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芳
摘要: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就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教育,教授給學生各種知識,創(chuàng)新各種教育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究,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或者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梳理各種知識,以實現(xiàn)對高校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科技創(chuàng)新理念;教學策略
一、小學信息化教學的特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進行,信息化教學手段為小學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模式。在進行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結合信息化教學手段,能夠為學生有效拓寬教學資源,幫助教師能夠掌握更多的教學模式,加強在課堂當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使抽象的知識逐漸變得生動形象。在目前階段的多媒體課件一般都是由多媒體技術以及電子白板等組成,通過這樣的新型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當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運算能力得到加強。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下,小學課堂教學逐漸由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變過來,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逐漸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當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為主要觀點,展開全面的多元化教學。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當中,結合信息化技術手段,將知識轉變?yōu)樯鷦有蜗蟮男问?,向學生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當中,有效地理解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當中逐步培養(yǎng)自身的學習習慣、學習思維以及良好的學習效率。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為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基于科技創(chuàng)新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1、促進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其教學實踐能力
相當一部分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較為落后,甚至還停留在“課上理論講解十學生演練”的單一教學模式上,對于其他一些較為先進、科學的教學形式及其手段不了解,更不會用。這便導致對于各種新媒體、新技術不了解的現(xiàn)當下,這些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與素養(yǎng)變得較為低下,難以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試想,如此又何談引導學生以科學、合理的方式更好地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相關知識呢?學生們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進步與發(fā)展自然也便流于形式,成為了一紙空談。
但是嘗試新媒體、新技術合理地運用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之中,卻可以很好扭轉部分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所固有的落后教育理念,使得他們意識到原來除了沿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那些新興的、先進的新媒體、新技術手段也可以使得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與活力。這將使得其內心的教育教學理念得到極大的改變,能使得他們立足實際教學情況合理而科學地運用各種新媒體、新技術手段,從而在提升自身教育水平、教學能力的同時,確保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活動的更好組織與開展。新媒體、新技術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對于促進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更新教育理念進而提升其教學實踐能力的價值得到了有力凸顯。
2、尊重小學生信息技術學科學習的主體地位,提升其實際學習能力
在以往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活動中,教師牢牢占據(jù)課堂,學生們只能被動地聆聽來自教師關于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學生們的學習主體地位未能得到肯定,其個性化的信息技術學習需求未能得到滿足,自主探索與自我學習的能力等也未能得到有效的鍛煉與發(fā)展。顯然,這種教師把控教學節(jié)奏卻忽視學生們學習實際需求的教學方式并不利于提升學生們信息技術學科素養(yǎng)及其能力的長遠性進步與發(fā)展。
但是新媒體、新技術等的合理運用卻可以讓小學生們信息技術學科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最大限度上的滿足,有利于促進其個性化的進步與發(fā)展。例如,微課新教育技術的出現(xiàn)與應用,便賦予了學生們信息技術學習更大的便利性。像在課前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們分享自己制作的關于本節(jié)知識的微課視頻,由于微課視頻通常內容簡短,學生們在各種智能終端設備中只需要消耗極少的流浪便可以實現(xiàn)對其下載、觀看。而微課視頻又具有快速拉近進度條、暫停、循環(huán)播放等多種功能,不同的學生們可以依據(jù)自身的實際能力決定微課視頻的觀看進度與次數(shù)。這樣一來,微課新教育技術的使用就很好地尊重與滿足了學生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使得他們的課前預習效果得以顯著優(yōu)化。同時,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與鍛煉,效果一舉多得。新媒體、新技術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運用之于尊重小學生信息技術學科學習的主體地位從而提升其實際學習能力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證明。
3、優(yōu)化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效率及其質量,提升該學科教學效果
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效率及其質量較低,學生們的教學效果也不甚理想,制約了其長遠性的進步與發(fā)展。但是新媒體、新技術等的出現(xiàn)與科學應用卻在改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理念、提升學生們學習能力等的基礎上,讓整學科的教學效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與優(yōu)化。
像各種新媒體的應用讓小學階段學生們的信息技術學科學習方式及其手段有了更明顯的變化。例如,現(xiàn)如今各種短視頻新媒體平臺占據(jù)了人們很多的時間與空間,以碎片化的內容、趣味化的呈現(xiàn)方式廣泛吸引了人們的關注,小學階段的學生更是非常喜歡觀看各類有趣的短視頻。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便可以立足學生們實際情況與需求,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們推薦與信息技術學科內容相關的新媒體視頻短片,像程序工作人員按照特定的編程方法利用計算機制作出了一朵緩緩綻放的美麗花朵,這便使得學生們很容易對其產生積極的探索興趣,并愿意跟著這一視頻所展示的編程方法自己在電腦平臺上制作屬于自己風格的美麗花朵。有了學習的興趣,愿意跟著主動學,我們信息技術學科關于編程相關知識的教學活動便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益。再如,小學生們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喜好與習慣自行在新媒體平臺中搜索自己想要瀏覽與學習的內容,這樣他們能在擴寬自身視野范圍的同時學到更多關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相關知識。新媒體、新技術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運用之于優(yōu)化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效率及其質量、切實提升該學科教學效果的作用不言而喻。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現(xiàn)階段信息技術為小學教學課堂提供了有效的幫助,打破了傳統(tǒng)的局限性,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有效地拓展學生思維發(fā)展,實現(xiàn)小學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魏冬珂.如何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小學信息技術課堂[J].新課程·中旬,2018,(5):115.
[2]曾楚.多媒體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小學電教:下,2018,000 (001):P.66-66.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湄江四小? 5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