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月萍
摘要:基于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糾錯”。首先分析出學生出錯的原因,主要包括知識掌握不牢、思維障礙和粗心大意等問題。其次分析出通過鼓勵學生自主糾錯;訓練學生解題思維;反思錯題資源三種糾錯方式,降低學生錯題的產生率,促使學生在錯誤中得到真正的進步,積累豐富的解題經驗和學習技巧,從而增強學生的數學解題效率和思維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有效糾錯;糾錯方式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容易在數學學習中時常出現錯誤,所以,數學教師要端正教學的思想和態(tài)度,能夠用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記憶。因此,數學教師要認識到有效糾錯的重要性,將錯誤作為一種教學資源,來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不足和能力缺陷之處,以便實施對學生的針對性數學教學,實現高質量的數學教學,達到最佳的數學教學效果。從而,逐漸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yǎng)提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出錯的原因
因為小學生缺乏一定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出錯是無法避免的事情。所以,數學教師要正視學生的錯誤,全面且深入分析學生錯誤產生的原因,實現對學生的針對性糾錯。首先,由于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掌握不牢,沒有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記憶,當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時,就會導致概念模糊,非常容易出現錯誤。其次,學生缺少學習經驗和生活認知,在實際解題時,難以理清解題的思路,這就造成思維的障礙,完全影響了學生的準確思考。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較形象化,當遇到類似題目時,過于著急解決,沒有發(fā)現題目中隱藏的條件信息,導致學生陷入解題的誤區(qū),最終造成學生解題錯誤。另外,本身數學就是一門知識量龐大的學科,很多時候一個題型會涉及多個數學知識點,而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或者在審題時粗心、馬虎,自然出現了錯誤。最為可惜的是,學生的解題步驟、思路和知識運用得十分正確,卻由于字跡潦草,比如點錯小數點,從而犯下了本可以避免的錯誤。只有數學教師真正了解學生的錯題原因,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糾錯,幫助學生養(yǎng)成嚴謹的解題習慣和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糾錯策略
(一)鼓勵學生自主糾錯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學生出現解題錯誤時,一些學生為了應付,沒有掌握錯誤的原因,只是按照答案完成改正;而有的學生,需要數學教師反復地指導和催促才能糾正;甚至有的學生看到錯誤就急忙更改,完全沒有在乎改正得正確與否等。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沒有意識到糾錯的作用。因此,數學教師要讓學生能夠明白自己錯誤的原因,引導學生認識到糾錯的重要性,以便學生自覺主動地糾錯,來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效性,促使學生在糾錯中進一步學習。
例如在蘇教版《分米和毫米》教學中。當數學教師根據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為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填寫正確的長度單位:橡皮、回形針、教室的門、課桌的高、數學書的寬等。學生在解題時,出現錯誤的原因就是分米和毫米單位運用不當,其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缺乏一定的長度觀念和空間觀念,無法準確區(qū)分毫米和分米。比如,文具盒可以是2分米,也可以是20厘米,但不可能是2或20毫米;或者有的學生將“dm”和“mm”混淆,導致在實際解題時無法準確運用。因此,數學教師要帶領學生去找錯誤的關鍵點,讓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錯因,促使學生自覺地改正,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刻地理解和記憶分米和毫米單位知識,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和解題能力。
(二)訓練學生的解題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錯誤的出現,主要包含計算的錯誤和解題錯誤兩種類型,而這些錯誤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學生之所以還會重復犯錯,就是因為其解題思維的偏差,沒有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導致學生無法正確地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因此,數學教師要讓學生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就會訓練學生的解題思維,引導學生準確地審題和解題,不斷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達到最佳的有效糾錯效果。
例如在蘇教版《分數的初步認識(二)》教學中。當學生已經掌握分數的表達方式,認識幾分之幾后,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時就會出現錯誤。比如,一共10個蘑菇,要為4個小兔子分成一樣多的蘑菇,每人最多可以分幾個?還會剩幾個?針對這種類型的題目,大多數學生就會因為10÷4無法除盡,而陷入了思維的誤區(qū),導致兩個解答都會出現錯誤。因此,數學教師就可以借助道具,一個一個地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減少學生的思維障礙,促使學生解答出正確的答案,從而在今后遇到該種類型的習題時,有助于學生從容且靈活地應對。
(三)反思錯題資源
經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糾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出錯的頻率。因此,數學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將錯誤進行總結和整理,充分利用錯題的資源,來實現糾錯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首先,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錯題進行自我反思,促使學生更快地完善數學知識結構,彌補數學思維的缺陷。換句話說,就是讓學生能夠查缺補漏,真正優(yōu)化和提升自我。其次,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錯題,建立錯題集,讓學生能對所自己的錯題進行分類,進一步了解到自己的知識不足,以便學生能夠有目的性地反復練習,不斷提升數學思維和解題能力,逐漸積累豐富的解題經驗和解題技巧。從而,當學生對某一題型全面地掌握后,面對同類錯題的犯錯幾率會降到最低,徹底實現了有效糾錯。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糾錯,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原因,降低學生的錯題產生率,增強學生的數學解題效率和思維能力。通過數學教師全面分析學生的錯因,精心設計糾錯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能夠在錯誤中反思自我,不斷完善自身的數學知識結構和思維缺陷,促使學生在錯誤中得到真正的成長和進步,積累豐富的解題經驗和學習技巧,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林麗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糾錯”[J].黑河教育,2018(1).
[2]仲小文.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能力[J].新課程導學,2017(13).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