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秀
摘? 要:語文在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因此,教師必須肩負起教好語文,帶領學生學好語文的重任。但在實際情況中,很多教師卻苦于沒有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學效率較低,教學效果較差。那么,教師應當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去改變這一現狀,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呢?本文將圍繞這一問題,根據個人教學經驗以及近年來層出不窮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學策略
經過上下五千年的積淀,我國古代文學方面的成就頗高,而古詩詞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主要形式之一,重要性無需多言。同時,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內容當中,古詩詞占有著較高的比重,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但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課堂中,很多教師卻更加傾向于向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去背誦古詩,而非著重提升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導致學生接受到的古詩詞教育不完整。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帶領學生感受詩歌意境、打造詩意課堂三方面入手。
一、趣味教學,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行為的基礎動力來源,也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興趣,并用學生的興趣去調動起其學習主動性。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及時認識到這一要點,一味采用單調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去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提升書面成績,但這種以犧牲學生興趣為代價的教學方式,非常容易導致學生對語文知識與語文學習過程的抵觸情緒抬頭,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鑒于此,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古詩詞,就需要教師用激發(fā)興趣的方式去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例如,教師在執(zhí)教《涼州詞》一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中下載能夠體現邊塞風情、邊塞生活、邊塞意境的音樂片段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根據音樂片段猜測詩歌的主題。在講解詩歌內容時,教師可以伴隨著音樂,為學生朗誦詩歌。由于小學生的模仿能力與模仿欲望較強,能夠促使學生模仿教師的行為進行朗誦,無形之中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行為,進而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利用學生的模仿欲望,并將其轉化為實際行為。同時這種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有效促使學生的興趣提升,進而帶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發(fā)展。
二、情境教學,感受意境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僅僅依靠學習興趣,是不足以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的。在以往一段時間中,很多教師采用的是“朗讀詩文、逐句翻譯、分析情感”的教學方式。使得本應充滿生機的古詩詞教學過程變成了機械重復的過程,導致學生本身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運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學習情境來擺脫上文所述的窘境,進而使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例如,教師在執(zhí)教《四時田園雜興》一課的過程中,便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場景。在課程導入時,教師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在鄉(xiāng)村中生活過嗎?鄉(xiāng)村生活感覺如何呢?”并邀請有此經驗的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經歷,進而讓其他學生在腦海中想象鄉(xiāng)村生活。此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深入講解課文,并讓學生根據詩歌的內容,在紙上描繪出一幅田園生活的圖畫,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感受詩人想要透過詩歌表達的情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直接的參與到了詩歌當中,看到了詩人所見所想,進而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三、深挖詩文,詩意課堂
縱觀古今中外的著名詩作,反映現實生活,或透過現實生活反映社會現象的作品不在少數。同時,課堂是學生接受古詩詞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深入挖掘詩歌內容,讓學生結合詩歌去反思現實生活,并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想起詩歌的內容,對詩歌中的名句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教師要適當的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當中多思考,進而幫助學生從詩歌當中明白更多道理,提升其詩歌鑒賞能力。
例如,教師在執(zhí)教《題臨安邸》一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在課堂中將詩歌的題目書寫在黑板上,并拓展詩歌的題目為“一次外出游玩的經歷”。圍繞這一主題,讓學生回顧現實生活,嘗試講述自己在外出時的所見所聞。此后,教師要抓住詩中名句“山外青山樓外樓”進行拓展,讓學生在明白詞句的含義的前提下,進一步認識此句中蘊藏的內涵。并將此句與“一山更比一山高”進行對比,讓學生在課堂中認識到為人處世需要謙虛的道理。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更好地開展古詩詞教學工作,首先,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式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其次,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詩詞中感悟情境,在情境中回顧詩詞;最后,要將詩詞課堂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詩意。
參考文獻:
[1]李瑞昌. 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幾點策略[N]. 發(fā)展導報,2017-11-07(043).
[2]吳燕華.“古詩研究報告”的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7(2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