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摘要】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倡導下,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的課堂已經(jīng)逐步走向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模式,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還是傾向于抓緊主動權,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嘗試,或者認為給時間讓學生討論而不做任何引導和評價就是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改革的進程緩慢,效果不佳。因此,要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在教學活動的設置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推進中,在對學生的評價上都要時刻注意是否真正的發(fā)自內心的讓學生參與了有效的學習。
【關鍵詞】學生主體?學習共同體?育人契機
佐藤學在《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提到了教學中的“主體性假象”這一說法,他在近20年來觀摩過數(shù)不清的教學,發(fā)現(xiàn)很多課堂教學都籠罩在“主體性”神話的教學中,盡管學生簡單的踴躍發(fā)言表面看起來非?;钴S,而實際上學生學習的內容雜亂、學習質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淺薄與貧乏?;仡櫾?jīng)的課堂,我也湊過熱鬧,也反思過自己的教學行為,也追求過那種“學習氛圍很濃”的課堂,但是最終,我選擇了慢下來、等一等、用心聽一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本節(jié)課是牛津深圳版五年級下冊Unit4 Reading is fun的第一課時。課堂基本上是按照我的教學設計有條不紊的進行的,總體來說,我覺得本堂課進行得很順利,學生的反應讓我很滿意,這節(jié)課雖然課堂呈現(xiàn)偶有瑕疵,但是學生的優(yōu)秀表現(xiàn)讓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了充分肯定。從備課到上課,我都在某些方面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不曾關注的東西,收獲很大,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著眼單元,整體設計課時
本單元的課題是Reading is fun,板塊分布為listen and say主要內容為Kitty和Alice在書店里挑選準備購買書籍的對話;look and learn主要是四個單詞dictionary、magazine、newspaper、storybook;look and read部分是一篇關于小朋友為即將到來的Book Week做準備的篇章;write and say部分是介紹自己喜歡的圖書的一個小練筆;ask and answer部分主要涉及到在英美文化中對于不同樓層的不同表達方式,同時在語言運用方面涉及到be going to的一般疑問句;learn the sounds部分主要是學習字母i和字母組合發(fā)/ai/的音,內容夠成位單詞和chant語篇;本單元最后一個部分是culture corner,介紹在英國和美國,第一層的表達方式是不同的。仔細研讀完整單元的內容分布之后,我決定將本單元的主題確定為Reading is fun,下設兩個分話題,分別是Buying books和Book Week,雖然核心語言涉及到學生從未接觸的be going to的一般將來時,但是綜合學生的學情考慮,我覺得核心語言難度不大,因此我大膽的將本單元設計成兩個課時來完成,雖然有些冒險,但是我認為值得嘗試。我將listen and say部分、look and learn部分、ask and answer部分和culture corner一起整合為第一課時,主要基于語境的需要,在書店買書,一定會涉及到書店的樓層分布、圖書的種類等內容。由于內容比較多,在備課的時候我也擔心過上不完,或者學生接受不了那么多信息,但是上完課之后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能力比我想象中強大,一節(jié)課的容量剛好,而且學生反饋的結果是很不錯的。所以這節(jié)課的單元內容調整嘗試是成功的。
二、語音導入,培養(yǎng)拼讀能力
在課堂伊始,我出示了自己編寫的一段關于字母i以及字母組合ie在單詞中的發(fā)音/ai/的chant。先出示含有字母i以及字母組合ie的圖片和單詞,讓學生認讀;然后逐句出示含有字母i以及字母組合ie單詞的語篇,讓學生嘗試chant;接著讓學生在音樂節(jié)奏的帶領下再chant一遍,讓學生反復感受字母i以及字母組合ie在單詞中的發(fā)音;最后根據(jù)chant語篇的內容順勢提問學生:Do you usually read books?What books do you know?既充分利用了這段自編語篇的價值,又能自然地引出新課reading和books的話題。我們費盡心力好不容易編寫出一個較為合理的材料,就一定要想辦法讓這個材料的價值最大化,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做到物盡其用。
三、關注生成,抓住育人契機
