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養(yǎng)成閱讀習慣、形成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目標之一。新時代,我們應該樹立大語文觀,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夯實根基,摒棄考什么,教什么的功利主義色彩。在綜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即激趣、授法、變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思考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積三十年的經(jīng)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笨梢姡喿x對于一個人的影響何其深遠。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養(yǎng)成閱讀習慣、形成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目標之一。新時代,教師應該樹立大語文觀,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夯實根基,摒棄考什么,教什么的功利主義色彩。本文在綜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即激趣、授法、變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1.課內(nèi)外閱讀未能有機結合
雖然說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但由于課時的制約,課內(nèi)閱讀教學需要向課外閱讀延展,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的有機補充。課內(nèi)閱讀教師解決為什么讀、怎么讀的問題,課外布置閱讀任務進而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將課內(nèi)閱讀的方法有效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二者有機結合,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然而,現(xiàn)實的閱讀教學卻忽視了課外閱讀,使得課外閱讀成為盲點,有的學生在課外閱讀時選擇什么樣的書籍,閱讀要解決什么任務,達到什么要求都全然不知,課內(nèi)外閱讀未能有機結合。
2.學生思想受限
在課內(nèi)閱讀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想方設法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去考慮問題,引導學生接受標準答案,但這無形中使學生的思想受到了限制,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想法長期得不到認可。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思考的動力。整齊劃一的標準答案就是園囿,學生的思想受到束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
3.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內(nèi)閱讀時間很少,往往是分析語文課文,教師先處理生字、生詞,找學生分段落讀課文,提幾個問題,學生來思考回答,教師宣布正確答案。這樣的閱讀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對于生性好動的小學生來說會感覺枯燥、乏味,閱讀教學效果不佳。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1.激趣
有人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也有人說:“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多讀書,讀好書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是有巨大作用的,然而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弊阋娕d趣的重要性。同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也要注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畢竟主觀的愿意讀,能通過讀書尋找到書中的樂趣,越讀越想讀,比被動得不得不讀的效果要好。因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點燃學生閱讀的激情,是做好小學閱讀教學首要解決的問題。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在學《哪咤鬧?!窌r,教師可引導學生哪咤是誰?他為什么要鬧海?他怎樣鬧海?鬧海后的結果如何?如果你是哪咤你會不會鬧海?為什么?如果會的話,你打算怎樣鬧海?先把問題拋出去,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選文,免得學生盲目讀。另外學生能通過閱讀解決這么多問題,一定很充滿期待去讀《哪咤鬧海》。后幾個假設問題,便于學生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了解《哪咤鬧?!返那耙蚝蠊蟀l(fā)表自己的見解,可以考察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可以設定讀書日,由學生自行準備閱讀材料,在同學面前誦讀片段,或者通過評比課外讀書小達人、閱讀之星、小博士等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2.授法
現(xiàn)在的學生在智力水平上都所差無幾,之所以會有能力上的參差不齊,其中學習方法科學、高效與否很重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會學與不會學。方法得當往往學的輕松,學的愉快,方法不得當往往是時間和精力沒少投入,但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教師應講授一定的閱讀方法給學生。新課程標準中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币虼?,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段;品讀課文——走出課文,擴展視野。從中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言語文字的優(yōu)美。因此,課上不妨讓學生大聲朗讀,聲情并茂地分角色讀。也可讓學生通過“為你誦讀”等軟件來上傳自己的閱讀作品,自己反復聽,查缺補漏,也可以聽別人的,取精華,為我所用。在朗誦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交給學生聲音的抑揚頓挫、神態(tài)變化、肢體動作變化等,實現(xiàn)閱讀美,久而久之,學生也能從中感悟到閱讀的魅力,進而愛上閱讀。
讀與練同行,促進言語表達。練的形式可以多樣,如《九色鹿》一課,可以讓學生幫國王寫一份告示,昭告天下百姓永遠不許傷害九色鹿,這正好與開頭的皇榜形成了鮮明對比。同時,也希望通過讓孩子站在國王的角度寫這個皇榜,讓自己的情感價值觀得到提升。這里的練筆設計,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心理距離,成功地完成了讀者角色與文本角色的心理對接,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言作者未言,言自我欲言,此刻的練筆設計是有聲勝無聲,促進了學生的言語表達。
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唯有堅持閱讀,將閱讀成為一種常態(tài),而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因此,在會讀的基礎上要持之以恒堅持閱讀,這對于學生而言需要一定的自主能力,對于自控能力弱的學生就需要家長和教師的督促,當閱讀融入血液成為其身體的一個細胞時,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與提升就不是問題。
3.變法
變法指的是改變閱讀教學方法,立足上文所述的閱讀教學現(xiàn)狀,提出兩點改革建議。
首先,課內(nèi)外閱讀教學要有效銜接。課外閱讀教學作為課內(nèi)閱讀教學的延伸,能有效彌補課內(nèi)閱讀教學課時少的短板,應充分重視課外閱讀,閱讀教學同樣要向課外閱讀要效益,課外閱讀不應該成為閱讀教學的盲點。目前,很多家長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對于選擇何種書籍比較茫然,教師應推薦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并規(guī)定閱讀任務,建立班級讀書微信群,讓學生在群里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理解與看法。鼓勵學生敢想、敢說,對于學生的見解只引導,不否定,不打擊。班級建立讀書日或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在班級誦讀經(jīng)典或談談自己最近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收獲。也可評比班級讀書之星、小博士等,鼓勵學生多讀、多想、多說。
其次,多元化施教。以《哪咤鬧?!窞槔?,學生的想象力固然豐富,可以通過文字來感受到鬧海的場面,但相比較而言通過視頻播放哪咤鬧海的片段,更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對于理解文本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找不到相應的教學視頻也可以播放朗誦音頻,幫助學生很好的掌握文本的感情色彩和基調(diào),這對于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升華文本都是極其有利的。同時,閱讀教學也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不能是教師讀、教師講,而學生聽的聽,搞小動作的搞小動作,傳小紙條的傳小紙條,換一換角色,學生讀一讀,學生講一講,即便他們分析的不精準,也是動腦思考的結果,也比教師灌輸給他們的教學效果要好。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必需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之一。因此,語文教師應樹立大語文觀,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宏觀盤算,而不要考什么教什么,通過激趣、授法、變法變革語文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閆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進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
[2]馬紅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