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學生良好品格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塑造為主題展開論述,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品格塑造的內涵及特點進行了簡要概述,分析了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品格塑造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重點針對學生良好品格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塑造的相關策略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良好品格;塑造
【作者簡介】葉菲(1988-),女,江蘇南京人,南京鼓樓實驗小學,小學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教學。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品格塑造的內涵
英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從學科特點來看,英語是一門語言性學科,英語教材中包含大量品格教育的相關內容,在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知識學習的同時,還會融合思想教育,隨著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品格也會得到不斷的提升。這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也是推動小學英語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通過英語知識教育與品格教育的相互融合,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品格,進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良好品格塑造的特點分析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學生品格塑造,首先,教育性特點。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明確認識到,英語課程教學屬于教育工作,學生品格塑造也同樣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因此,針對學生良好品格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塑造,英語教師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并樹立起正確的教育理念。其次,互動性特點。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師生之間的互動,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學生品格塑造過程中,英語教師要能夠通過與學生之間的高效互動,將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引導,促使學生在英語知識學習的同時,逐步形成良好品格。再次,跨學科性特點。知識教學和品質教育具有一定區(qū)別,在小學英語教學進行學生品格塑造過程中,其更多地表現為品格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英語知識教學仍然屬于整個教育工作的主體,因此,小學教師要能夠明確認識到這一特點,并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合理把握,既要完成相應的英語教學任務,又能夠實現小學生品格塑造目的,不可顧此失彼,也不可能舍本逐末。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品格塑造存在的不足之處
1.重視程度不夠。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對英語教學中學生的品格塑造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很多教師看來,應試能力才是學生教育的重點,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大多數精力放在了英語知識的教學方面,而學生的品格塑造則有所忽略。另外,這一問題還表現為小學英語教師針對學生的品格塑造工作缺乏計劃性,相對而言,小學生良好品格的塑造需要一個長期引導的過程,一些小學英語教師雖然實施了相應的品格教育工作,但是在品格教育工作中缺乏相應的規(guī)劃,導致品格教育工作表現出明顯的隨意性,整體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2.內容脫離實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生品格塑造過程中,很多英語教師的教育引導工作脫離了學生實際,在品格教育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是一味地講大道理,但是沒能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導致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升緩慢,一些學生甚至會覺得枯燥無味,并產生抵觸心理,導致品格教育成效不明顯。
3.教育引導方式單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生品格塑造過程中,單一化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在長期學習中產生明顯的枯燥感,并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在教育實踐中,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單一化的教學模式下,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接受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進而失去學習興趣,導致整體教育效果不理想。
四、學生良好品格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塑造
1. 密切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對于小學生而言,其認知能力相對有限,而且英語學習還處于初級階段,為此,英語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進行品格塑造,將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融入課堂學習活動中,這對于整個英語學習活動的推進以及品格教育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同時要能夠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對提出問題的難度要合理把握。例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的品格,在問候語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What should we say when we meet my friends?”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并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教師要鼓勵學生盡可能使用本課所學習的內容,而且要能夠從品格塑造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比如,引導學生在與朋友相處中要能夠學會尊重,進而真正明白“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又如,針對打招呼這一章節(jié)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圍繞“If you meet your classmate after school, what should you say to him”這一主題,一方面,使學生回顧本章節(jié)學習的句子并結合自己的實際,然后進行回答;另一方面,使學生明白如何向他人表達尊重,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學生在英語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健全其自身品格。
2.注重對學生的啟發(fā)引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能夠通過對學生的啟發(fā)引導,使其在英語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完善其自身品格,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對啟發(fā)性的課堂提問進行充分利用,例如,在“What do you think of ...”句式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社會中的不良現象,如“老人摔倒扶不扶”,然后融合“What do you think of ...”這一句式,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然后使學生在學習這一英語句式的過程中學習誠信、寬容等品質,并在學習中不斷完善其品格。而且,教師還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些簡單的寓言故事,然后使用上述句式向學生發(fā)問,并引導學生對故事所包含的哲理進行分析,并從中獲得啟示。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和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而且對于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充分發(fā)揮啟發(fā)式提問的實際作用,教師要能夠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fā)散,并通過科學的引導,不斷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還要能夠對開放性問題進行充分利用,所提出的問題應該避免出現單一化、固定化的答案,使學生在思考中得到鍛煉,并更好地推動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生品格塑造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