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白旋
【摘 要】 寫作訓練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教學推進時,如何將傳統(tǒng)文化要素引入寫作教學中,一直都是困擾教師的問題。我國有著五千年輝煌燦爛的歷史,將傳統(tǒng)文化內容引入寫作訓練中來,不僅有利于提升寫作的效率,解決素材缺少的問題,也可以讓孩子們的愛國情操得到真正的升華,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筆者試圖結合觀察、思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談如何做好傳統(tǒng)文化和寫作訓練的結合工作,以期促進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 傳統(tǒng)文化;小學語文寫作;寫作訓練
寫作練習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途徑。不過在很多地區(qū),老師卻苦于挖掘材料,孩子們也沒有太多的思路。如果結合語文培養(yǎng)目標中的“觀察、思維、表達”能力提升入手,融入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要素,以此為契機解決素材不足的問題,是個不錯的新思路。這對于孩子們的寫作能力綜合提升和人文素養(yǎng)提高都很有幫助,也可以使得語文學習的效率得到保障。
一、將傳統(tǒng)文化融合到觀察練習中
對于寫作而言,觀察能力極其重要,只有“看到”,才會“想到”,最終才能將素材寫到文章中。所以,觀察能力可以說是寫作的根本基礎所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老師基本都是結合課本、講義和教案的描述來組織孩子們做觀察訓練,這樣枯燥、無趣,難以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更無法激發(fā)他們個人的學習興趣。而將傳統(tǒng)文化元素引入觀察訓練中,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首先,傳統(tǒng)文化和生活結合十分緊密,無論是古詩詞還是小故事、名人傳記等,很多都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以傳統(tǒng)文化元素作為入手點,帶著孩子們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就可以使觀察的對象更多元,對生活有更深層次的認知。筆者在平日教育中會結合古詩詞的學習帶領孩子們來到教室外,以傳統(tǒng)文化元素為入手點,引導孩子們體會空間環(huán)境的變化,自我感受動植物、日出日落等平日生活中最多見的景象;在此基礎上結合古人的描寫,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努力拓寬他們的視野,使他們自主地對這些素材產生新的情緒,最終轉變?yōu)閷懽鞯乃夭摹1热缭诖禾?,筆者會帶孩子們來到附近的公園,結合景色變化以及古詩《游園不值》描述,探索如何能更好地對季節(jié)更迭做出描寫,在古人的“幫助”下去積累素材。
此外,傳統(tǒng)文化元素中也有很多和地方特色、民俗結合的點,這對于孩子們觀察能力的提升也有直接幫助,可以帶來更多觀察對象,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比如,在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來時,可以安排孩子們來到頗具地方特色的地點,組織贊美家鄉(xiāng)、贊美大自然的演講、朗誦活動,以各類傳統(tǒng)文化作為入手點,努力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家鄉(xiāng)的情緒,提升他們的審美力和綜合素質,久而久之,對于家鄉(xiāng)的熱愛就會轉變?yōu)樗麄兊膶懽魉夭?,這對于觀察能力提升和寫作實力提高都有幫助。
二、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思維能力訓練中
光有素材積累是不夠的,還要在積累素材后做好分類、組織、加工處理,只有這樣,才可以最終轉變?yōu)槲恼?,這就是對輸入信息處理的過程,是依賴于思維能力才可以推進的。不過在過去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中,對于思維能力的訓練整體顯得較為古板,也沒有太多新方法,所以實際質量、效率都存在問題。將傳統(tǒng)文化引入寫作訓練中,可以給訓練帶來新的思路,也可以使孩子們的探索欲望得到真正激發(fā)。
比如,筆者在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就會布置作業(yè),讓孩子們查找大量與其有關的材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在此基礎上結合頭腦風暴的模式,提出一些問題,鼓勵他們思考。例如,在節(jié)日到來時有哪些民俗?這個節(jié)日和哪些名人有直接關系?端午節(jié)在國外有什么影響力?結合這些文化要素的引入,孩子們就會自主地思考很多的內容,也會在平日生活中去探尋、搜索、思考與之相關的內容,這就會讓孩子們的思考能力得到根本的鍛煉。特別是參加吟詩、龍舟、包粽子等充滿民族風情的活動時,學生十分感興趣,樂于就此展開自主思考,這對于他們的參與度提升也很有好處,思維訓練也會因此而得到根本上的改變,無論是模式、效率還是質量都遠高于傳統(tǒng)教育方法。
除此之外,像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冬至這些傳統(tǒng)民俗假日,同樣可以作為入手點來開展探索活動,引導學生做思維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寫作素材就會越來越多,思路也會越發(fā)活泛。
三、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學生表達能力訓練中
在過去的應試教育模式中,人們對成績的關注過高,導致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成了空談。這就使得對綜合實力要求極高的寫作訓練存在困難。因此,在新時期應該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努力改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單一問題,結合個人素養(yǎng)和專業(yè)實力的提高來滿足教育的需求。表達能力的訓練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只有結合口語表達將自己的所想、所思都說出來才可以構建正確的信息溝通模式,進而做到輸入和輸出全過程的流暢運轉。
在實際訓練中將傳統(tǒng)文化引入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首先,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思想健康向上,這就可以保障訓練符合學生個人素質提升這個根本目的。其次,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語言十分豐富而多元,可以給孩子們帶來不同的文化積累和幫助。因此,相關教師在實際結合過程中,應當有計劃、有層次地做好組織以及引導的工作,這對于整體上的教育質量提升而言很有好處。
筆者結合《三字經(jīng)》《論語》等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誦讀,給孩子們打造了專門的“閱讀角”,鼓勵他們在課下結合自己的興趣去閱讀經(jīng)典書籍,在實際閱讀中將自己的想法、態(tài)度都寫在紙上,每月都會組織演講會和辯論會,就學生記錄的內容相互探討,使之逐漸轉變?yōu)樽约旱闹R;也可以在活動中結合耳聽目看的方式去獲取其他孩子所傳遞的信息,提升自己知識范圍,這就使得整體上學習成本大幅降低,孩子可以利用相對較少的時間,學習到更多內容,讀寫結合也正是體現(xiàn)于此。
整體來看,將傳統(tǒng)文化引入小學寫作教學,可以使得整體教學效率得到根本提高,也可以讓孩子們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因此,相關教師應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引入新方式,進而為孩子們的個人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貴娟.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9(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