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摘要:玩,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了解、探索世界的一種途徑,能促進兒童的智力發(fā)育。為了讓學生不光能盡情地享受玩,而且能在玩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學,帶領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玩”了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水是什么樣的》一課。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聽聽歌,猜猜謎;“小偵探”,來“破案”;多感官,動起來;學到了,要會用;轉一轉,畫一畫;小總結,留空白。
關鍵詞:玩中學;小學科學;《水是什么樣的》
玩,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了解、探索世界的一種途徑,能促進兒童的智力發(fā)育——在玩的過程中,他們會思考、學習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年級的學生尤其愛玩、好動,對周圍的事物和環(huán)境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為了讓他們不光能盡情地享受玩,而且能在玩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學,筆者帶領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玩”了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水是什么樣的》一課。
一、教學過程
(一)聽聽歌,猜猜謎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歡快的歌曲——《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舞動起來吧。
(學生隨音樂指出自己的感覺器官。)
師(出示謎語小詩:有它色彩多繽紛,有它音樂多美妙,有它氣味香噴噴,有它美食滋味好,還有一位可別忘,知寒知暖全靠它)老師還帶來了一首優(yōu)美的小詩。請同學們猜一猜,這首詩分別說的是我們身上的哪些感官?
(學生欣賞小詩,并猜謎。)
師大家真厲害,不光準確找到了我們的感覺器官,而且對它們的作用也是一清二楚呢!這節(jié)課,大家可一定要充分地用好它們喲!
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喜歡的兒歌、謎語等,幫助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感官知識,回顧不同感官的作用。一方面,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為后續(xù)研究方法的展開做鋪墊。
(二)“小偵探”,來“破案”
師(出示鹽水)老師手里有一杯液體,你們覺得里面裝的是什么?
生水。
師為什么你們認為它可能是水?在你們的印象中,水是什么樣的?
生因為它是透明的,水就是透明的。
師它真的是水嗎?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小偵探”們一定都能“破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同步板貼)水是什么樣的。
通過猜一猜,了解學生對于水的已有認知,踏出認識水的第一步。這里,筆者并沒有直接告知學生答案,而是留下疑問,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
(三)多感官,動起來
1.眼睛看。
師(出示4杯液體)老師這里有4杯液體,它們分別是水、白醋、牛奶和糖水,你能把水找出來嗎?
(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
師看來一下子找出來有些困難。我們換個思路,將其中不是水的找出來,那最后剩下的就是我們要找的水了——這種方法叫作排除法。
師誰能快速地先找出一杯不是水的?
生4號杯里的不是水,是牛奶。
師你為什么能知道它是牛奶?
生因為它是白色的,而4種液體里只有牛奶是白色的。
師那水是什么顏色的?
生水沒有顏色。
(教師同步板貼:看,沒有顏色。)
師除了顏色的區(qū)別外,牛奶和其他3杯液體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一直不能準確說明。教師把4支鉛筆分別放入4杯液體中,讓學生觀察現(xiàn)象。)
師放入牛奶中的筆看不見了,說明牛奶是——
生不透明的。
師那水呢?
生水是透明的。
(教師同步板貼:透明的。)
師(將筆放入紅色透明的液體中)老師這里還有一杯液體,它是什么顏色的?它是透明的嗎?
生它是紅色的,它是透明的。
師確實,它是紅色的,也是透明的,所以同學們要把“透明”和“沒有顏色”區(qū)分開來。
要學生一下子從4杯液體中找到水,是比較困難的,所以,筆者提出了排除法。這就將“找水”這個難題,轉化分解為相對簡單的“找不是水的液體”。這種逆向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對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也是很有裨益的。
這里,筆者還引導學生區(qū)分“透明”和“沒有顏色”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有效突破了難點。
2.鼻子聞。
師剩下的3杯液體,你還能用眼睛看出不同嗎?
生不能。
師還可以怎么辦?
