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嬌嬌
摘??? 要: 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國外研究的一個重點話題。本文對批判性思維的定義、結構做了概述,闡述批判性思維在學科教學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時,反思傳統(tǒng)閱讀模式的理論,從批判性思維技能和批判性精神兩個方面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關鍵詞: 批判性思維??? 英語閱讀??? 培養(yǎng)策略
一、“批判性思維”的闡釋
(一)“批判性思維”的界定
人們普遍認為,批判性思維起源于蘇格拉底的“問答法”,或“蘇格拉底方法”,或“產婆術”,即蘇格拉底和人討論有關問題時,常用詰問法。蘇格拉底認為一切知識均從疑難中產生,由懷疑而引出問題,以懷疑為目的,始于懷疑,而終于懷疑。在討論時,采用談話的方法,以辯論為技術,而尋求真理和概念的正確定義。簡言之,從談話中用剝繭抽絲的方法,使對方逐漸了解自己的無知,而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建立正確的知識觀念,這是一種為知識接生的藝術。
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里提出“反省性思維”(reflective thinking)和“五步教學法”是批判性思維發(fā)展的開始。他認為這種思維是對某個問題進行反復的、嚴肅的、持續(xù)不斷的深思。其中包括五個階段:通過懷疑,形成問題,提出假設,推理,對假設進行檢驗,從而得出結論。
恩尼斯(Robert H. Ennis)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理性和反思的思維,旨在決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后期他也將態(tài)度、情感在內的“性向”納入概念之中。強調既要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技巧和能力,更要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意識和精神。
李普曼(Matthew Lipman)通過集體探究(繼承杜威),利用對話形式(繼承蘇格拉底)培養(yǎng)兒童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習性。認為批判性思維是熟練的、可靠的思維,因為它依賴于標準,是自我校正的,對語境很敏感的,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判斷。
國際公認的批判性思維權威,美國“批判性思維國家高層理事會”主席理查德·保羅(Richard Paul)提出:“批判性思維是建立在良好判斷的基礎上,使用恰當?shù)脑u估標準對事物的真實價值進行判斷和思考?!?/p>
CCTST(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以批判性思維理論為基礎,該理論將批判性思維定義為一種有目的性的,對產生知識的過程、理論、方法、背景、證據(jù)和評價知識的標準等正確與否做出自我調節(jié)性判斷的思維過程,并認為批判性思維認知技能包括闡明、分析、推論、評價、解析和自我調節(jié)等方面。
(二)“批判性思維”的結構
綜合有關批判性思維定義的觀點,我認為,批判性思維是運用認知技能對信息進行質疑、分析和推理,基于準確性、邏輯性、真實性價值的標準進行評價,從而做出合理的決定。同時,用元思維能力監(jiān)控思維,自我調節(jié)。
就目前的研究看來,研究者們對批判性思維的結構基本達成一致的意見,批判性思維既包括批判性思維認知技能,又包括批判性精神,但是,對于認知技能和批判性精神具體包含的內容存在分歧。保羅和埃德爾(Paul&Elder)提出批判性思維包括8個思維元素,10個思維標準,8個思維特質。如圖1展示了批判性思考者經常會將思維標準權衡并融入推理元素中,進而發(fā)展思維特質。
德爾菲報告(Delphi Report)所表達的定義反映了專家的共識,強調了批判性思維的兩個維度: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傾向(氣質)。
如圖2:
我認為,對于批判性思維的結構研究中,必須包括兩點,一個是批判性思維的情感態(tài)度,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從他人的角度學習理解相反的觀點,用同樣的標準評判自己和他人,培養(yǎng)自己敢于挑戰(zhàn)大眾信念的勇氣,重視證據(jù)和推理,使之成為發(fā)現(xiàn)真理的重要工具。另一個是批判性思維的技能,批判性思維也是一種認知過程,所以需要定義和明確問題,分析相關的信息,辨別事實與觀點,通過演繹推理,歸納推理,理解字里行間的深層含義,從而解決問題或得出結論。這個過程包括分析、綜合、評價等部分,這是批判性思維的基礎。
二、批判性思維與英語閱讀
