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甜
摘要:種植園地是以小見大,讓幼兒身體力行的最佳場所?!毒V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種植園地里的各種生物都自然地向幼兒展示了具體形象的生命內(nèi)容,提供了直觀生動的科學材料。幼兒通過長期觀察、操作,感知植物和動物的基本特征,見識自然的豐富與多元,感受生長的喜悅與收獲的快樂等等,有利于幼兒"勤勞能動手、好奇愛探索"科學探究品質的養(yǎng)成。
關鍵詞:種植活動;教育策略;社會性;勞動能力
一、合理規(guī)劃種植園地
首先巧妙規(guī)劃種植空間,活動實施和場地大小有著緊密聯(lián)系,如果種植園地越大則能順利開展種植活動,然而種植園地面積并非影響種植活動實施的決定性因素。教師在確定種植園地面積時可合理規(guī)劃種植空間,最大限度發(fā)揮種植園地作用。例如幼兒園種植園地周圍沿著走廊和圍墻等地方放置大量輪胎、油桶、泡沫箱子等廢舊材料,其中種植對土壤養(yǎng)分沒有較高要求且無需太大種植空間的農(nóng)作物,例如蘿卜、小蔥、辣椒、大蒜等。上述種植模式改變傳統(tǒng)單一固定形式,有效擴大幼兒園種植空間,對幼兒園環(huán)境也起到美化作用。其次科學設置種植內(nèi)容,幼兒園選擇種植內(nèi)容時需充分考慮地區(qū)氣候選擇農(nóng)作物,避免出現(xiàn)“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情況。與此同時還需充分考慮幼兒特點和實際發(fā)展需求,盡可能選擇生長周期短,易成活且能開花結果的種植物。種植活動并非根據(jù)幼兒活動進程,而是參考植物生長特點,無論播種、澆水、施肥等一系列種植操作都要按照規(guī)定要求,由此才能保證種植物健康成長。
二、勞動合作,提高效率
幼兒的種植活動離不開相互協(xié)作。比如,給植物澆水,可以是幼兒單獨拎水桶,可以是兩人合作抬水桶。在拔紅薯、挖土豆環(huán)節(jié),幼兒單獨一人很難將深深的泥土挖開,找到紅薯或者土豆,幼兒一人單獨難以完成的勞動,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向同伴請求幫助,一人挖,一人抓住秧子拔,相互合作,很容易就能挖出土豆和紅薯了。幼兒間的勞動合作,也是幼兒相互勞動經(jīng)驗的交流與分享。比如在收獲花生環(huán)節(jié),有的幼兒沒摘過花生,他們會主動向同伴學習摘花生的技能技巧,孩子們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使相互學習成為可能。對于幼兒間的相互合作,教師要持肯定的態(tài)度。當幼兒勞動結束時,可以展開談話活動“你和誰一起合作勞動的”“合作勞動你心情怎樣”“合作互助的力量大不大?”通過談話總結,讓幼兒明白一個道理,人多力量大,一起勞動,會信心倍增。幼兒種植活動中產(chǎn)生的合作意識,不僅增進了小伙伴之間的情感交流,更提高勞動效率。
總之,幼兒勞動的習慣要從小培養(yǎng),在幼兒園種植活動中,教師可以帶領孩子進行各種各樣的種植活動,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體驗勞動帶來的樂趣。
同時,教師要鼓勵幼兒合作勞動,增進幼兒情感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勞動效率,培養(yǎng)了幼兒良好的勞動品質。
三、種植活動中的教育策略
(一)引導孩子互相幫助
在整個種植活動中可以分為多個小組,之所以采取這種模式主要考慮到了大多數(shù)幼兒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從整體上分析幼兒的配合意識以及動手能力比較差,甚至在遇到麻煩事情之后會推給父母。對此在種植活動中可以采取小組的方式共同培育一種植物,不僅能夠讓幼兒體會到合作的樂趣,并且也能夠提高幼兒的責任心,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的工作需要自己完成,當然在無形中也能夠讓幼兒收獲友情。
(二)引導幼兒對植物加以觀察
當開展種植活動之后需要每周設置一節(jié)種植課程,在種植課中教師要知道幼兒對植物加以觀察,包括觀察的部位等,在植物生長一周之后植物有沒有變化,或者產(chǎn)生了哪些變化等,通過幼兒的觀察與回答,能夠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在細微之處觀察事物的變化情況,除此之外,還能夠有效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成就感。
(三)引導幼兒自主探索
一般而言,在植物生長的時候幼兒教師需要針對性的提問,要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主動關注自己所種植的植物。比如在下雨天植物會不會被雨水所淋壞,或者在烈日當空的夏天,部分植物中午會出現(xiàn)枯萎的狀態(tài),是不是需要澆水等,當幼兒對其有所疑問的時候,教師便要指導幼兒主動探索植物生長的特性,包括植物是耐凍植物還是耐旱植物等,通過這一舉措能夠讓幼兒養(yǎng)成自主探索的良好習慣,為日后學習其他知識打下基礎。
(四)引導幼兒了解生態(tài)保護
現(xiàn)如今時代不斷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需要從幼兒做起,所以通過幼兒種植活動可以讓幼兒形成生態(tài)保護意識,其中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實例告訴幼兒,比如在土壤之中我們會看到蚯蚓,這不是害蟲,蚯蚓不斷蠕動是在幫助植物進行松土,通過松土可以實現(xiàn)土壤中微生物的滋生,這對植物的生長有所幫助,除此之外,蚯蚓的糞便還可以為植物提供肥料,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等到植物的葉子落掉之后,經(jīng)過腐爛會深入到土壤之中,經(jīng)過分解也可以形成植物的肥料,這樣便可以形成微型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學習這一系列的知識可以讓幼兒對其有所了解,并在無形志宏養(yǎng)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良好意識。
(五)實施家園合作
家長是幼兒成長中的重要人物,在種植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參與其中,不僅可以對幼兒的種植行為加以指導,并且也能夠給予幼兒理論知識的指導。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通過種植活動讓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長,從而對種植活動有所認同,并在日后為幼兒教師提供相應的資源,比如分享種植經(jīng)驗等,提高幼兒園種植活動的有序開展。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育中可以將種植活動融入其中,利用種植活動能夠提高幼兒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增強幼兒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讓幼兒感受到植物種植的辛勞,對植物的生長有所了解,這樣一來不僅滿足幼兒教育的基本要求,并且也能夠增長幼兒的知識儲存量,使其開闊視野,實現(xiàn)全面成長與進步。
參考文獻:
[1] 趙新鳳.在種植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關愛精神[J].南方農(nóng)機 ,2018,49(06):6.
[2] 劉晨.給孩子一片探索大自然的空間——淺談幼兒園種植活動中的相關教學實踐 [J]. 漢字文化 ,2018(07):127-128.
[3] 姜永蘭.幼兒園種植活動的探索發(fā)現(xiàn) [J]. ?貴州教育 ,2018(10):22-23.
[4] 王偉莉.透過課程游戲化理念聚焦幼兒園種植活動 [J]. 科學咨詢( 教育科研 ),2018(0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