生可以用鼻子聞、用嘴巴嘗。
師現(xiàn)在我們有兩種方法,先用哪種方法來辨別比較好呢?
生聞。因為不能隨便嘗東西。
師(湊近杯子,深吸氣)老師這樣聞對嗎?為什么?
生不對。如果聞的東西很刺鼻,靠近深呼吸聞,會一下子吸入太多,對身體不好。
師正確的方法是:鼻子與杯子保持一定距離,右手在杯口上方輕輕地扇動,讓少量氣體進入我們的鼻腔。接下來,就讓我們用這種方法依次聞一聞這3杯液體。
(指名學生聞。)
師你覺得幾號杯里裝的不是水?它有什么氣味?它是什么?
生1號杯,有酸酸的味道,它是醋。
師真是個厲害的“小偵探”!要注意,味道是嘴巴嘗出來的,氣味才是鼻子聞出來的。我們又可以把1號杯排除,其余兩杯有氣味嗎?那水有沒有氣味?
生其余兩杯沒有氣味。水沒有氣味。
(教師同步板貼:聞,沒有氣味。)
有了課始的鋪墊,學生自然會想到用鼻子聞、用嘴巴嘗等方法。筆者引導學生明確觀察順序:先聞再嘗。同時,指導聞氣味的科學方法,并通過這種方法聞出醋來,明確水沒有氣味這一性質。
3.嘴巴嘗。
師剩下這兩杯液體都是沒有氣味的,那我們就要用嘴巴嘗的方式來分辨它們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一般不使用嘗的方法,確實要嘗時一定要確保安全,(同步演示嘗試棒的用法)而且嘗也有科學的方法。今天的4杯液體都是老師準備的,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地嘗。
(指名學生用嘗試棒嘗剩余的兩杯液體。)
師同學們有發(fā)現(xiàn)嗎?哪一杯不是水?
生2號杯里的液體是甜甜的,它是糖水。
師所以,水有味道嗎?
生沒有。
(教師同步板貼:嘗,沒有味道。)
師同學們個個都是“名偵探”??!大家通過偵查找到水了,掌聲祝賀一下自己。
在聞的基礎上,同樣復習科學地嘗,通過嘗,將糖水排除,完成最終“偵探”目的——找到水。嘗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危險性,故筆者將嘗放在最后一步進行,并補充了必要的安全教育。
多感官調動,讓學生不僅有效建構了科學知識,也對感官觀察的科學方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應用。
(四)學到了,要會用
師剛才我們利用不同的感官對4種液體進行了研究。(指板貼)一是看,我們看出來水的什么特點?二是聞,聞到水是怎樣的?三是嘗,又嘗出了什么?原來我們可以用這么多種感官去研究。需要再次提醒大家,看、聞、嘗是有先后順序的,聞和嘗一定要慎重。對了,我們還有一個謎題沒解開,(端起裝有鹽水的杯子)這杯液體到底是什么呢?請一位同學用剛才學到的辦法來分辨。
(指名學生上臺。)
師首先你用什么方法來分辨?然后該怎么做?別著急,最后我們還得嘗一嘗。能確定它是水嗎?
生看,它是沒有顏色的、透明的;聞,它沒有氣味;嘗出來它是咸咸的。應該是鹽水。
師是的。所以我們千萬別著急下定論,一定要運用我們的各種感官,一步步、全方位地進行觀察。這樣,對物體的認識才能更加具體、更加全面。
在學生掌握了科學的觀察方法后,讓他們運用所學方法,解決課始的疑問,學以致用,將科學的觀察方法內化成自己的本領。
(五)轉一轉,畫一畫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水是什么樣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玩水,看看水還有什么其他特點。(出示如圖1所示的裝置)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很好玩的學具,如何來玩呢?順時針緩緩轉動它,當其中一個瓶子轉到下方的時候,仔細觀察這個瓶子里的水,并把此時水的大致形狀畫下來;畫完后,再把另一個瓶子轉到下方,如此,畫出4個瓶子中水的形狀。
(學生轉動學具,觀察水呈現(xiàn)的不同形狀,并畫下來。)
師你們觀察到的水都有什么形狀的?
