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杲
【摘 要】 新課改的腳步如火如荼,隨著各個學科的課程改革,信息技術作為讓學生接觸信息化、電子化的一門課程,以核心素養(yǎng)為背景,也需要進行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改革,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于信息化、電子化技術的學習與認知。在小學階段,學生自制能力弱,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強但是不能持久,故以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重點培養(yǎng)小學階段學生在學習中的耐心、求知心與探索心。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課程中,主要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在信息意識的培養(yǎng)、信息思維的建立以及信息責任的引導。本文立足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時間,通過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活動教學進行實踐與分析,總結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經驗,致力于滲透小學階段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思維以及信息責任,創(chuàng)新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形式,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 ?小學信息技術 ?課堂活動 ?教學實踐
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需要更加全面地在信息意識、信息思維、信息責任等方面開展教學,開辦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以小學階段信息技術教學為例,通過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活動,在信息意識、信息思維、信息責任方面有著更好的教育效果,從而使得小學階段的學生素養(yǎng)有效提升。
一、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活動,開拓學生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的開拓與培養(yǎng)是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對信息的敏感性更高,同時對信息價值有著更加敏銳的判斷能力。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學生信息意識的培養(yǎng)能夠使得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根據問題解決的需求,主動尋找合理、恰當?shù)姆绞絹斫鉀Q問題,并通過實施的解決方式來預制可能出現(xiàn)的后果,從而更好地完善解決問題的思路。
以“雙十一”優(yōu)惠活動中,淘寶某電商的優(yōu)惠活動為課題設計,創(chuàng)設網絡購物教學活動場景。
場景:“雙十一”背景下淘寶某網店優(yōu)惠活動
因素:滿減活動“購物金額滿500享受9.5折優(yōu)惠”。
實踐:情景模擬,學生扮演網購顧客,共消費了1500元。應該怎樣享受優(yōu)惠。
分析:該優(yōu)惠活動是每500元享受一次9.5折優(yōu)惠,還是以500元為基礎,消費金額大于500元以后僅有500元的額度能夠享受9.5折優(yōu)惠。
結果:若為第一種情況,則共計可以享受75元的優(yōu)惠額度;若為第二種情況,則僅能享受25元優(yōu)惠額度。
討論:為了能夠更多地享受優(yōu)惠額度,在進行商品購買是計算商品價值,從而最大限度上享受到最優(yōu)的優(yōu)惠額度。
二、設計模擬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信息思維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規(guī)律性強、重復性大、工作量大的工作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編程,進行循環(huán)工作,減少人力資源的消耗,提升工作效率。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模擬設計相關的教學任務,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學生以信息思維的方式,將可以使用信息化手段完成的工作進行總結,并分析信息化工作替代人工行為前后的效果。
以“棗子挑揀”為教學課題:在棗農收獲時,由于光照、營養(yǎng)、蟲害等方面的影響,產出的棗子顏色不一,大小不一,需要大量人工進行棗子挑揀,將其中統(tǒng)一規(guī)格、顏色的棗子挑出,便于之后的銷售。
場景:某水果種植園中收獲的棗子分揀。
因素:棗子顏色不一(青色、紅色)、大小不一(體長2.5cm以上、體長2.5cm以下)。
實踐:青色的棗子與紅色的棗子出售價值不一,大小品相出售價值不一,需要大量的人工進行挑揀。
分析:某廠家通過設計信息技術程序,可以將青棗、紅棗、大棗、小棗進行以分揀處理,核心內容為計算機編程程序。
收獲的棗子=輸入變量,
若體長>2.5cm,PASS,
若顏色為紅色,PASS,若顏色為青色,輸出。
若體長<2.5cm,輸出,
若顏色為紅色,PASS,若顏色為青色,輸出。
結果:通過機器分揀,將體長大于2.5cm的棗子流入下一道工序,小于2.5cm的棗子輸出;將體長大于2.5cm的青色棗子分揀輸出,體長大于2.5cm的紅色棗子通過,最終得到體長小于2.5cm的青棗、紅棗與體長大于2.5cm的青棗、紅棗。
討論:該機械設備的使用極大效率上提升了工作效率,使得棗農早人力資源雇傭的經濟花費降低,工作效率提升。
通過將簡單的邏輯運算思維方式進行講解,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使其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學習中有著更高的效率。
三、結合實施網絡信息,引導學生信息素養(yǎng)
信息技術是基于科學發(fā)展的基礎而在各個階段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通過各個階段的信息技術授課,使得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信息知識,在信息化、電子化的當前社會能夠以更加高效的效率學習。隨著新課改政策的發(fā)展,以核心素養(yǎng)為教學背景,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指導,促進學生在多方面全面發(fā)展,綜合性地提升綜合素質,培養(yǎng)高素質的全能型人才。
結語:
綜上訴述,信息技術是時代發(fā)展的技術結晶,小學階段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是為了更好地將知識、技術普及與傳承,故在小學階段以核心素養(yǎng)為背景的教學中,教學活動的舉辦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信息技術的基礎思維、意識、責任為立足點,在小學階段的教學與指導教學中,有效地常設與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并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在提升學生信息技術課程掌握程度的基礎上,更好地將其核心素養(yǎng)相結合,綜合性地提升學生素質,從而使得課堂教學質量有著質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王潤清.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信息技術課例分析[J].考試周刊,2019(3):133-133.
[2] 郭濤.談如何通過小學信息技術課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核心素養(yǎng)[J].考試周刊, 2018(96):139-139.
[3] 陳軍.小學信息技術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實踐探究[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 2018(4):56-56.
[4] 李響.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探討[J].學園,2018(16):98-99.
[5] 石曉新.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J].新課程·下旬,201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