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威霖
【摘要】知識是對常識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對人們的生活具有引導性作用。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引入生活情境,加強生物知識與學生認知之間的聯(lián)系,在拉近學生與初中生物知識之間距離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針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進行了研究,旨在讓學生感受學習生物知識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從而達到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學
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忽視了構建初中生物知識與學生生活及認知之間的聯(lián)系,只是從課本內(nèi)容入手,開展相應的初中生物教學活動,而沒有激發(fā)學生學習初中生物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僅要糾正原有的錯誤觀念,而且要將新型的教學方法融入生物教學中,在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同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和認知沖突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并適時地構建初中生物知識與學生認知之間的聯(lián)系,順利完成由學生生活常識向初中生物知識的過渡,從而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度基礎上,加深其對生物知識的理解,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呼吸系統(tǒng)”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具有認知沖突的生活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可以從以下三點著手。第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具有趣味性的生活情景,并在此處進行簡要論述:小明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面條。因為電視節(jié)目太過幽默,小明大笑起來,面條從小明的鼻子中跑了出來。在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詢問學生:“為什么從嘴里吃進去的面條,會從鼻子中跑出來?你們知道鼻子和口腔的內(nèi)部構造嗎?”這樣,學生的好奇心就會瞬間被調動起來。之后教師可以啟發(fā)性地對學生說:“你們可以從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中尋找答案!”在學生結束問題探究后,教師可以請學生作答。如有學生說:“咽在鼻子和口腔的連接部分。咽部有一個軟蓋骨蓋,由于人在大笑時,軟蓋骨蓋不能及時地蓋上,所以面條會從鼻子中跑出來?!苯處熯\用趣味性的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的同時,讓他們?nèi)硇牡赝度肷飳W習中,從而順利實現(xiàn)了學生生活常識向生物知識轉變的過渡,提升了初中生物的教學質量。
二、開展生活探究,提升學生知識運用的靈活性
初中生物教師可以運用生活探究的方式開展教學,并注重引導學生運用生活常識來詮釋生物知識,從而提升學生運用生物知識的靈活度。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適時地延伸生活問題,提升學生綜合運用初中生物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生物鏈”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俗語,讓學生掌握生物鏈原理。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從生活現(xiàn)象著手,引導學生運用生物鏈的原理分析生活現(xiàn)象背后的生物知識,從而提升學生運用知識的靈活度。首先,引入俗語。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對學生說:“我們都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一俗語,但這其中的食物鏈關系是怎樣的呢?”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這三種生物,并對學生說:“假如中間的螳螂消失了,黃雀和蟬還能繼續(xù)生存嗎?你們能從中得到哪些啟迪?”如有學生舉手回答說:“因為螳螂沒有了天敵,所以它們會大量繁殖,造成食物匱乏,最終導致滅亡,而黃雀因為沒有了食物,同樣會有滅頂之災?!痹诖蟛糠謱W生掌握了生物鏈的原理后,教師提出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為什么住在海邊的人的身體中,會含有和海水相同的有毒物質?提示:你們可以運用生物鏈的知識來解析!這時有學生回答:“因為生活在海邊的人會食用海中的魚類,所以他們的身體中會含有海洋中的有毒物質。”由此可見,教師運用生活化的問題開展生物探究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度,而且能提升生物教學質量。
三、生活課堂導入,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效率
初中生物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課堂導入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物教師應選取難易適度的內(nèi)容進行授課,從而讓更多學生融入初中生物教學中,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授“生物激素調節(jié)”這部分內(nèi)容時,首先,教師提出以下生活中常見的問題:(1)為什么有的同學長得高,而有的同學長得矮?(2)為什么有些老人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3)我們?yōu)槭裁匆院獾氖雏}?其次,教師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對學生說:“你們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應的答案,并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論述?!痹诖蟛糠謱W生探究結束后,教師請學生作答。有學生說:“我認為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因為在人的大腦中有腦垂體,它的作用是分泌生長激素,而生長激素分泌的量,決定了人的身高。這可以解釋人們身高差異的原因?!庇纱丝梢?,教師運用生活情境開展教學,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提高了初中生物教學效率。
四、開展生活實踐,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生物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實踐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具體的實踐對象進行充分融合,在提升學生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力的同時,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授完“被子植物的種子”的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生活中被子植物的種子,并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詮釋被子植物種子的構成,從而提升他們的生物自主學習能力。在第二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對此進行提問。有學生回答:“花生是被子植物。我運用它介紹本節(jié)內(nèi)容。花生的兩個瓣兒叫作子葉。它是提供營養(yǎng)的部分……”由此可見,教師運用生活實踐的方式,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踐進行充分融合,從而提升學生運用生物知識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巧用生活問題,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師可以從學生容易忽視的生活情景入手,提出相應的生活化生物問題,并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構建生活問題與生物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加深學生對初中生物知識的理解,提高其運用能力和分析能力,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光合作用”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設置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在種植花卉時,我們需要合理控制植株之間的距離?與此同時,教師應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你們可以從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條件進行分析?!蓖ㄟ^與學生的交流,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能夠從二氧化碳、光照及溫度等角度,對控制植株之間的距離進行分析,其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增強。
總而言之,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在此基礎上加強生物知識與學生認知之間的聯(lián)系,并從學生的角度采用相應的初中生物教學模式,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生活現(xiàn)象的理解,提升其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陳鳳玲.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