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嘉欣
摘要:針對于當下的小學科學教育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嚴謹態(tài)度,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性的科學探究意識,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科學綜合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對學生日后的發(fā)展也具有極大的有益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方案,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科學探索熱情。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針對興趣教學法讓小學科學課堂更精彩進行了相關的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興趣;教學法;小學科學;課堂;精彩
引言:
眾所周知,小學科學這門學科內容非常豐富,課程本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興趣教學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不斷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努力去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讓學生能夠用科學的眼光去發(fā)現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而達到小學科學的教學目標。
一、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針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在開展有關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這樣才能全面調動學生在課上的積極性,從而不斷去發(fā)掘學生的科學潛力。在日常的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心理活動以及學生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的課堂表現。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觀察與分析,能夠有效判斷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否感興趣。教師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能夠有針對性地優(yōu)化課堂的教學策略。經大數據的調查分析,學生的興趣來源于學生本身對所學東西的探究欲,為了更好地提升課堂的整體教學效率,教師需要不斷發(fā)現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材料,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科學世界的探究欲望。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時,可以適當地進行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這樣不僅營造了生動有趣的科學教學氛圍,同時可以強化學生對科學世界的想象能力。當學生切身體驗到了科學的意境,便會感嘆科學世界的奧妙,從而促使學生熱愛上科學,此過程對激發(fā)學生的科學探究思維具有一定的促進性。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中的第五課《國旗怎樣升上去》這節(jié)教學內容時,教師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可以在課前導入情節(jié)中,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促使學生能夠反復回憶生活中的這一現象,從而引發(fā)學生進入深入思考。教師首先要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內容的學習,帶領學生掌握有關滑輪結構特點的知識,并提高學生對動滑輪和定滑輪的實驗探究興趣,不僅如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教學實踐操作,去促使學生對動滑輪以及定滑輪的作用進行深入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課堂進行自主設計,根據學生的想法去探究不同的科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科學數據的意義。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同學們都參加過升旗儀式,那國旗是依靠什么裝置升上高高的旗桿呢?”。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紛紛會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不斷地探索其中的科學奧秘。接下來,教師可以在學生期待的目光中,進行滑輪裝置的演示,并對滑輪裝置的結構進行細致的講解,從而使學生在本節(jié)課對所學知識進行基本的掌握。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進行滑輪的科學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進一步體驗科學實驗的樂趣。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不僅提升了學生對簡單機械的認知與了解,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科學意識[1]。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習動機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課堂的整體教學氛圍,同時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相較于傳統(tǒng)的小學科學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當學生的興趣不斷提升,他們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欲望也會隨之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學生認真去進行科學實驗、探究科學知識,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明確掌握科學探究方法,從而去活化學生的科學思維,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收獲。多媒體設備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對科學自然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與研究,同時多媒體這種直觀的呈現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在課上保持專注的注意力。此外,由于部分學校實驗器材不足,導致學生無法進行相關的科學探究實驗,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慢慢減弱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而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輔助教學,可以有效化解實驗器材不足的教學矛盾。學生可以根據多媒體呈現的實驗教學步驟,對科學實驗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并不斷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利用生活中的素材進行相關實驗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2]。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造房子》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造房子”演示,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生知識結構設計的思維能力。如:“請同學們觀看多媒體視頻中展現的古代房屋以及現代的房屋,你發(fā)現哪些問題呢?”。學生會針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科學思考,從而去深層次了解形狀、結構、承受力、穩(wěn)定性對建筑的意義,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能力[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不斷發(fā)展自身的教學思維,跟上時代的進步,對計算機等教學信息技術進行掌握。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法,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
參考文獻
[1]張靜嫻. 全國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D].揚州大學,2018.
[2]崔青青. 中美最新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比較研究[D].揚州大學,2018.
[3]冼雪儀. “5E”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案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