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陽
摘要:統(tǒng)編教材文言文自讀課文的助讀系統(tǒng)由“閱讀提示”“注釋”“思考探究”等組成。這些助讀系統(tǒng)兼有助讀和作業(yè)的雙重功能,閱讀教學時,利用這些抓手使學生獲得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zhì),把文言文教讀課文所習得的知識、方法和能力有效遷移和拓展到同類文言文自讀課文上,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關(guān)鍵詞:文言文自讀課文;助讀系統(tǒng);閱讀能力
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巧用助讀系統(tǒng)來教學。文言文助讀系統(tǒng)為文言文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架,教師可以直接、有效地抓住有效資源,引導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睆亩嵘宰x文言文的能力。
下面我就以《與朱元思書》一課教學為例,談?wù)勗鯓永弥x系統(tǒng)來教自讀課文。
一、善用單元導語,明確教學目標
《與朱元思書》是統(tǒng)編教材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是初中語文的第一個文言詩文單元,要在七年級分散學習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課文的共同特點,抓住寫景抒情這條線去落實單元教學。
本單元單元導語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弊匀簧剿蚯逵?,或雄奇,或秀麗,均顯造化之妙。深入其中,總能讓人流連忘返,引起無限的情思。古代詩文中有很多歌詠山水的優(yōu)美篇章,閱讀這類作品,可以獲得美的享受,凈化心靈,陶冶情操。
學習本單元課文要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nèi)容大意。反復(fù)誦讀,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詩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風物之靈秀,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懷。注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
故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1.根據(jù)閱讀提示和注釋自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2.抓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把握作者筆下景物的突出特征;3.學習作者描繪景物的手法;4.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審美情趣。
二、抓住閱讀提示,指引閱讀方向
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作為文章補充材料設(shè)置在自讀課文后,文言文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在課文之前,對課文的主旨和情感作出簡要提示或概括。
《與朱元思書》閱讀提示是:
本文是吳均寫給友人的信的一部分,也是一篇精美的寫景短文。作者用生花妙筆,為友人描繪出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也寫出自己面對美景的感受,意在勸友人放下爭名奪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描繪的山水之境,陶冶自己的性情,把你的感受與同學分享。
“閱讀提示”,介紹了這篇文章背景,概括文章內(nèi)容,指導學習文章的獨到之處。本文作者生動、形象地把富春江兩岸如詩如畫的美景準確描繪出來,文章的語言極精煉、有韻味。經(jīng)過前面幾篇文言文的學習、訓練,學生初步能在自由誦讀中感受文章的聲韻美、語言美。
我的教學設(shè)計如下:
“一讀,字正腔圓。
要求: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力求字正腔圓。
二讀,有板有眼
要求:美美地讀課文,讀出韻律感、節(jié)奏感。
學生自由朗讀,抽生朗讀,指出要注意的句子的停頓。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水/皆縹碧。
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三、依據(jù)思考探究,引領(lǐng)自主閱讀
文言文課后的“思考探究”題型豐富,主要有概括、理解、寫法、拓展類,能力訓練點有識記、理解、分析、鑒賞和表達運用等?!八伎继骄俊钡膯栴}能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時也可作為學生自學時的輔助性材料,起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
本文“思考探究”有四道題:
一朗讀并背誦課文。說一說,文中所寫的山水“獨絕”在哪里?
二面對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有什么樣的感想?你如何理解這種感想?
三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東西
2.橫柯上蔽
3.負勢競上
4.以為順流下矣
四吳均的《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和《與朱元思書》并稱“吳均三書”,都是描寫山水的名篇,學者錢鍾書認為其成就可與《水經(jīng)注》中的寫景段落相提并論。閱讀課文以外的兩“書”,進一步體會吳均寫景文章的特點。
“思考探究”幫助我們明確該文的學習目標,提出具體的學習要求,以及要落實的知識能力點。我在教學中做了如下設(shè)計:
“三讀,欣賞美景
默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意,說一說,文中所寫的山水“獨絕”在哪里?
提示賞景方法:
觀察景物的角度:俯視、仰視,遠觀、近察。
感官的調(diào)動:聽覺、視覺。
描繪景物的方法:修辭手法、動靜結(jié)合。
四讀,聲情并茂
面對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有什么樣的感想?你如何理解這種感想?
五讀,比較閱讀
《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和《與朱元思書》并稱“吳均三書”,閱讀課文以外的兩“書”,體會吳均寫景文章的特點。
與施從事書
吳均
故鄣縣東三十五里有青山,絕壁干天,孤峰入漢。綠嶂百重,青川萬轉(zhuǎn)。歸飛之鳥,千翼競來。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維霜,春羅被徑。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
與顧章書
吳均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
我利用“思考探究”的問題引領(lǐng)學生走進文本,自主閱讀。利用“思考探究”第四題導向課外閱讀,文言文教學的著力點“文言”“文章”“文學”“文化”等,皆有所體現(xiàn)與落實,有效實現(xiàn)了《與朱元思書》的自讀教學目標。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我們要學會舉一反三,由課內(nèi)閱讀來帶動課外閱讀,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由“篇”到“類”的閱讀規(guī)律。自讀課文就是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橋梁,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因勢利導,讓學生用課文中習得的方法,進行寫景類文言文的課外拓展閱讀,進一步體會吳均山水小品文的景與情。
總之,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領(lǐng)會編者編寫自讀課文的教學意圖,落實閱讀方法的遷移運用,用好單元導語、課文旁批、閱讀提示等助讀系統(tǒng),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才能讓自讀課文成功搭建從教讀到課外閱讀的橋梁,構(gòu)建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
參考文獻
[1]溫儒敏.《溫儒敏論語文教育三集》[M].北京大學出版社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
湖南益陽市第六中學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