(一)國內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自進行課程改革以來,英語閱讀教學發(fā)生了變化,但是,還是存在重視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的問題。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對現(xiàn)在的課堂閱讀教學產生了影響。每個人都要靠知覺認識客觀世界,我們在頭腦建構或者解釋現(xiàn)實世界的方式有兩種: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就有了自下而上(down-top)和自上而下(top-down)閱讀模式,還有一種互動模式。自下而上認為閱讀先是對文章的識別,被視為解碼過程。也就是說,以教師為主導,教授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先是由單詞到短語,由短語到句子,由句子到語篇逐級解碼,不斷進行信息整合,逐步弄懂短語、句子直至段落篇章的理解,按照這個模式教學閱讀。另一方面,自上而下模式是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從語境猜測生疏項目的意義,在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的參與下對信息進行重新加工或構建,理解文字符號所代表的真實意義,推斷作者的意圖。學生可能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容易造成語言基本功不扎實,用這種閱讀模式指導教學,對于那些閱讀水平不高、不夠熟練的讀者來說效果不是太好。將這兩種閱讀模式結合起來就是相互作用閱讀模式,該模式以交互補償論作為基礎,閱讀不僅包括對文章的識別,而且需要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等。閱讀不只是解碼過程,也不只是一個猜測過程,是語言與圖式相互作用的過程,是讀者與作者的交互,讀者與文章的交互?,F(xiàn)在一些教師采用這種模式指導閱讀教學,但是這種模式對于基礎差的學生而言花費時間比較長,淡化了閱讀。
總的來說,目前的英語閱讀教學還是離不開傳統(tǒng)閱讀模式,一是教師重視語言知識,詞-短語-句子-篇章,重視講解語法知識點,詞組短語,句型搭配,長難句分析,做翻譯,最后再簡單問幾個關于文章的問題。教學過程中只是突出了知識點的解讀,卻忽視了文章的深層次理解,忽視作者背后的觀點和意圖,學生的理解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二是一般的閱讀課都是按照“熱身,略讀,精讀”這種過程指導教學,教師教學生一些閱讀技巧,譬如尋找主題句(首尾句,或首尾段),主題詞(出現(xiàn)次數(shù)頻率高的詞),轉折詞,等等??梢钥闯鑫谋颈怀绦蚧庾x,破壞了文本的整體性和邏輯性,不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是低階思維。
(二)批判性思維與英語閱讀的關系
維果斯基反對把語言與思維等同起來的觀點,也反對把兩者完全割裂開來的觀點。語言是最初始的文化工具,人們用來修正行為,是在重建思想、形成高層次、自我規(guī)范的思考過程中非常有用的工具。馬克思認為,語言是思維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現(xiàn)的要素;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xiàn)實。思維是人腦的機能,是對外部現(xiàn)實的反映;語言則是實現(xiàn)思維、鞏固和傳達思維成果即思想的工具。閱讀是語言的載體,英語學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我們要培養(yǎng)思維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維能力已經成為學校的教育目標,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英語學科教學是目前最合適的一種方法。閱讀語篇的主要目的是獲取信息,獲得信息必須充分完整地理解該語篇的整體意義,根據(jù)特定的文本類型,挖掘其主題,梳理主要內容和結構特征,分析語言特點,探尋文本背后的深層含義和作者意圖,這就需要思維活動。王薔提出多角度研讀語篇,提出what,why,how三個問題思考和分析語篇。文秋芳將思辨力的培養(yǎng)融入日常的外語教學中,提出思辨力的教學模式,結合教學案例,提出分析邏輯推理的五種技巧。布魯姆從認知的角度把人類的學習行為分為六個不同的層次: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Pirozzi提出“批判性閱讀”的概念很好地體現(xiàn)出批判性思維與閱讀之間的密切關系;劉富利,王穎,周玉芳對批判性閱讀的定義是對文本的高層次理解,包括釋義和評價兩種技能,同時通過推理推導出有邏輯的結論。由此可見,批判性閱讀是高水平的閱讀活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國內國外都是非常流行的,都提出了很多策略。劉蘇華,石蘊玉強調把預測、分析、概括、推理、判斷、分析等批判性閱讀策略應用于閱讀過程中;唐光潔基于批判性閱讀的重要性,提出批判性閱讀訓練方法,使閱讀成為積極主動地獲取信息的過程。
三、批判性思維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一)營造課堂思維文化
批判性精神的形成需要經過長久的耳濡目染,它的開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形成有利于批判性精神成長的學校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所謂思維文化(culture of thinking),武宏志認為它不是一套特殊實踐或對進行思維的人們的某種一般的期望。思維能推進學習,并且激發(fā)我們做那些有可能是艱難而富有挑戰(zhàn)性的腦力工作的情感、能量甚至快樂。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創(chuàng)造思維的物理環(huán)境:可以布置教室,在教室里張貼海報、問題口號、標語提示,圖像可以激起學會思考的火花。營造合意的課堂環(huán)境,教師鼓勵學生積極討論,積極提問,敢于質疑權威和課本,給學生提供辯論的機會,教會學生批判性聆聽,以尊敬態(tài)度彼此聆聽,通過別人的講述進行學習,參與公共對話和別人的對話,發(fā)表觀點和看法。把課堂轉變成一個探究共同體,老師不再是信息的權威,而變成了合作者、探尋者和指導者,學生通過參加探究共同體的活動行程好奇、求職、思考、批判、假設和推理等思維特質和人格傾向。