很多時候我們上課重心都放在自己的流程上,為了趕流程會忽略學生傳遞給我們的很多信息。在本節(jié)課中,我意外的從學生的回答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亮點。在Free talk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討論自己喜歡讀哪一類書,并且說明原因的時候,有個學生就說到I like reading storybooks.I usually read storybooks go to bed.這段表達在語法上有些許錯誤,但是我很驚喜的發(fā)現(xiàn)了他想說的是I usually read storybooks before bedtime.在糾正了他的表達之后我馬上及時地肯定了他的睡前閱讀習慣。如果我只關注到了他的表達,那么我對他回答肯定是看了不足的部分,但是幸運的是我認真傾聽了他的回答,發(fā)現(xiàn)了他潛藏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時候,我們在課堂里面只關注到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否準確流利,只看了語言本身的正確與否,而忽視了學生在進行表達時是帶著一種怎樣的感情和態(tài)度的,忽視了語言背后更多深層次的信息。這節(jié)課讓我開始反思我日常的課堂,我關注到了教授學生知識,但是我關注到更重要的育人了嗎?佐藤學在《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曾提到,在教室里的交流中,傾聽遠比發(fā)言更重要,然而,大多數(shù)老師卻仍然以學生的“發(fā)言”為中心來了解他們的想法,而并不認真仔細的對待“傾聽”。如果只注意自己的教學進度,并沒有去想準確地接住學生的每個發(fā)言,未能與那些學生的想法產生共振,這樣持續(xù)下去,學生會慢慢變得討厭發(fā)言,同時老師也會喪失很多教育契機。
四、合作學習,凸顯主體地位
本節(jié)課我在Free talk環(huán)節(jié)開展了兩人小組的pair work活動;在listen and choose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先兩人小組討論Alice和Kitty可能回去買什么書;在處理課本練習的時候讓學生在默讀之后小組內展開討論并檢查答案;在跟讀回答問題環(huán)節(jié)也讓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再開展小組討論;在鞏固拓展環(huán)節(jié),我也是留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來對話練習;最后在總結整堂課的時候,也是讓學生小組內分享自己在本節(jié)課的所學所得,然后全班分享。所以,縱觀整節(jié)課,我留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是和充足的,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課堂討論。因為只靠老師點名回答問題,機會是非常有限的。而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能有效地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課堂、開動腦筋、分享交流,這也是我平時課堂的一貫做法。
五、歸納總結,加強學法指導
幾輪課改下來,我們似乎都只專注于“教法”,拼命學習研究各種教學技能和方法,而一直都忽略了學生的“學法”。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且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不是我們教給學生多少東西他們就能學多少東西。每個孩子的理解領悟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外部條件等都不相同。因此,比起“教法”,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法”顯得更為重要。在本節(jié)課,我不僅在課堂結束之前讓學生從詞匯、句型結構知識方面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回顧和總結,還在學習方法方面,讓學生歸納在某些知識點上采用怎樣的學習理解或者記憶方法效果最佳,這種學生從自己的角度總結出的學習方法才是適合他們的,才是真正有效的。同時,在課堂教授過程中,我還及時發(fā)現(xiàn)了學生容易出錯的of和for,在對他們進行了很多次糾正仍然犯錯的情況下,我將這兩個詞板書到黑板上,并且特別強調區(qū)分,讓學生印象深刻。在本節(jié)課之后的時間里,關于這兩個詞的讀音再也沒有出錯過。
縱觀整堂課,我都在堅持一個中心——創(chuàng)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在教室中實現(xiàn)“活動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在課堂互動中,不僅學生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長,我也通過聆聽學生的發(fā)言內容,明白了他們的言語中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構筑教室里的“交往中培育”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學習共同體,本節(jié)課是一次積極有意義的嘗試。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2012.
[2]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