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圓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推動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生好奇心、探索欲強,好玩好動的年齡性格特征,組織多樣有趣的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投入問題探究學習的興趣,發(fā)散思維、拓寬思維以及發(fā)展思維,在過程中實現自我的完善、挑戰(zhàn)、突破與提升,為未來的學習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展開討論研究。
關鍵詞:數學教學;小學;對策;問題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情境教學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大亮點,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應該重視問題情境教學優(yōu)勢的發(fā)揮。如何發(fā)揮問題情境的重要教學價值,是一線教師一直在思索和探討的問題。本文就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相關問題展開討論。
1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所存在的問題
主要問題就是隨意,大多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課堂提問的設計缺乏合理性,不僅沒有把握小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計問題,同時也沒有掌握好相關問題的困難程度。如果說在課堂上隨性的提問,那么課堂提問就會流于形式,并不能有效發(fā)揮其任何作用。另外,在應用問題情境時和學生間的關聯非常少,并不能很好的激起他們學習的欲望,使得數學課堂也變得非??菰锓ξ叮€會使學生失去對數學的興趣。
2 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具體措施
2.1 貼近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數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應聯系日常生活,從學生的生活認知出發(fā),融入更多的生活材料,使問題情境更加豐富多彩,呈現出來的形式更加多樣,更能通過生活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比例”的學習中,為了促進學生對比之間關系的認知,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同學們,現在小紅正在做一項打字的工作,老板承諾小紅每打2000個字就給小紅20塊錢,已知小紅今天打了8000字,請問老板應該給小紅多少工資”。教師通過這一生活化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們再聯系生活實際對問題進行理解,以增強對比例的理解。
2.2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解決實際問題
情境教學講究“真”,這首先是從兒童的特點出發(fā)的。與“真”的生活相聯系,充分挖掘兒童生活中充滿數學信息的事情,讓這些最熟悉最有意義的事情去影響學生,從而產生更理想的結果。數學來源于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讓數學與生活結合,在真實的或模擬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生活情境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會更加投入,有情境的教學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要盡量創(chuàng)設與生活相貼近的情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讓數學與生活相結合,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堅信可以通過數學學習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掌握了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就會有取之不盡的材料,也可以使數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生。
2.3 立足生活經驗,問題情境生活化
為配合小學生認知水平,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點都是淺顯易懂的,特別是新課程改革后,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中的知識點編排與展示都密切聯系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是生活中常見、可用得上的知識。所以教師在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時更要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與思維發(fā)展需求,符合學生認知與興趣愛好,才能讓設計的問題情境更合適、富有趣味性,更容易被小學生接受并引起共鳴。同時要認識到,不同年級的學生由于生活經驗不同,興趣愛好及關注點都大不相同,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往往更喜愛“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高年級的學生則更喜歡身邊發(fā)生的時事熱點類事件。有效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把握,讓知識點融入生活化元素或生活經驗實例。例如,在《百分數的意義》一課講授時,教學目標要求結合生活實際認識百分數,理解百分數的具體含義,感受百分數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樂趣。我創(chuàng)設實操性的問題情境,拿出A、B兩個水杯,裝上同等的水量,在A水杯加入一勺鹽,在B水杯加入半勺鹽,然后問:“哪杯鹽水更咸?”讓學生通過這個實際演示過程的觀察然后思考,再嘗一嘗,得到結論:“水量相同的情況下,鹽放得多的水更咸”,然后再分組討論:“如何表示出哪杯鹽水咸呢?”將問題引入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中,讓學生更容易投入,找到問題解決辦法,將知識點內化吸收。
2.4 結合趣味故事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可以根據多種趣味故事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數學課堂教學。在數學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都有著一定的來歷,大部分的數學知識都有一段歷史故事,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根據這些故事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結合他們的年齡特點以及求知欲,通過設置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來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人研究,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比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數學《千克和克》這一節(jié)時,老師就可以對教學內容深人分析,在課堂中這樣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聽過“曹沖稱象”這個故事嗎,我們當前的重量單位和以往的重量單位有哪些不同呢?老師這樣提問既可以調動小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將稱象的全部過程細致的描述,進而體現出曹沖的智慧和聰明,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故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數學老師引導他們針對千克以及克的單位學習,不僅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對于這些重量單位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
結束語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內容,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表現自我,更能給予學生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作為對學生思維能力拓展提升有極大促進作用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應加強教學策略優(yōu)化改進,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課堂學習參與積極性,活躍學生思維,實現素質能力全方面提升,為今后學習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曉燕.小學數學課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探究[J].內蒙古教育,2016(08).
[2] 魏紅英.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學周刊,2020(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