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茹
摘 要?律動教學有效突破音樂教學刻板的固有模式,以動感形式帶動學生享受音樂,有利于小學音樂課堂的開展。本文討論了律動教學的具體操作方式。
關鍵詞?律動教學;小學音樂;音樂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1-0088-01
在小學開展音樂課堂,需要為學生打好音樂基礎,培養(yǎng)節(jié)奏感,從而幫助學生體味音韻美。教師在組織音樂課堂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進行律動的方式幫助小學生熟悉音樂,通過動作和表演來表達自己的音樂感受,從而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掌握音樂的節(jié)奏、情緒以及速度等元素。
一、融入律動教學,提高課堂參與度
音樂課的傳統(tǒng)模式以“教師演奏表演,學生跟隨學習”為主,對于小學這一階段的學生而言,該模式很容易挫傷學生的主動性,也不利于其好動活潑的天性發(fā)展。音樂課的互動性很強,教師完全可以把握這一點,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其在音樂中得到身心放松。律動教學的操作性很強,音樂教師完全可以通過采用該模式達到激發(fā)學生主動性的目的。活潑的音樂形式、優(yōu)美的音樂歌曲以及音樂表演均是激發(fā)學生好動天性和模仿能力的良好途徑,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劇等形式幫助學生參與課堂表演。
以《玩具兵進行曲》為例,該樂曲動感十足,表演性很強,適合學生通過律動方式學習。教師在演奏該樂曲的過程之中,可以將教室空間留給學生,由學生排列模仿列兵行進,舉手投足均以節(jié)奏點為準。孩子們在玩樂之間便領悟了歌曲的節(jié)奏,而表演則幫助其理解主題,如此一堂音樂課更顯得飽滿充實。教師可以加入其中,同孩子們一起體驗音樂情景。
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音樂節(jié)奏大賽,由學生選取喜愛的歌曲進行表演,完全自主選曲、編舞,教師只是從旁輔助,予以指導,并拍攝視頻記錄。學生在編曲編舞的過程中,自己消化了樂曲的節(jié)奏、音調等知識點,更加深刻地掌握音樂,為融入課堂打好基礎。
二、體態(tài)律動教學,增強音樂感受能力
音樂感受力的提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幫助其增強樂感,同時,身心放松更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組織,學生接受樂理知識。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身體律動游戲的方式,將節(jié)奏轉化為可以表演的形式,或是將音高具象化為可以捕捉的形式,幫助學生在玩中學,全身心投入課堂。
以初級識譜教學為例,教師準備好數(shù)字音譜,并通過展示的方式向學生教授音高等。之后教師可以按照一定的教學順序邀請學生參與表演,在律動中捕捉音樂的節(jié)奏。首先,教師可以選擇“1”和“7”這兩個區(qū)分度較明顯的音作為對比教學,并邀請學生在對比兩個音高之后,選出較高的音,并舉手。第二階段,教師可以進一步比較教學,如“3”和“5”的加入,學生需要根據(jù)所聽到的音節(jié)進行高低排序,通過站立、跳動一下、跳動兩下和原地轉圈的方式向老師反映其所聽到的音節(jié)。最后教師可以通過組合搭配的方式,為學生演奏一定的樂曲,在連續(xù)的樂曲演奏的過程中,學生會進行一系列身體反應,逐漸掌握一定的節(jié)奏感。
模仿樂曲中的故事情節(jié)也是一種通過身體律動感受音樂的方式,教師可以挑選適合表演的樂曲,通過鼓勵學生進行模仿,跟隨音樂舞動,幫助學生融入音樂課堂。以《小蜜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邀請學生表演小蜜蜂,根據(jù)歌詞編舞,簡單的動作也能夠使孩子體會到音樂的波動,并主動跟隨音樂做動作。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后播放一段無歌詞歌曲,學生需要通過分辨曲調判斷所演奏的章節(jié),以及表演相搭配的舞蹈。
三、聲勢律動教學,培養(yǎng)音樂節(jié)奏感
聲勢律動主要是依靠音樂教師將音樂元素加以轉化,從而達到舞蹈節(jié)奏的一致,學生可以根據(jù)節(jié)奏等進行相應動作的表演,調動全身,配合教師的教學。在結合聲勢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通過播放課件等,將需要學習的音樂課程以課件的形式播放,通過改編音樂知識的形式,使學生接收到更加具象化、直接生動的知識。音樂節(jié)奏感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能夠得以增強,學生在聽覺和視覺共同接受教學內(nèi)容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音樂的樂趣。
以樂器認知學習為例,不同的樂曲需要不同的演奏樂器,而教師僅依靠課本的簡單介紹,很難給學生形成直觀而深刻的學習體驗。在借助多媒體工具時,教師可以將樂器的圖片予以展示,如鋼琴、架子鼓、鑼等,同時配以該樂器演奏時發(fā)出的聲音。而基礎教學后,教師則可以為每一種樂器的樂音配一個動作,學生在動作與聲音的搭配學習中,既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樂器的音色,也可以深刻把握樂器的特點。
教師也可以將樂器帶進課堂,如為學生表演打鼓。鼓點的節(jié)奏感十分強,學生更容易體會到節(jié)奏律動,在聆聽表演時,學生會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通過拍手或跺腳的方式進行合拍。教師可以重復演奏某一段節(jié)奏,如“動-次-打-次”或“動次-打次”,學生熟悉該節(jié)奏后,鼓掌跟進。音樂課堂便在一唱一和之間得以開展。
四、結束語
小學音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天性,以音樂形式為其解放天性,通過律動模式幫助學生體會音樂的節(jié)奏,打開音樂世界的大門。
參考文獻:
[1]張劍波.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聲勢律動的實踐運用探討[J].考試周刊,2019(94):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