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想水
摘要:語文是中小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既是知識獲取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學生融人生活、適應社會的主要載體。讀與寫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關系,把讀寫兩個環(huán)節(jié)有效的銜接起來,有利于實現(xiàn)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基于初中語文教學的實際需要,探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的講讀與寫兩者有機的結合,促進語文學習效率與技巧的提升。
關鍵詞:讀寫結合;有效閱讀;仿寫拓展;教學
作文難寫,怕寫作文,是好多學生所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和困惑。如何幫助學生突破作文中的這一瓶頸,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在語文教學中處理好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但現(xiàn)實情形出現(xiàn)諸多讀寫脫離的現(xiàn)象,一方面是新課標的高度重視,而另一方面又是我們在教學中碰到種種難堪與尷尬。審視這一巨大的反差,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思考與探索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已經(jīng)是我們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的當務之急。那么,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我們?nèi)绾巫龅綄⒆x與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呢?
一、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有效閱讀
心理學研究指出,閱讀是內(nèi)化的吸收,是對基礎知識理解的過程;寫作則是外化的表達,是對基礎知識運用的過程。通過閱讀記憶,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表達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時,閱讀還能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運用的直觀形式。從這一意義上講,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則是閱讀的發(fā)展和提高。可見,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閱讀的方式有很多:
(一)要注重課內(nèi)閱讀
課內(nèi)閱讀是學生最為熟悉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我們學生耗時最多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課內(nèi)閱讀既是學生學習課文、領悟道理的途徑,也是學生積累素材,掌握文章寫作技巧與結構的主要方式。所以,在課內(nèi)閱讀的過程中,一方面我們要注重引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累素材的好習慣,有效的學會積累素材的方法;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教學,引導學生精準、有效、快速的閱讀這些素材并加以靈活運用,感悟作者的表達技巧與方法,做到“讀以致用”。例如名篇《春》,朱自清先生抓住春的特點,善于從細節(jié)中表現(xiàn)春天的生機盎然,描繪出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畫面。這種寫作手法離不開作者的細心觀察,更不離開作者的真情流露。
(二)要注重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的補充與延伸,是學生拓展眼界、積累素材的重要方式。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明確要求,選擇具有正能量且有益于語文學習的讀物;其次還要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qū)⑹斋@形成筆記與感想;最后是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注重作者寫作的技巧,有條件時可以進行模仿,幫助學生進行吸收。
二、積極鼓勵學生仿寫拓展
針對于初中學生,很多有經(jīng)驗的老師都會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與周記的習慣,這是有效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方法之一。我們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也可以利用讀物深化學生的寫作技巧,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中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馬》時,我們可以在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講述自己的閱讀感受,幫助學生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在初步理解寓言所表達的哲理基礎上,為了使學生進一步增強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寓言寫作的能力,可以圍繞這篇課文,設置一個寫作專項訓練一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學生基于故事表達的哲理,或?qū)懗鲎x后感,或?qū)懗鲎约旱恼媲閷嵏校虮磉_自已的獨特看法。這中讀寫結合的模式,對學生來說,印象更為深刻,理解更為透徹,能有效實現(xiàn)讀與寫的雙向提升。學習朱自清的《春》之后,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效仿作者的文體屬性、語言表述、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展開寫作,并布置學生以仿寫的形式完成相似的借景抒情的作文。在語言表述方面,仿寫文中優(yōu)美、明朗的詞句,結合自身的詞匯組織新的表達語言。從表現(xiàn)手法方面,教導學生借景抒情散文的運用方法。一成不變的寫作形式是沒有進步的,作文只有創(chuàng)新才算成功,教師在教學中,要激勵學生獨創(chuàng)新意,做到與眾不同,提高學生寫作才能。
三、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
在初中語文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發(fā)散其想象,在對閱讀文本的要義加以掌握的前提下,提倡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自主想象、自主探究,用創(chuàng)意的思維和結構,對閱讀文本進行局部的縮寫、擴寫、改寫或繼寫,這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語文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性,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例如:在初中語文的古詩學習中,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優(yōu)美古詩的過程中,理解古詩原意,然后再在古詩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縮寫、擴寫或續(xù)寫,在《次北固山下》的古詩欣賞中,可以讓學生把握這首古詩的原意,以“北固山”的青山綠水為依托,進行對自然情境的抒情和感慨,通過不同的擴寫或縮寫創(chuàng)新寫作方式,表達出學生不同個體對自然和家鄉(xiāng)的情感。又如:在《石壕吏》閱讀古詩中,學生對于古老中國文學藝術的熱愛,可以轉化為現(xiàn)代形式的短劇或記敘文體,用學生自己的語言,進行改寫。
總之,讀和寫是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我們要密切結合學生讀與學的效率,進行有效、積極的評價,幫助學生正確的看待自己讀與寫的學習成效,逐步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祁才妮.對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探究[J].學周刊,2019(27).
[2]顧雪龍.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神州,2019(19).
[3]馬維林.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探討[J].新課程·中旬,2019(7).
[4]李玉輝.讀寫結合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中外交流,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