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美術教學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有很大影響,在實際中,小學美術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出學科優(yōu)勢,強化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促使學生可以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對此,本文就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意義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能力;培養(yǎng)
一、 前言
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倍受人們的關注。美術教學也受到學校的重視。小學是學生系統(tǒng)學習美術知識的基礎,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采取適宜的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美術學習熱情,重點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為學生今后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 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意義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主要體現(xiàn)在:(1)有助于學生審美感受力提升,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通過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可以指引學生用創(chuàng)造性、審美性的眼光看到客觀事物,并在自身腦海中形成印象,同時學生還會將這種印象融入自身美術創(chuàng)作中,強化了學生的審美體驗,促進學生藝術審美感受力提升。(2)增強學生審美理解,在小學美術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時,首先要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有充分的欣賞、感悟,要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美術作品蘊含的情感及思想。美術教育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教育活動,其涉及藝術塑造、審美創(chuàng)造,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同時,強化學生審美素養(yǎng),這對于學生審美理解能力的提升有極大幫助。(3)提高學生美術興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關鍵的,學生只有對美術學科產生興趣,才會更加主動地進行美術作品欣賞。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欣賞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能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感受,有助于學生借助美術作品抒發(fā)自身情感,這對于學生美術學習興趣提高有極大影響。
三、 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
(一)結合心理,激發(fā)學生審美熱情
對小學生來說,他們活潑好動,對于抽象類藝術作品興趣不高,但是對于造型藝術作品則很感興趣,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造型藝術作品對學生的審美觀念進行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審美意識,并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審美習慣。絢麗的圖案及色彩可以帶給小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能激發(fā)學生欣賞美的欲望,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如藍天白云、花草蟲鳥、青山綠水等,這些事物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喜悅心理。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大自然景色的視頻、圖片,甚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然,實踐感受大自然之美,并指引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將其描述出來,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需要充分了解到兒童畫作品對于學生的影響,在課堂上引入一些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或者是其他同類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開拓學生審美視野。例如對于城市中的小學生,他們可能每天會接觸各種建筑、公園,對于農村的自然美不太了解,因此教師就可以在網絡中下載一些農村學生繪畫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對其欣賞,增強學生審美體會。
(二)注重情趣,提高學生審美表現(xiàn)
在美術教育中,情趣是建立在情感、審美的基礎上,在以往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過于看重學生美術技能培養(yǎng),讓學生單純地進行美術技能訓練,導致學生對美術學科缺乏興趣,從而限制了學生審美能力發(fā)展。新時期下,小學美術教師必須改變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情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美術教學趣味性,實現(xiàn)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過程的優(yōu)化。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動物、植物欣賞》時,教師可以在進入課堂后,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同時將小鳥、花朵、綠草等自然景物展現(xiàn)出來,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聽感受。在歡快的氛圍中,教師將一些富含趣味性的動物、植物繪畫作品展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欣賞,在學生欣賞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動物、植物畫出來。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及空間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這既提高了學生的繪畫技巧,也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將視聽、動手能力、思維拓展等方面融為一體,而學生則是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實現(xiàn)了自身美術欣賞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審美能力發(fā)展。
