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風
摘? 要:學習是一種探索與思考的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愉悅的學習方式、探索性的學習方法、情景式的學習,在賞識肯定的基礎上,指明學生學習目標,促使學生學習事半功倍,樂此不疲。
關鍵詞:快樂學習? 生活情境? 新時代學習? 賞識教育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睅浊昵?,我們偉大的教育先師就點明了學習是件不簡單的事,必須轉化成快樂的事,才能學得舒服、學得舒暢。
而我們現代課堂里的學生卻總是“問題”不斷:或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或不專心聽課,或作業(yè)懶得做。之所以會這樣,其根源是:對他們而言,學習并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有時甚至是無聊痛苦的事。
那么,什么是“快樂學習”呢?我認為,所謂“快樂學習”就是指學生帶著輕松、愉悅的情緒從事學習及與學習相關的練習或探索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學習視為自己完善個體生命質量、提升個體生命價值的重要手段,并自覺主動地去探索未知世界。此時學習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學習是一種個性化的內心旅途,是一個生命體驗與感悟的歷程。那么,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怎樣才能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呢?
一、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生活在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他的個性特長就很容易發(fā)揮,他工作、學習的效率就會成倍地提高,他自主創(chuàng)新的潛能就會被激發(fā)出來。相反,如果人生活在壓抑、緊張的氛圍中,人的思維總是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根本談不上自主性的發(fā)揮。學生要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也只有在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中才能實現。
就拿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注意力時間較短,上課容易溜號,不是說話就是做小動作,在很多行為習慣上還停留在幼兒園狀態(tài),做為教師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通常老師不是訓斥就是拿棒子用力敲打桌子,這樣下去,不但老師心疲力盡,而且使得課堂氣氛壓抑、緊張,更別談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如果教師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有針對性地保留一些幼兒園時教師所使用的、好的教育教學方法,營造一個類似于幼兒園的環(huán)境狀態(tài),讓他們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有利于學生消除到新學校、新群體時的焦慮感,更快地溶入到新的環(huán)境中。每當教師踏進教室的時候,應保持一張微笑的面容。學生會從中讀到愉悅,讀到幸福。在微笑中,他們能放松自己的情緒,張開想象的翅膀,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地學習。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將教學目的轉化為學生生命個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
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親自去嘗一嘗?!苯虒W中要使學生從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也是如此。統(tǒng)編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把課文所描繪情景與生活現實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在“現實生活體驗”中,享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快感。比如,教學生字“南”:
師: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記住這個字?
生:我認識“南”,這個字我在“南發(fā)針織廠”的廠門口見過。
生:我也認識這個“南”字,南安的“南”
師:再來找一找我們身邊有沒有這個字寶寶。
生:我同桌的名字里也有一個“南”字。
生:我們學校的校名里就有這個“南”字。
生:這就是東南西北的“南”。
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嘗到了發(fā)現的喜悅、識字的快樂。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動性,引導孩子自己去觀察、去發(fā)現,去摸索,去體驗。這也是新教材編寫中體現的新理念。在教學中,我們要沖破傳統(tǒng)思想束縛,大膽帶領學生擁抱自然,和自然對話。
再如:在教學《樹葉》和《風》課文中,我就帶領學生到教室外的操場邊上親身體驗它們,并讓他們在室外的朗讀和背誦中加深理解,讓他們也和自然中的樹葉說說悄悄話。有時我也讓學生帶東西來學校,并分批次在黑板上寫出名字。學生通過書寫和觀察,發(fā)現身邊的東西,原來它的名字是這樣寫的,同時在摸索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提升了學習的主動性與積級性。
三、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
太陽雖然每天都是一樣的東升西落,但是我們的天氣卻是每天在變化。我們用一層不變的教學手段,是無法滿足學生需求的。我們要關注學生差異,善待學生的差異。在教學中,我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潛能開發(fā),最終促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優(yōu)秀的自己。
對此,我采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因為電教媒體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恰當運用媒體,可以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生動地學習;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利用角色效應,讓孩子扮演、擔當特定的教材角色。在擔當、扮演“他角色”的新鮮感與情感體驗中,將原本抽象的符號化為生動有趣的形象。
四、適時的賞識,效果更佳。
小學生正處在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的時期,隨之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就是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同,渴求別人的羨慕好感與贊揚,特別企盼得到老師的尊重和賞識。我在孩子學習不積極時,特別注重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發(fā)掘、發(fā)現及表揚,讓孩子在“我能行”的心態(tài)中覺醒。
比如,一次習字課,我有意識地表揚了某后進生寫字姿勢正確。第二天,意外地發(fā)現,那后進生交上來的作業(yè)本中的字寫得非常工整,于是我又不失時機表揚他。同時,還把他的作業(yè)和其他優(yōu)秀同學的作業(yè)一同貼在學習園地上。自此,該生的自信心大增,成績一點一點地提高了。
可見,學習快樂感的獲得就是走向成功的階梯,而成功有時就在教師一句“適時賞識性的評價”。賞識是一種理解,更是一種激勵。我們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就會賞識孩子,那么孩子的心靈就會陽光明媚,如沐春風??鞓沸睦硎菍W習的源動力。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自覺地培養(yǎng)學生的快樂心理,讓孩子的心靈天天惠風和暢、鳥語花香。
參考文獻:
1.《兒童教育心理學》,“快樂學習方法小探”。
2.《快樂學習的妙用》,英特網。
3.“賞識教育”,“生活化情景教育”,英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