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小星
【摘 要】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應用情境教學,其實就是老師利用現(xiàn)代化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對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的有效應用進行了研究探討,并對在語文群文閱讀中應用情境教學的作用進行了簡單闡述,以希望為我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一點參考意見。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有效應用
情境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其改變了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提升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一、群文閱讀的意義
群文閱讀指的是將同一類型的文本整合在一起,共同進行學習。與傳統(tǒng)單篇教學模式相比,它更注重課內外的擴展與延伸,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拓寬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是極為有利的。單篇內容分析,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一定的影響。而群文閱讀需要學生靜心閱讀,體會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能夠減輕他們的閱讀壓力。老師的身份也發(fā)生了轉變,從主導變成引導,這樣能夠保證學生有充足的閱讀時間,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打破了傳統(tǒng)單篇文章單節(jié)課的教學理念,老師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多篇文章的教學,這種新型教學理念有助于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國家頒布的課程標準規(guī)定學生課外閱讀的字數(shù)不少于四百萬字。面對初中繁重的學業(yè),要達成這個任務幾乎不太可能,這個時候開展群文閱讀就顯得很有必要了。群文閱讀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延伸,能夠有效增加閱讀量,通過大量的閱讀訓練,學生的閱讀水平也會得以提高,一些專業(yè)的術語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逐漸理解,這比老師直接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群文閱讀的宗旨是通過大量高效的閱讀進行閱讀感悟,因此老師一定要巧妙設計閱讀內容和環(huán)節(jié),鍛煉他們提煉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對各類文章進行比較,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在進行群文閱讀前,一定要對教學活動進行精心設計,精化教學目標,縮短講述時長。比如在學習《愛蓮說》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閱讀其他文藝題材的文章,通過群文閱讀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
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具體應用途徑
(一)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一般來說,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往往比語文老師臨時創(chuàng)建的情境要有效,通過分享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生活,能夠更容易與其他人產生共鳴,其實這是表達感情最有效的方法。與臨時構建的虛擬情境相比,某些生活情境更能喚醒他們的內在情感。比如在學習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這一篇文章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跟母親之間發(fā)生過哪些感動的事,或者是親友感受到的一些與作者類似的共鳴情感,并讓他們站在講臺上進行分享,這樣不僅能夠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也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文章中作者對母親的情感。如此一來,學生在之后就可以寫出更生動、富有情感的作文了。
(二)利用音樂、時事等流行元素給學生創(chuàng)建課文情境
語文老師可以根據(jù)初中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給他們營造一個別樣的教學情境,可以將當前的熱點實事與文章結合起來探討,也可以在開始新課前利用音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群文閱讀中,將課文與熱點實事或社會現(xiàn)狀結合起來是很重要的,這樣可以拉進學生與社會的距離,開拓他們的思路,引發(fā)他們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們在討論當前疫情時,老師可以與《永久的生命》這一文本相結合,讓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加深他們對生命的認知。在情境教學中,老師也可以利用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一課時,老師在開始講課之前,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父親》這首歌,“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讓同學完全融入到這個場景中。又比如在賞析《水調歌頭》時,老師可以播放這首詞的歌曲版,讓學生輕輕跟著和,這樣可以快速讓學生進入狀態(tài),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直觀情境教學
直觀情境教學就是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模擬教學,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情境教學中最常見的就是語言直觀。何為語言直觀,就是老師通過語言技巧和表情技巧生動形象的將文本情境描繪出來,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增進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問題情境教學
問題情境就是指在一定情境下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激發(fā)他們的思考問題能力。提出的問題一定要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比如在學習《花木蘭》一詩時,可以向同學拋出花木蘭如何替父出征的問題,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課下積極搜尋資料,促進他們對文章的理解。
(五)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
在群文閱讀過程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時,老師要結合教材、圍繞課程目標,讓學生依據(jù)教材展開想象。比如在學習《出師表》這一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查閱有關三國的相關歷史資料,了解諸葛亮寫下該篇文章的背景和歷史,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寫一篇有關三國統(tǒng)一的文章,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三、語文群文閱讀中應用情境教學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群文閱讀應用情境教學時,老師難免會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進行學習交流。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增強其團隊合作意識。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局限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注重人才的綜合素質。在這種情境下,有利于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群文閱讀課上,學生普遍覺得乏味枯燥,提不起興趣,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模式,學生就變成了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就更有存在感和參與感,這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情境教學模式中,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分享生活經歷,這些交流正是他們這個年齡段所需要的,因此更愿意積極參與整個課堂。老師應用情境教學法更容易引起同學的共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覺得課本上的內容離自己太遠,因此就無法投入進去,對課堂也沒有激情。相反,如果課堂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相關,他們很容易代入自己,這對他們理解文章內容是極為有利的。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他們語文水平
老師在進行情境教學時,有很多地方都需要學生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只有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此外,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用到音頻等資料,學生在音樂曲調和圖片中對作者所描述的場景進行想象。在實際閱讀課上,學生需要結合閱讀內容構建具體情境,了解作者的情感。
(四)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增強他們的情感體會
在應用情境教學法時,老師應將閱讀內容和實際生活連接起來,它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本內容。實質上,這就是幫學生與閱讀內容建立聯(lián)系的過程,讓生活和閱讀相互融合。最重要的是,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找到書本與生活的共同點,這能夠極大程度的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情境教學能夠極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群文閱讀的興趣,擴散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老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法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情境與文章的關聯(lián)性。同時老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身專業(yè)素質,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教學方式,充分圍繞教學目標,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將情境教學模式的作用發(fā)揮至最大,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語文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新華,李守崗.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的有效應用[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9,(4):62-63
[2]黃英.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的有效應用[J].文淵(小學版),2019,(4):91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袁灶初級中學,江蘇 南通 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