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碧
摘要:當前階段,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已經越來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鑒于此,筆者在本文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培養(yǎng)留守兒童們的數學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留守兒童;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引言:留守兒童堪稱為當前階段經濟水平失衡發(fā)展的一種特別現象??陀^而言,留守兒童普遍學習較為吃力并且自律性不強,尤其是在數學學習中經常缺乏學習興趣,并且對數學知識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1]。現階段,教師如何采取科學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有效培養(yǎng)留守兒童們在數學課堂日常學習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已然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們必須要直面的一大教學難題。
一、教師應讓留守兒童“輕裝上陣”樹立數學學習信心
當前階段,許多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仍舊習慣于“墨守常規(guī)”的教學,沿用傳統守舊的數學教學理念進行“填鴨式”教學,并沒有考慮到學生們的學習體驗和感受。由于留守兒童身份和家庭的特殊性,導致大部分留守兒童性格都比較靦腆、內向,不愿意與外人過多交流,在數學課堂上也較為缺乏一定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應當更加重視留守兒童的數學課堂主體教學地位,潛移默化的提升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的創(chuàng)新能力。舉例說明,蘇教版小學數學《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本節(jié)課知識對于小學生整體而言難度并不大。鑒于此,教師可以采取分組教學法,有效提升留守兒童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主動性。教師將留守兒童按照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劃分到不同的小組之中,接下來組織學生們進行一次“10以內加法和減法”的課堂小競賽,教師作為“引導者”為學生們命題,學生則成為絕對主角,展開激烈的計算比拼。教師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應當多對留守兒童進行提問,讓其能夠放下心中的包袱、緩解壓力,輕裝上陣,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回答過程建立起自信心,教師也可以適當的增強問題難度,讓留守兒童們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稍難的數學加減法運算,不但開拓了視野,還有效提升了留守兒童們舉一反三的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
二、教師應讓留守兒童積極參與豐富的課堂教學實踐
留守兒童們和普通兒童相比,更為缺乏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更應該注意留守兒童的“動手動腦”綜合數學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應當緊密聯系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現象,讓留守兒童進行豐富多彩的課堂實踐,親身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2]。舉個教學案例,蘇教版小學數學《認識100以內的數》這一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組織學生們進行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結合本課知識內容為學生們準備一些玉米粒、花生?;蛘呋鸩癜舻扰c留守兒童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在學習過程中讓留守兒童們親自動手,加強對“100以內的數”真正意義上的了解與認知。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也應當與留守兒童多交流和溝通,針對留守兒童們所提出的一些數學問題進行詳細、具體的解答,從而全面養(yǎng)成留守兒童們積極主動的數學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通過不斷努力的探索與思考,不斷提高數學創(chuàng)新意識。
三、教師應借助多媒體教學增強留守兒童數學創(chuàng)新意識
當前階段,先進的各種多媒體教學模式已經廣泛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想要全面提升留守兒童們的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就應當充分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法激發(fā)留守兒童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舉個教學例子,蘇教版小學數學《圓柱和圓錐》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常來講,圓錐這一物體對于學生們而言較為抽象。鑒于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一個3D圓錐實體模型,為學生們進行3D多角度立體呈現。相信留守兒童們對于這種全新的富有科技感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充滿探究欲望和濃厚興趣。接下來,教師可以結合實體的圓錐教學模型,讓留守兒童們進行比對和思考,并且可以采取提問教學法向留守兒童們提出關于對“圓錐”的有關認識和看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針對多媒體教學以及實體教具教學進行有機的整合,讓留守兒童們能夠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通過自主化學習以及教師的指導,能夠通過三角形以及圓形的有關知識學習對圓錐進行拼接與拆分,對圓錐體積的標準計算公式有了更深層次的創(chuàng)新化認識,全面提升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四、教師應加強與留守兒童之間的交流互動與溝通
對于留守兒童而言,在家中較為缺乏父母的關愛與溫暖,在學校中往往不愿意與同學進行溝通與交流,結果導致性格逐漸變得孤僻、不合群。教師想要全面提升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的水平與創(chuàng)新能力,就應當和留守兒童拉近距離,創(chuàng)造更多的交流與互動的機會,讓留守兒童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與溫暖,進而更加認真的投入到數學課堂各項教學活動之中。舉個例子,蘇教版小學數學《年、月、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本課內容專門對留守兒童進行一些關于年月日方面的提問,問題難度較低,留守兒童們一定給予正確的答案,接下來教師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鼓勵和表揚留守兒童的答題表現,這種激勵教學法不但加強了教師與留守兒童之間的互動、溝通與交流,還讓留守兒童們能夠“舉一反三”對一些較為簡單的數學問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知,不斷創(chuàng)新數學邏輯思維,不斷提高數學實際應用水平。
綜上所述,教師在當前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全面培養(yǎng)留守兒童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之路可謂是“任重而道遠”。教師必須要充分掌握和了解留守兒童們的數學學習愛好以及學習需求,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不斷加強留守兒童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還應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力爭尋找到更加科學化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讓留守兒童們更加喜歡數學這門功課,能夠與教師和同學經常交流與溝通,通過自身不斷努力,讓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能夠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西柳.如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J].新課程,2016(10).
[2]曾海淦.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