(三)鑒賞作品,升華學生審美境界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欣賞名作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由于學生本身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所以在審美能力發(fā)展上也有所不同。名家作品是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發(fā)展自身審美能力的重要素材,所以在日常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經典的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分析,了解其藝術表現(xiàn)手法,欣賞作品中的美,并在此過程中感受藝術家對美的追求,促使學生可以在欣賞美術作品中提高自身的藝術美、思想美。實踐是學生認識世界、感知美的重要途徑,小學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需要注重引導學生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自然中的景色,欣賞大自然之美,以此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審美心理,促進學生審美能力提高。
(四)關注生活,讓美感自然流淌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尤其在大自然中,“美”無處不在。我們的美術學習也要在生活中尋找美的素材,所以說美術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孩子們和大自然親密的接觸,去零距離地接觸大自然的美,讓孩子們真正的喜歡大自然,喜歡自然與人文美。當然通過學生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的能力和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而使其愛上美術。例如在一年級下冊中《童話城堡》一課的學習之中,首先讓孩子來到大自然,看看我們身邊的美麗的建筑物,讓他們感受到建筑藝術之美,讓學生說說自己心中未來的房子是什么樣子,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而且又貼近孩子們的生活,讓美術走進孩子們的生活,讓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具體的《童話城堡》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讓孩子模仿教材進行繪畫,也可以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豐富的想象力,把自己心中的城堡畫出來。教師在孩子發(fā)揮充分想象力的作品中,盡量地對孩子進行正面的評價,讓孩子感受到美術課堂的溫暖,這樣,他們就愿意發(fā)現(xiàn)生活的藝術美,也能夠愿意動手去表現(xiàn)和表達。當然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我們美術教學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激發(fā)孩子們的愛美審美之心,讓孩子們通過大自然的美,讓孩子真正地愛上美術,激發(fā)孩子的想象能力,從而獲得個性化的審美思考和能力。
(五)寬嚴相濟,讓審美成為習慣
在小學美術教學的課堂,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的氛圍,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美術,把孩子的眼球吸引到美術教學的課堂,讓孩子在課堂中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審美的能力。小學美術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促進孩子的繪畫能力,孩子的觀察能力的高低,決定著他們對藝術的作品感受的效果,也直接影響他們今后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和繪畫能力。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這樣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同學都能得到發(fā)展。比如在《大師畫我也畫》學習中,我們可以把作品畫得好點的孩子作品選出來,通過投影,讓孩子們進行觀賞,并且對畫得好的孩子進行贊美,但是對于一些畫得不好的作品,教師也要對孩子耐心地進行指導,而且讓孩子們明白,作品的價值不僅在于好不好看,漂不漂亮,更在于有個性的思想和表現(xiàn)力,也就是有審美性。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嚴格要求,不要因為美術不是主課而對其不重視。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我們一線美術教師要在學生基本能力的提升中要嚴格要求,不能出現(xiàn)學生沒有掌握繪畫要領,沒有認真觀察仔細,就匆匆動手,出現(xiàn)不顧整體與局部的順序和布局特點,這樣就導致在快速和匆忙的繪畫中,出現(xiàn)“馬虎”情形,所以教師要認真地引導學生,樹立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用發(fā)展和全面的眼光去看事物,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美術教學中有所收獲。
(六)創(chuàng)設情景,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受美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們感受到美術課堂的溫暖和美術教師的熱情,只要孩子們感受到陽光般溫暖課堂環(huán)境,就會去主動地學習。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探求客觀世界、了解生活秘密的欲望,促使他們在濃烈的興趣中接受審美教育。在美術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孩子們的審美的教育效果就越明顯。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圖文聲形并茂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學習環(huán)境,尤其在新冠病毒的背景下,孩子們不能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麗環(huán)境,但是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孩子從視頻中看到大自然,把學生帶入美的世界。在美術教學中,通過教學視頻和音樂,能夠提高孩子們的鑒賞能力和促進孩子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在這樣的有聲有色的環(huán)境下學習美術,增進學生的審美感受,潛移默化地提高審美意識,培養(yǎng)學生初步地感受美、認識美的興趣。在美術課外的實踐的活動中,如果有條件,可以組織學生去看博物館和美術館等,讓學生感受高雅藝術的熏陶,陶冶了美好的情操。在他們的心田播撒下唯美的種子。
四、 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必須發(fā)揮出學科優(yōu)勢,結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采取綜合化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審美體驗,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不斷完善,滿足學生綜合發(fā)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史虹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7(4):239.
[2]陸伯瑤.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8(4):170.
[3]鄭福玉.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4):23.
[4]楊家鈺.小學美術手工課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上),2019(2):34.
[5]李雯.在美術鑒賞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4(14):121-122.
[6]李海東,黃春玲.快樂上好美術課輕松提高審美素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4(17):23.
作者簡介:
袁永平,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通渭縣北城鋪鎮(zhèn)教育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