(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技巧
依據(jù)德爾菲報告的批判性思維技能:解釋、分析、評估、說明、推論、自我校準。教師可以在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體現(xiàn)這些思維技巧,結合英語閱讀的特點,將預習、提問、尋找假設、分析觀點、綜合、找出作者的意圖、比較、評價、反思、論證、寫作結合到閱讀教學中。
閱讀前準備、預測和提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認真探究文本的深層意義,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設計教學,給學生留下疑問,通過文章標題,或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等讓學生預測文本的基本內容和主題。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驗和背景知識,通過集體討論和個人思考,關于這一主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利用頭腦風暴的方式,把可能的和不可能的觀點都列舉出來。如在學習“Christmas”這一課時,根據(jù)標題,先讓學生預測本課的內容。學生經過討論后,提出如下觀點:可能關于圣誕節(jié)的起源,或圣誕節(jié)的活動,或西方節(jié)日,或圣誕節(jié)和中國新年的對比……然后閱讀課文,對自己的預測進行驗證,帶著期待,學生很快完成閱讀。
閱讀中剖析文章,通過比較對文本進行判斷和推理。在學生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大意后,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語言知識,如生詞、短語、長難句等。通過有效問題,指導學生通過上下文的語境推斷作者的觀點,形成自己的假設,并從文章中尋找信息論證自己的假設,讓學生提煉、歸納文中的觀點和思想內容。
閱讀后評析文本,多角度反思。根據(jù)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其中,綜合和評價是最復雜的認知活動。他認為:評價就是對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它是一個運用標準對事物的準確性、時效性、經濟性及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評價的過程。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作者的觀點、意圖、內容、語言表達、篇章結構等方面進行評價,撰寫成評價性短文,鍛煉寫作能力,以讀促寫,并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培養(yǎng)自我調節(jié)能力。
四、結語
批判性思維是復雜的高階思維,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也是未來人才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由于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技能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時代和教育目標的要求,現(xiàn)代閱讀教學有必要更新閱讀技能,批判性思維也是英語閱讀中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們可以從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技能兩個方面培養(yǎng)思維能力。隨著信息技術和科技的高速度發(fā)展,閱讀教學手段和方式會日新月異,因此在多元化的社會中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日趨重要。
參考文獻:
[1]Lipman, M.. Critical Thinking—What Can It Be?[J]. Education Leadership, 1988.
[2]理查德·保羅,琳達·埃爾德.批判性思維工具(原書第3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3.
[3]劉慧,胡洋洋.淺論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陜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研究生論文???,2014(S1).
[4]羅清旭.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4).
[5]羅清旭,楊鑫輝.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傾向問卷[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1(3).
[6]唐光潔.在英語閱讀課堂開展批判性閱讀訓練[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7]武宏志.論批判性思維[J].廣州大學學報,2004(11).
[8]文秋芳等.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2009(1).
[9]劉富利,王穎,周玉芳.英語閱讀中的批判性思維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