帶領學生一點點的探索,自己分析出答案,教師在其中更像是組織者與引導者,主體則是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探討課本中的內(nèi)容。教師拋出需要探討與分析的問題,并時不時地加以引導,和學生互動。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條件下,自主探索。當學生沒有頭緒時,教師可將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哲學與人生本身就是和生活聯(lián)系十分緊密的科目,教師還可例舉一些和教學內(nèi)容存在一定聯(lián)系,且當下比較熱典的時政話題,帶領學生對熱典話題進行探討與分析。此種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還能使他們意識到哲學和人生這一科目和現(xiàn)實生活原來如此緊密,引導他們消化知識,學會學以致用,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引入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中職學生正處在青春期,他們的思想活躍,喜歡新奇、刺激感官的事物,單調(diào)枯燥的口頭教學模式,會使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對此,教師應當改變教學的技術手段,適當介入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給予學生感官上的刺激,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比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找一些相關的影像資料或動畫等,為學生播放。還可以根據(jù)課本上的知識,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再現(xiàn)模擬,用多媒體技術模擬情景的氛圍。比如模擬和生活相關的場景,會用到市場、校園、車站等各種場景,利用電腦播放市場叫賣聲、讀書聲等,營造場景的真實性,學生們在其中模擬情景,增加身臨其境之感,使書本中的知識生動地呈現(xiàn)到學生們的眼前,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并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事半功倍。
(三)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機制
哲學與人生與其他科目不同,哲學性的知識只憑考卷評判是十分片面的。對此,教師應當改變教學評價手段,擺脫唯考分論的思維,采用更加全面性的評價模式。當然傳統(tǒng)的考卷模式也不能舍棄,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結合學生日常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綜合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可設置如辯論、小論文、演講等多種形式,來以此了解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日常表現(xiàn)等,這些都可以納入到綜合評價機制中。此外評價主體也不必局限于教師,還可定期進行學生自評以及互評,從不同角度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這也能夠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一舉多得。根據(jù)這些評價結果,也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哪些方面不足,從而有的放矢,針對學生常見的問題進行強化教學。
總之,在哲學與人生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科特點,以及中職學生包括年齡特征、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等。從如何有效幫助提高理解效果的角度,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加強對哲學性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黃麗琴.中職“哲學與人生”課程“三化”教學[J].西部素質(zhì)教育. 2019(22)
[2]詹雨虹.“哲學與人生”課程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與反思[J].文教資料. 2017(01)
[3] 張玢.關于哲學與人生對中職學生綜合素質(zhì)作用提升的研究[J].現(xiàn)代商業(yè).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