生長方形、圓柱、愛心形、五角星形……
師水一會兒是長方形(體),一會兒是愛心形,有時又成了星形,老師也糊涂了:水到底有沒有固定的形狀?
生沒有。
師是嗎?我們換成彈珠試試。
(學生用彈珠進行對比實驗。)
師彈珠在不同的瓶子里,樣子有變化嗎?
生沒有。
師所以彈珠有固定形狀,而水沒有固定形狀。(板貼:沒有固定形狀)同學們剛才玩水的時候是否注意到,水是如何從一個瓶子里跑到另一個瓶子里的?老師再玩一下給大家看看。
(教師演示。)
生流過去的。
師是的,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同步板貼)會流動。那水是如何流動的呢?
生水從高處流向低處。
師就像人們常說的,人往高處走,水往——
生低處流。
師讓我們來看看大自然中水的流動。
(播放視頻。)
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弱以及課堂時間安排,筆者對教材實驗進行了改進:用一個連通器將四個塑料異形瓶連接在一起。這免去了學生倒水的麻煩,同時相對安全、易于觀察,且不失樂趣。學生通過直觀地觀察不同形狀瓶子中水的樣子,認識到水沒有固定形狀這一特點。為了加深學生的這一認知,筆者還設計了一個對比實驗:將彈珠放入連通器,其形狀在不同形狀的瓶子中沒有變化。然后通過視頻,將學生從課堂引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水從高向低流的特點,將課堂所學在大自然中加以印證。
(六)小總結,留空白
師(指最終板貼,如圖2)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很多水的性質:沒有顏色、透明、沒有氣味、沒有味道、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等??雌饋砥胀ǖ乃瓉砣绱松衿?!在我們的生活中,哪里要用到它呢?
生喝水、洗澡……
師可見水是多么重要!再讓我們看看大自然中美麗的水。(出示圖片:水珠、雨水、海浪、河水)有了水,地球變得多么美麗?。ǔ鍪緢D片:冰山、云、霧、雪)那這些是水嗎?同學們課后可以問一問、查一查,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探討。
課尾總結回顧,并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水的重要性。同時,留白設疑,保持學生的探究欲,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鋪墊。
二、教學反思
《水是什么樣的》是學生學習接觸水這種重要物質的第一課。對這節(jié)課,筆者經過了多次反思和改進,最終得到了上述教學過程。其有以下幾個特點:
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合理、自然。筆者沒有簡單地照搬教材,而是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整合、重組。首先,展示一杯鹽水讓學生判斷,以了解學生的已有經驗;接著,利用“偵探游戲”,引領學生運用多種感官觀察、辨別水的各種性質,并運用所學的方法,“診斷”鹽水;然后,通過自制學具,幫助學生認識水的另外兩個性質;在學生對水的性質有所認識之后,引導他們將所學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感受水的重要性,尋找生活中的水,并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鋪墊。
課堂充滿樂趣?!巴妗笔潜竟?jié)課的主題。結合一年級學生愛觀察、愛動手、愛玩的特點,筆者盡量降低了操作活動的難度,以使學生能盡情地“玩”起來。但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每個活動中筆者都會提醒學生:我們要干什么?需要如何做?以讓學生帶著目的動手操作。將課堂主陣地交給學生,教師只是適當?shù)匾龑?,學生往往會演繹出別樣的精彩。
課堂講究科學性和嚴謹性。雖然“玩”是本節(jié)課的主旋律,但本節(jié)課仍然是建立在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基礎上的。不論聞和嘗的科學方法,還是透明與沒有顏色的區(qū)分,以及沒有固定形狀的含義理解等,都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