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杰
【摘 ? ?要】自學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學生獨立學習和獲取知識的能力,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智力因素和心理機制都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參與并發(fā)揮作用,這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自學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自學能力的增強能夠提高其掌握知識的數量和質量,并且對其他方面的智能發(fā)展起著促進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意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 ?自學能力 ?提高成績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181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成績固然重要,但是隨著新課改的推廣和教學觀念的革新,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已經成了值得廣大教師思考的問題。高中數學邏輯性強,有些知識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沉悶枯燥,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不愿學、學不會的現象經常出現,教師教得費力,卻不見成效。作為數學教師,應該努力探尋教學規(guī)律,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積極鼓勵學生自學,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
子曰:“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庇纱丝梢?,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教學效果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所起的主導作用過大,主導課堂的現象很常見。課堂上教師在講,學生在聽,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教師講到哪,學生聽到哪,學生被迫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在這種注入式教學模式下,學生普遍對教師有很強的依賴性,自己不會獨立思考和學習,遇到問題只知道等著教師給答案。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應該有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
高中生的學習任務重,面對繁重的課程壓力,其自學意識淡薄也不足為奇。自學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過程,雖然開始自學并堅持下來有點困難,但只要這個習慣確定下來,學生便會不自覺地受到其影響。
首先,學習興趣和學習目的是養(yǎng)成自學習慣的前提,兩者都是學生進行自學的內在要求,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因此,教師要豐富課堂形式,引導學生進入數學世界,去感受數學的獨特魅力。
例如,教師可以設置精彩的引導語,向學生講明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講明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意識到這是自己的課堂,學習是自己的事,而這些都需要自己去找到答案。讓學生帶著目標和問題去主動學習教材,有了明確的任務和目標,學生就會認真研究教材,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教師要善于設疑。學生遇到適當的挫折時,會激發(fā)起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隨時注意向學生提出問題,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去尋找答案。教師做好引導工作,不急于講出答案,而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啟發(fā),我國教育家孔子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只有學生自學得來的知識,才能理解深刻,記憶長久。
第三,為了讓學生的自學能夠更有效率,教師可以向學生教授一些自學方法,如找準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上新課之前做好預習,學會利用學習資源提高學習效率,避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過于盲目地學習。教師也要做好督促工作,讓學生能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任何習慣的養(yǎng)成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操之過急也于事無補,應該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并且應用到數學自學中去。
二、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當自學變成一種習慣時,學生開始積極探究新的知識,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訉W習。這為學好數學提供了前提,但要想學好數學,還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使自學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通過各種方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1.做好新課的預習工作。對新課進行預習既是教師一直以來提倡的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學生的自學過程中必不可少。預習是對新課內容的認知過程,對新課內容的先行了解。如試著掌握一些新的基本公式、概念,猜測一下教師的講解思路,發(fā)現一些教材中的問題,并能自己提出新的問題,然后通過各種途徑加以解決。盡可能多地從預習過程中獲取信息和知識,對自己不懂的內容要做好標記,在教師講解過程中著重注意這一部分,認真聽其講解。數學知識有明顯的邏輯性和連貫性,預習可以鞏固和溫習舊有的知識,并學習到新的知識,這是學好數學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中學生學習壓力大,當時間緊張時,學生會省去預習這個步驟,結果就會導致學生在教師授課過程中思路跟不上、新知識吸收困難等現象。教師應該督促學生做好預習工作,讓學生重視預習工作,比如:教師可以在新課開始前給學生留出適當的時間讓學生先進行預習。
2.在授課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許多學生有這樣的想法,只要在教師講的過程中認真聽講就可以了,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教師講的過程也應該是學生主動思考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不應該只專注于講解,也要把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時刻與學生互動,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講授的內容上來,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大膽的質疑,鼓勵學生主動提出疑問或者說出不同的看法。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問學生問題,鼓勵學生給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注意及時給予表揚,即使學生回答錯了也要進行鼓勵。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分析,找到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和指導。
講課過程也應是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過程,教師要注意啟發(fā)引導,除了讓學生學會知識,還要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等都得到發(fā)展和提高,這些都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
3.設立復習課讓學生自學。數學知識點多并且繁雜,有許多公式、概念需要記憶,有些知識又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數學學習需要溫故知新,復習課的設置必不可少。復習課上,教師在給出一定的指導后,就讓學生自己去復習,把知識系統(tǒng)化。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提出新的問題,或者讓學生在復習中自己發(fā)現新的問題,然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得出答案。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以此來幫助學生學習數學,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