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紅 張雷
[摘 要] 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引導學生認識化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理解科學的本質。因此,注重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既有利于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很好地激發(fā)其化學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 初中化學;化學知識;生活應用
學好化學的第一步是興趣。學生對化學感興趣,較大的原因是化學實驗。然而,在當前應試教育的束縛下,原本神秘而有趣的化學變成了死記硬背定義、原理、元素與方程。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大幅度減弱,學習的目的僅僅為了解題和應付考試,將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得到培養(yǎng)。據此,本文從當前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出發(fā),探索如何真正做到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初中化學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化學的學習變得更具價值與意義。
一、強調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學習化學
實際上,許多生活中有趣或令人疑惑的現(xiàn)象都能應用化學知識予以解釋的。例如,在進行“氣體溶解度”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該知識點的利用案例。一開始學生很難回憶起相關案例,但只要教師給予適當提醒,例如為什么在編寫重要文檔時要使用碳素筆呢?學生知道,碳素筆所記錄的筆記在多年后也不會褪色,但是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這就跟我們即將學到的化學知識相關,這樣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歷出發(fā)展開教學,無疑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了解真相,學習化學的興趣。再比如教師還可以問學生,為什么我們在打開汽水瓶時會涌出許多的泡沫,通過這些案例,將原本枯燥的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使其變得簡單易懂且具有趣味性。堅持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更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觀察、應用化學知識的良好習慣。要知道,課堂上能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對于化學而言,更多的是在課下的反思與學習。
二、為學生創(chuàng)造親身動手進行實驗的機會
親身動手是留下深刻記憶的最好方式,因此在進行化學教學時,我們應當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各種化學實驗。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方法無疑是紙上談兵,束縛學生手腳并不科學,實踐才能出真知,也才能真正了解化學知識的實際價值。例如,在學習氫氧化鈣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一袋雪餅中的干燥劑開展各種趣味性的實驗,再以此為基礎延伸到氫氧化鈣在生活中的種種妙用,最后再點出其中蘊含的化學知識。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也能保持高度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明確學習化學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價值。
三、精心設計討論問題,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要想探究活動具有良好的效果,前提在于教師所設計的探究問題符合學生的期望。教師要對化學課本進行深入研究,發(fā)掘出其中能夠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的化學問題,例如在學習酸堿性這一章時,可以讓學生測試生活中常見液體的酸堿性,讓學生回去搜集一些父母在生活中利用酸堿性完成的生活小竅門。在通過組織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這些竅門背后隱藏的化學知識。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建立學習小組,其中注意每個小組內部成員的互補性,包含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確保每個成員能夠互相交流、進步。一些學困生雖然學習的能力較弱,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可能還會比較強。同時,喜歡一些新鮮事物,希望多從實驗中學習知識。因此,只要教師積極地去引導,他們就能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充分發(fā)揮自身價值,從而建立其化學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化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性,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化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它能夠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實際性的問題,學習化學是具有重要價值的。知識的獲得不是紙上談兵,要在實際行動中求索,學生可以通過猜想,參與設計并動手體驗,知行合一才能展示化學學科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羅建新.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12).
[2]曹怡.初中化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9).
(責任編輯:呂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